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广西河池市新时期扶贫开发纪实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12日11:05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今年,革命老区河池市迎来了为党为国为民捐躯的韦拔群烈士诞辰115周年。在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河池市,曾经贫瘠的山沟沟,焕发了科学发展的新生机,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大好时期。

  作为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欠发展地区,河池市11个县(市、区)都是贫困县,其中9个县是全国贫困县和新时期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市、区)是广西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近年来,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七年间累计解决了28.0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16.3%下降到2007年底的7.3%,河池贫困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大会战“强县富民、告慰先烈”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河池市集中财力物力解决特困区域的贫困问题的主要手段。

  2003年4月,一场“强县富民、告慰先烈”为主题的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河池大地轰轰烈烈打响。河池市委、市政府和三县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倾全市之力打好大会战。至2005年5月,大会战总投资22亿元共75312个项目,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大会战使东巴凤三县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生态重建成效显著,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县人民通过大会战得到较多的实惠,致富奔小康有了较好的基础。

  2007年,广西党委、政府又作出重大决策,实施都安、大化两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总投资66693.2万元,涉及交通、能源、县城环境治理、电信、电力、司法、市场建设、基层政权、人口计生、体育、人畜饮水、文化和卫生等十五大类12118个项目。大会战项目的实施为都安大化两县100多万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项目竣工使用后,必将有力地促进两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扶持环江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基础设施建设2006—2007年度共下达147个项目,总投资5114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79个,投资405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河池的扶贫开发,走的是“整村推进”的路子,让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改善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据统计,河池市在64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中,新建或改扩建村屯道路1397条4481.75公里,使597个村通了四级以上砂石路;新增人畜饮水工程631处,新建水柜820个,解决了18.1万人、16.28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新建沼气池26054座,沼气池入户率平均达44.5%。

  基础设施好了,群众生活也明显提高了。2005年、2006年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增收率都高于本县(市、区)农民人均增长率,其中宜州市高出25.2个百分点。全市“整村推进”贫困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已由实施“整村推进”前的23.33万人减少到现在的12.1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91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3元。2007年底,河池市实施的64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有629个村通广播电视,575个村通电话,624个村建有稳固办公用房,526个村建有计生室,504个村建有卫生室,518个村建有培训用房。

  同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发展基础。贫困村扶贫重点产业共种桑养蚕9.06万亩、水果6.56万亩、中草药3.1万亩、板栗3.58万亩、核桃1.97万亩、油茶4万亩、八角0.3万亩、剑麻6.99万亩、烤烟2万亩;养殖菜牛2.8万头、山羊0.2万只、生猪16.5万头、家禽12.2万羽、水产3100亩。仅2007年全市得到扶贫项目扶持的农户有17.53万户73.13万人,直接受益8.7万户38.13万人。贫困村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成为了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直接为贫困农户稳定解决温饱提供了重要保障。

  异地安置,对口帮扶

  在广西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村屯、广西“十大魅力乡村”之一的河池六甲镇旦洞村旦内屯,一排两层高的别墅式楼房坐落在村庄内。旦洞村村支书韦炳顺指着眼前的一座高山说,“以前我们住那里,时常会有山石滚落,砸坏房屋、砸伤村民。”山沟里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2005年,旦内屯搬迁到了山脚下交通便利的地方。群众自筹资金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资,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这里齐刷刷地竖起了10栋别墅式民族新居,新居每户占地面积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他们还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修缮村屯道路、修建饮水工程、沼气池、栽种花树,不断完善村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旧貌换新颜。

  旦内屯是河池市通过对口帮扶,异地安置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河池市巩固异地安置成果,确保移民住得稳、富得起。修建村屯道路1112条2840.79公里,人畜饮水工程974处(座)36万立方米,铺设引水管道130万米,架设输电线路1040.9公里,建成沼气池11167座,坡改梯地9.66万亩,地头水柜5888个35.33万立方米,小山塘153处4.32万立方米,三面光渠道353公里。主导产业种植127.25万亩,养殖(猪、牛)16304头,修建异地安置学校24所10940平方米。上世纪九十年代异地安置的22970户114850移民有稳定的种养殖项目,收入逐步提高,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同时,河池市拓宽对口帮扶领域,努力实现双赢。全面加强与广东省省直机关和东莞市以及区内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启动了“东莞·河池百企合作活动”,创办了“河池·东莞工业加工区”。七年来,全市共获得广东省财政和东莞市财政帮扶资金7123.75万元,使东莞市的主要帮扶对象从环江县的166个异地安置点,延伸到全市11个县(市、区)以及“整村推进”示范建设、教育、劳务输出、干部培训等方面,共稳定和提高4万多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帮助17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援建78所中小学校建设校舍4万多平方米,救助1万多名特困学生就学,组织52名优秀教师到河池市支教,接收河池务工人员近16万人,帮助培训各类领导干部600多人。区内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对口帮扶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共投入资金达1026.82万元。这些帮扶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河池市缓解和消除贫困的进程。

  如今的河池老区生机勃发。大山里的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着“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在新时期走向日渐富裕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