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传承如歌 快乐如我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13日11:44
  通讯:传承如歌 快乐如我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满是尘土的小道上,玛丽亚·路易莎身着粉色小裙,赤脚跳起桑巴。一时间,十几个孩子从四面八方跳出,在她周围快乐地扭腰移步。没有音乐,没有舞台,没有掌声,孩子们忘情起舞,长长的鼻涕顾不上擦,松开的纽扣顾不上系。

  如同巴西国舞桑巴展现出的这无尽魅力,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岁月的浸染历练中积淀,厚重,香醇。孩子们在汲取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感知文化的渊源,同时延续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脉……

  就像那群在里约贫民窟忘情欢舞的孩子,在中国、在阿根廷、在日本、在喀麦隆、在俄罗斯……同样有一群孩子,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传唱着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之歌。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桑巴是一种节奏,一种激情,跳起桑巴,我就什么都不想了,我就是最快乐的人!”14岁的路易莎一提到桑巴就神采飞扬。

  曼盖拉社区是里约的贫民窟,生活在此的路易莎来自桑巴世家,妈妈是她的启蒙老师。路易莎热爱舞蹈,她的“终极目标”就是苦练桑巴,有朝一日像两个姐姐一样在狂欢节大游行中成为“狂欢节女王”,并有机会去世界各地演出。

  桑巴最早由非洲黑奴带入巴西,几经演变,成为巴西国舞。只要音乐响起,巴西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情不自禁摇摆身体,沉醉其中,灵动的桑巴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

  路易莎家的墙上挂着姐姐们演出的照片,只要有人来做客,路易莎总会指给他们看。“我好想有一天能像她们一样,到时候人们就该欢呼"玛丽亚·路易莎"女王啦!”

  不过路易莎也有自己的“小心事”,她是爸爸妈妈收养的。“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天出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路易莎灿烂的面庞显出淡淡的忧伤,但很快又绽放笑靥。“爸爸妈妈和姐姐们对我都很好。最重要的是,家人教我学会了桑巴,这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最大源泉!”

  别看路易莎年纪不大,她已经7次参加狂欢节游行。很快,她会到社区的少儿桑巴学校集中训练,为明年2月的游行做准备。

  路易莎现在不常看到两个姐姐,她们都在国外演出,还去过中国。在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国度里,有一个比她还小的男孩也在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品味,快乐着……

  他就是9岁男孩王吉胜。小吉胜是中国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村的一名小学生。他有一对其他小朋友都没有的“好伙伴”,只要踩在它们身上,身高1.4米的王吉胜一下子能“长”到3米多高。

  这对“好伙伴”是两根长1.8米、拳头粗,用上好松木制成的一副高跷。苦水镇的高跷与别处不同,高度平均超过2.5米,最高的3.5米,高跷得名于苦水镇,叫做苦水高高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吉胜年纪小,踩的高跷也矮,他到20岁时才能踩着3米以上的高高跷表演。

  站在高跷上,王吉胜走起“寸步”,小心翼翼保持身体平衡,但这掩盖不住他脸上得意的神色,“看别人都比我矮一截,周围的人和景也很清楚。”

  最让王吉胜兴奋和骄傲的是他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村里的“二月二”社火表演。为了练习,他每天踩着高跷绕村子一个来回,走3个多小时。“尽管腿疼脚麻,但我喜欢踩高跷。”

  第一次参加表演时,苦水街村挤得水泄不通。王吉胜不免紧张起来,由于当时下雪路滑,高跷一不小心踩在一个坑里,他连人带跷往下跌。多亏在一边“保驾护航”的父亲眼疾手快,一把从后面把他提起来,但王吉胜还是膝盖碰到了地,磨掉了一层皮。连吓带疼,他感觉自己腿直抖。但一想到这么多人在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完成表演后,王吉胜心里满是成就感,往后他练得更起劲了。

  王吉胜练习高跷时的休息方式很是特别,练累了,他就找个墙头坐在上面。每当这时,小朋友们也爬上墙头和王吉胜一起坐着、笑着、闹着。

  苦水高高跷给王吉胜带来了快乐。正如歌中所唱:“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

  我坚持 我收获

  在文化传承中享受快乐,是孩子们的一大收获。但人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些孩子在孤独中踯躅前进。他们在探索中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精妙,在坚持中将民族文化的根脉延续……

  阿根廷12岁男孩恩索·佩里诺第一次用班多钮在学校演奏时,在场者都惊呆了。与其他同学学习钢琴或吉他相比,佩里诺的爱好很“另类”。作为阿根廷最年轻的班多钮乐手,这让佩里诺感觉既骄傲又孤独。

  班多钮又称阿根廷手风琴,音色厚重缓慢,19世纪由德国人发明,后被欧洲水手带到阿根廷,逐渐和探戈艺术融为一体,被称为阿根廷探戈的灵魂。然而,随着探戈日渐时尚化,班多钮逐渐被其他乐器所替代。如今阿根廷的班多钮乐手已经越来越少,像佩里诺这样的小乐手更是屈指可数。

  佩里诺的外祖父卡洛斯·卢奇尼上世纪80年代曾组建过一支探戈乐队,名噪一时。佩里诺小时候经常听外祖父演奏班多钮。在外祖父两年前去世后,他突然提出要学这种乐器,让家人既兴奋又惊讶。

  “第一次看见佩里诺演奏班多钮,我们又感动又吃惊。他的动作和外祖父几乎完全一样,”佩里诺的家人说。母亲多莉更是流下了眼泪。多莉是名医生,她没有继承父亲的音乐,儿子弥补了她的缺憾。

  “他正在传承着探戈艺术的灵魂,”佩里诺的老师、阿根廷探戈音乐家弗雷德斯说。佩里诺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传承的意义,他眼前浮现的只是外祖父的影子,“演奏班多钮能让我想起外祖父,我梦想将来能像他一样。”

  佩里诺的故事让人动容。在世界各地,一些像他一样的孩子从好奇开始,为本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尽管人数不多,但孩子们的热情重新点亮了古老文化的希望之光。

  歌舞伎是日本国粹,形成于4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富有节奏感的台词、色彩鲜艳的化妆、精雕细琢的舞台形象共同构成了歌舞伎独特的魅力,2005年歌舞伎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伴随着日本社会的现代化风潮,歌舞伎逐渐被年青一代淡忘和漠视。2007年年底,在歌舞伎最繁荣的日本京都也只剩200多名从业人员,1965年设立的“日本传统歌舞伎保存会”目前也只有187名会员。

  家住日本东京丰岛区的10岁男孩龙太对歌舞伎的喜爱和痴迷让妈妈都不太理解。自从今年暑假参加了“日本传统歌舞伎保存会”的小学生歌舞伎体验教室,他简直像变了一个人。

  “我想做歌舞伎演员,因为那太棒了!”龙太说。在体验教室里,龙太和79位小学生一起系统学习歌舞伎从服装道具到唱念做打的全部过程。现在的龙太经常在家里看歌舞伎DVD,有演出的时候就央求妈妈带他去看,现在已经能记住多个唱段了。“老师说,这(歌舞伎)是艺术,是有品位的。我也要练功的,踢腿、吊嗓子。朋友们很少有人会这个,他们都说我很帅!”龙太自豪地说。

  你的 我的 大家的

  黑色是非洲的代表色。在这块神秘的大陆上,一个黑皮肤的男孩正在用黑木创造着他的精神世界。在喀麦隆中学生让·安巴看来,每个木雕都包含着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安巴13岁起开始做木雕,现在在姆巴尔马尤市一所手工艺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一个装着砍刀、磨石、刻刀的简单木盒,就是他的工具箱。安巴从小痴迷于木雕,“我看见木雕就挪不开步子。父母不同意,我就偷偷做。每找到一块好木头,我就用小刀刻啊划啊。”

  一谈起木雕,生性腼腆的安巴马上变得滔滔不绝。他说,做木雕并非为了赚钱,而是想深入了解木雕的文化,掌握传统技艺,创作出有自己想法、有个性特色的真正的艺术品。

  安巴的钻劲儿很受老师埃里克·伊肯格欣赏。伊肯格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在巴黎获艺术硕士学位。这段经历让伊肯格拓宽了视野,他说,做木雕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否则木雕将只是游客的纪念品,历史的陈列品。只有将非洲木雕的艺术理念和表现形式与当代艺术接轨、融合,才能更好地让世界认识非洲木雕,也才能真正把古老的木雕艺术发扬光大。

  安巴和他的老师正在努力将本民族的文化带进世界舞台,俄罗斯男孩克里姆已经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民族精粹。他为此陶醉和自豪。

  俄罗斯芭蕾享誉世界,更孕育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芭蕾舞剧。来自莫斯科国立舞蹈学院的克里姆出身芭蕾舞世家,今年在罗马国际芭蕾舞大赛上荣获第一名。“赛后很多人都来祝贺我,拥抱我,说我继承了父母的芭蕾基因,同时在传承俄罗斯芭蕾的精髓。他们称赞我不愧是俄罗斯人才跳得这么好。我真的很高兴能代表我的祖国在国际大赛上拿奖,”克里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异常激动。

  莫斯科国立舞蹈学院副院长马伊奥罗夫教授说,芭蕾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深深融入了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很多俄罗斯幼儿园、小学都开设了芭蕾舞预科班,相信这些受到芭蕾艺术熏陶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从心底产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祖国的深切眷恋。

  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朵奇葩,人们只有珍惜、爱护、保护它们,娇嫩的花朵才会竞相盛开、争奇斗艳,世界文化之树才能枝繁叶茂、泽被后世。

  在桑巴女孩路易莎心中,就有着这样一个共享精彩的心愿。

  当路易莎得知中国有3.5米的高跷时感到分外惊讶和好奇。“如果有一天我能跳着桑巴舞和踩着高跷的中国小朋友同台演出,那该多有趣啊!”(执笔记者唐迎、危玮、岳玉苓;参与记者毕玉明、韩传号、冯俊扬、宋洁云、陈曦、刘芳、高帆)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