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血痰呕吐症状应立即就医
国家甲流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成员揭示甲流重症七大症状和五类高危人群
本报讯(记者 吴天飞)包括我省在内的北方地区近期已进入第二个甲流高发期,甲流将在未来三年呈流行趋势。目前,甲流病毒株未出现大的变异,仍处于可控可治阶段。昨天,省卫生厅委托国家甲流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成员、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王有鹏介绍目前甲流防控形式及如何防治甲流。
甲流患者重症呈增多趋势
据了解,王有鹏刚刚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召开的全国儿童甲流防治中医标准制定会议。会上,卫生部在通报近期疫情时指出,据流感哨点监测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为89.8%,与前一周的89.4%相比有所上升。同时,甲流患者还呈现重症逐渐增多等趋势。
王有鹏分析,我省处于北方高寒地带,甲流流行期长于南方地区,从现在开始至12月,都处于第二个高发期。根据以往流感流行趋势,重症病例可能逐渐增多,聚集性疫情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在卫生部门加强防控和重症治疗的同时,居民也应积极预防。
不能打疫苗者可中药防治
就目前市民普遍关心的如果身边出现甲流病人自己如何预防问题,王有鹏建议,目前,接种疫苗仍为预防甲流最有效手段。对很多无法接种疫苗却又可能接触甲流患者的人,可适当服用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等中药品被列为防治甲流的推荐药物,其中疏风解毒胶囊主要应用于预防和轻症病例的治疗,清开灵、莲花清瘟胶囊可用于发热等症状明显患者,对于重症患者则须使用达菲。
此外,市民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避免接触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居室和工作环境要保持通风;经常且长时间地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减少或避免到人员聚集场所;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五类人群为甲流重症高危人群
王有鹏建议说,要正确辨别甲流和普通流感,特别是要辨别甲流重症病例。其中,与普通流感区别最明显的就是血痰和呕吐。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刻就医,以免延误。
他特别提出,在卫生部制定发布的甲流诊疗方案中,有五类人群被列为甲流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即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因此,面对目前甲流流行趋势,这五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预防,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