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45
  来源: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近些年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受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持续不断地关注。马尔库塞在《自然和革命》一文中认为:“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论题”。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文中说:“正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②当然也有人认为:“《资本论》并不包含一种自然和生态学理论”。③本文从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谈起,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学思想。

  一、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

  詹姆斯·奥康纳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其代表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进行了批评。第一,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作出“系统性的质询”。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含把自然界不仅指认为生产力,而且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生态社会的思想。马克思虽然十分关注把总体上的劳动力生产过程和具体的商品生产过程统一起来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态规则性”的过程,但是也必须承认,马克思感兴趣的主要是生态理性农业的条件,比如说,怎样增加土地的肥力,以恢复和增加农业生产力以面对由不断加快的都市化进程而带来的对食品和工业原材料的急剧扩大的需求。马克思只是把自己的理论视域聚焦在科学技术的不竭力量上,认为人类有能力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自然界在他看来,既促进又束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马克思把自然界同劳动一起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的来源,并没有把自然界当作交换价值的财富的生产力来看待。奥康纳甚至认为,马克思本人很少对自然界本身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第二,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认知到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但他又确实没有把生态破坏问题视为其资本主义积累与社会经济转型理论中的中心问题。奥康纳认为,虽然马克思本人不是“生态经济学家”,但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对资源、生态及人类本性的破坏作用,也注意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导致了资源的消耗与枯竭、大量的废弃物以及严重的污染。尽管这样,奥康纳还是认为马克思低估了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以及自然界的退化的厉害程度。他没能准确地预见资本在“自然的稀缺性”目前重构自身的能力,以及资本所具有的保护资源和防止或消除污染方面的能力。马克思所留下的只是生态经济学的朴素遗产,如果说马克思不是革命家而是思想家的话,他必定被视为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但不可能是生物种类的保护主义者或生态学家。

  第三,奥康纳认为,《资本论》中的思想是建立在以政治和经济的历史为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社会的、文化的以及环境的历史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之处在于对阶级斗争的概念和事实的指认,其首要和主要的含义是指资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劳动强加在工人阶级身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只关注到工人所遭受的“经济剥削”,对工人所遭受的“生物学维度的剥削”关注不够。他的资本、阶级斗争以及革命理论对于文化和环境运动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评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马克思生活和工作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早期阶段,在他那个时代还没有进行环保主义这样重大的运动。而马克思去世以后,欧洲和“新世界”的社会本身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文化才开始形成。总之,马克思在《资本论》忽略了文化和生态的因素,是因为当时根本还没有特殊的资本主义文化和自然可以成为其理论对象。

  二、自然界存在“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开始就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外界的对象”,“自己的属性”是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不管你把它直接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总之它是“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④这种“物质基质”它可以单独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它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的。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相反,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是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劳动虽然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但不是惟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后来的《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⑤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式。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式的劳动本身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马克思在这里还引用彼得罗?韦里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段话:“宇宙的一切现象,不论是由人手创造的,还是由自然的一般规律引起的,都不是真正的新创造,而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结合和分离是人的智慧在分析再生产的观念时一再发现的惟一要素;价值和财富的再生产,如土地、空气和水在田地上变成小麦,或者昆虫的分泌物经过人的手变成丝绸,或者一些金属片被装配成钟表,也是这样。”⑥马克思还对自然进行分类,从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围的自然”。“人的周围的自然”从经济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前者例如有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它在文化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后者例如有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还有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它们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引带一样”。

  把自然界当作“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这就承认了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及独立存在,解决了自然界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自然界的生存权问题。现代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纳入道德关系的范围中,“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我们尊重它们,不仅在于把它们视为人类有用的工具,而且应当视为一种活着的存在”。⑦因此,人类在享用自然的同时,也要维护自然的生存权利。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自然界放在首要地位,他的自然观与其他理论是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设想《资本论》这样一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可以建立在唯心主义自然观之上的。《资本论》一开始就从商品这样一个“外界的对象”谈起,所以并不存在奥康纳所批评的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只给自然系统保留了极少的理论空间”的说法。马克思的“劳动力就是一种自然力”,并且这种特殊的“自然力”还需借助于其它自然力的观点,证实了奥康纳所说的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一种(或只在很弱的意义上具有)研究劳动过程中的生态和自然界之自主过程(或"自然系统")的自然理论”,也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三、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