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气荒”怕又是垄断“闹情绪”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0日14:40
  暴雪和严寒的提前来临,在给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民生工作准备不充分、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部分地区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短缺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

  据有关人士分析,此次天然气短缺并不完全是恶劣天气造成的,而是与中石油等企业供气能力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潮来临以后,尽管相关企业也在努力增加气量供应,但受供应能力的限制,根本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什么会出现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呢?业内人士的分析是,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过低,承担天然气供应的企业不愿加大投入,导致天然气的储存量严重不足,满足不了突然增加的天然气需求。据了解,去年国内储气库存量为15亿立方米左右,不足全国消费量的3%。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储存量大概为20%,俄罗斯为16%,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约15%。如此低的天然气储存量,在百年一遇的恶劣天气环境下,显然没有能力应对需求量激增的问题。

  事实上,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矛盾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方面的矛盾,跑供气指标一直是地方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只不过此次的暴雪天气,让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了。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提供的数据,我国本身并不缺乏气源,目前我国有页岩气100万亿立方米,低渗透气10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30万亿立方米,传统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如果有效开发、合理分配,这么大的气量,根本不可能存在短缺。关键是相关企业不愿加大开发和投入。如何供应、供应多少,都由这些垄断企业说了算。价格和供应就成了垄断企业手中的两张“王牌”,不提价就停供或少供,要想满足需求就必须提价。这种现象不仅在天然气领域存在,在成品油、电力、自来水供应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前两年曾经出现的成品油供应“逼宫”现象,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国家允许水、电、气等社会公共产品实行集中经营,目的并不是让这些企业攫取高额利润,享受高福利、高工资,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正因为如此,承担这些任务的垄断企业,就应当更多地履行自身责任,为社会和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产品。利润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就利用减少投入降低服务,就想通过减少供应来“逼宫”涨价,难道企业实现效益只有提价这一条路吗?

  对这些企业来说,目前的天然气价格确实不具备实现高利润的条件,但是也并没有让企业出现亏损。即便有这种可能,“集体购房”、“天价灯”事件也足以证明,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非生产性成本、减少浪费,完全可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亏损。相关企业还有能力挖掘潜力,加大投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用气需要。

  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垄断行业、企业的选择性作为与不作为,在天然气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愿意投资、愿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投资者参与天然气的开发与供应,当是更好地实现特殊行业社会责任、民生保障责任的有效途径。(谭浩俊)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