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东方今报非常档案

一个基层干部的网络红人之路

来源:东方今报
2009年11月17日15:52

  


    因为连续10年跟踪拍摄拾荒老汉救养弃婴的照片,网友“秋江月”被《河南日报》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秋江月”,在现实生活中还拥有鹿邑县委机关公务人员的身份,他就是闫广君—— 一个有着12年网龄的“老网民”。

  他以平均每年近200篇的摄影作品名动网络,他的镜头所关注的大部分为社会基层群体,他拍的照片一度成为最感动中国的系列图片,他在论坛、贴吧游刃有余。他当过县领导秘书,擅长撰写各种报告和文案,甚至,他还算得上一个不错的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副镇长。

  公务员闫广君一直坚持“无关时政 聚焦底层”的触网初衷,而“公民报道者”则是他最近的网络签名。

  □今报记者 杨桐

  曾经的文学青年在网上小有名气

  9月8日晚上11点27分,37岁的闫广君以《其实我们鹿邑除了遍地的文物也没有什么可牛的!》为题,一口气在百度“鹿邑吧”上传了18张照片,并在后边跟了两个帖子之后才休息。闫广君的一天,大部分时间在网上度过,白天在单位上网,晚上回家上网。

  闫广君是谁?很多人恐怕一时难以想起来,但他的网名——“秋江月”和“无关时政”却在网上小有名气。他写过如下帖子并在网上产生过不小的轰动:他连续10年拍摄周口鹿邑一个拾荒老汉收养弃婴小金芝的故事,其中一张照片被评为“2007年最感动中国的系列图片”之一;他拍摄的一个叫李转的小女孩辞世前被社会各界关爱的经历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引来全国各地的爱心如潮;他以《谁能帮我们死去》为题,文图并茂地讲述了鹿邑孟氏兄弟瘫痪在床、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的故事,一时成了网络论坛关注的焦点,捐助活动持续半年之久;他刚写过《残疾女宋粉苦读“万卷书”》的帖子,就有媒体据此采写出了《残疾女病床上自学识字 苦读“万卷书”感动众网友》的报道……

  闫广君以前是个文学青年,是当年鹿邑中学生习作刊物《红杏报》的骨干作者之一,他最爱写的是散文和诗歌,因此在1993年大学毕业后做企业文秘工作不到3个月,就被借调到鹿邑县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记者。他几乎承揽了三分之二的新闻采编工作,还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近200篇,后来他用全部的稿费——480元,购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海鸥DF2相机,开始学习摄影。

  做副镇长时梦想当一名大报记者

  这个时候的闫广君,“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京城大报的记者,“起码得走出鹿邑和周口,到郑州发展”。他至少有两次机会实现当记者的梦想,一次是1994年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声屏报社、周口电视台进行联合招聘,他笔试排名第四的成绩出来时,鹿邑县政府办公室也有一次把他从广播电台借调出来的机会,权衡之下,他放弃了“跳出鹿邑”的想法。

  闫广君在鹿邑做了6年零8个月的县领导文字秘书,他的第一次触网得益于这次“秘书生涯”。1997年,做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秘书的闫广君多了一项新工作——每天去电脑上查询气象信息,彼时,鹿邑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领导配备有电脑,大街上几乎难以找到网吧的影子。

  从这个时候开始,闫广君开始混迹于周口当地的“三川BBS”和“鹿邑在线”。他最初的网名叫“路人”。此前已经开始在传统媒体上发表市井故事和杂文的他,随即在网上走红。不久之后,他自费4800元钱在家里装了一台电脑,参与网上有关老子故里归属地的论战能熬到凌晨两点多。

  闫广君另一次实现记者梦的机会是在2003年,当时他已经在太清宫镇副镇长岗位上干了1年零10个月,而且颇有成就。但这个时候闫广君还是一门心思想当记者,在已经同用人单位——北京某电视台谈好了薪酬时,非典暴发了,他只好回来继续当副镇长。“2003年4月8日,我从北京返回,从此与记者职业作别,再也不去想进媒体的事了。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老了!做新闻是年轻人的事,我做不了了。”闫广君如是说。彼时,他刚32岁。

  “我上网纯属个人行为,与公务员身份无关”

  与记者职业作别的闫广君后来才发现,网络,其实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闫广君第一次使用网络力量帮助他人是他从北京回来后不久,在他当副镇长的太清宫镇有个陈楼村,村里有个姓杨的孤寡老太太,生活贫困,种地没钱,闫广君将这一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发表到网上后,随即有网友捐钱帮她买种子和化肥,还有网友专程从北京寄来全聚德烤鸭。

  从此,闫广君开始用“秋江月”和“无关时政”两个网名在网上发表关注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帖子。闫广君的网络签名是“无关时政 聚焦底层”八个字,他对这八个字的解释是:“这是我上网的初衷和目的,‘无关时政’来源于‘无关风月’,就是要撇开我的公务员身份,我上网纯属个人行为,与我的公务员身份无关,‘聚焦底层’是为了和‘无关时政’对应,我所反映的是我所看到的最基层群众的生活。”

  闫广君拍摄了李转、孟氏兄弟、小金芝等一系列在网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照片,这些贴于网上的照片随即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包括《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等在内的众多媒体都曾对闫广君的帖子内容予以报道,捐助的汇款和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心随即纷至沓来,他的帖子《谁能帮我们死去》曾经成为大河网论坛年度点击量最高的帖子,“小金芝”系列其中一张照片被评为“2007年最感动中国的系列图片”之一。

  闫广君每年有200多篇摄影作品被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采用,一位摄影家评价他的照片说:“拍摄技巧尽管不是尽善尽美,但是他的视角是专业影像工作者难以掌握的,因为他拍摄的是身边最真实的风景。”

  因为网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他也很快成了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人民图片网、国务院新闻办图库和中国新闻图片库的签约摄影师,拥有和新闻记者一样的发稿空间。比如,仅2005年一年他在《河南日报》发的图片就达28张,2009年3月,他的图片新闻《河南鹿邑:八万群众祭老子》被新华社播发通稿后,全国一百多家媒体刊发了该报道。从一定程度上说,他是通过网络圆了自己的记者梦。

  最近,闫广君的网络签名又多了一项内容——公民报道者。他说:“以前我一直有个记者梦,但是现在我不再做这个梦了,我用我的眼光观察我周围的世界。作为一个公民,我用网络的力量去报道。“无关时政 聚焦底层”肯定是我继续坚持的原则,但是可能我关注的东西更宽泛些了。用公民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然后再反馈给大家。”

  慕名求助于他的人少了 失落之后是欣慰

  卸任副镇长之后,闫广君被调到老子文化开发办公室,还当过太清宫景区副主任,后到县委宣传部工作。

  网上的“秋江月”、“无关时政”声名远扬,现实中的闫广君却处事低调。8月26日,《河南日报》以《河南周口拾荒老汉救养弃婴感动网友》为题报道了网友“秋江月”连续10年追踪拍摄的小金芝的故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但“秋江月”的真实身份还未完全公开。

  接到记者的采访邀请后,闫广君还有这样的担心:“我是国家公务员,会不会有人说我过于显摆?”

  闫广君说,他这两年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再去刻意寻找类似李转和孟氏兄弟的题材已经非常困难了,“现在再去基层,已经没有让我心动和一看就很有价值去做的东西了”。

  对于这种情况,闫广君多少有些遗憾,因为前几年经常有人慕名找到他求助,现在几乎没有了。这对一个以聚焦基层著称的摄影师来说无疑有种失落感,但他同时又感到欣慰。在他看来,求助的人越来越少,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救助体系正逐渐完善,这让动用网络等公共资源去救助人的现象越来越少。

  一种现状或许可以说明这一问题,近年来,河南针对农村特困群体出台了一系列救助帮扶措施,比如新农合、大病统筹,对于孤寡农村老人,我省还采取了提高敬老院入住率的措施,目前这些救助政策正在鹿邑试点,全县大部分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网络是政府和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之一”

  闫广君不但是一名网友,而且是大河论坛《省报选图》和龙都社区《画说周口》的版主,同时还是一位肩负网络管理任务的基层干部。

  他说,自从接手网络管理工作以来,他每天的工作状态是,要浏览所有中文论坛关于鹿邑的舆情,发现重点舆情要立即上报,并且每周要总结一次舆情,这些舆情都会送达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都会得到及时的批示和处理。

  记者问闫广君:“作为一个基层网络管理人员,你如何认识你的工作应该起到的作用?”

  闫广君说:“网络管理不是政府压制舆论,而是疏导舆论,去理顺政府和网民之间的关系,是网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之一。领导公务繁忙,我们经过初选,确定网络上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需要领导去解决,然后县领导就会批示,这就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闫广君说,他还要继续关注身边的人,永远以平视的角度去拍摄他们。

责任编辑:武昕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