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为天兴村重建武侯祠鼓与呼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3日15:57
  《运城日报》今年7月9日刊登的有关专家论证诸葛亮籍贯有“天兴说”一文,颇有研讨价值。

  其实,此说原在河东当地流传已久,笔者早年从事戏曲工作时,就听人说过这一趣闻。蒲剧《讨荆州·甘露寺》中的乔玄,就这样说:“皇叔说他的孔明先生,本是荣河天庆村人氏……”这“天庆村”即天兴村,现属临猗县孙吉镇,已载入新版《临猗县志·地名变异表》中。天兴村原有一座武侯祠,人称“天庆庙”。1993年山西三晋文化研究会临汾分会刊印的《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中就收录了这个本子。改革开放后,见诸文字的有临猗县史志部门编印的《临猗地名故事》及诗友马斗全先生发表的《我们村的武侯祠》一文,还有些已忘其篇名。但这些文字都未上学术讨论的“台面”。笔者对这个问题可谓关注数十年之久,曾收集了不少资料。听说“天庆庙”要开发重建,特举双手赞成。但是有些涉及史实的问题还是要搞清楚的。古贤云:“疑义相与析。”现在本着弄清问题、心中有数、搞好旅游开发的目的,来“析”一下这些“疑义”。

  首先,“天兴说”认为孔明“生于天兴,长于天兴”的根据是日本藏有的一本明代《荣河县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县志。据我所知,北京图书馆柏林分馆就藏有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的《荣河县志》,万荣县志办藏有抄本。说那是最早的县志,有欠严谨。我国方志源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东晋的《华阳国志》就是一种相当完备的志书,其他如宋《建康志》等,不胜枚举。

  “天兴说”再一个重要依据是当地流传着关于诸葛亮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大致内容是孔明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小时候在黄河边打柴,得到了槐树精所给的天书,又吃了蛤蟆精口吐的半颗红珠,而成了“半仙”。他为了学习天书上的“火攻计”,不慎烧坏了庄田,因触犯刑律而入狱,在狱中用高粱秆子编了个草龙,遂骑龙冲出囚室,降落到南阳的卧龙岗,就自称“卧龙先生”等。作为史家,对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当然是不能以史实看待的,更不能以之入志而作信史流传。在新志书中,只可入《传说·异闻》篇。

  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了“装点名胜”、“贪载传奇”、“擅翻旧案”等积弊,都是旧文人常常囿于学识和偏见,将一些荒诞不经的地方传闻,不加以考证而作为史实入志所造成的,历来为严肃的学者、史家所不取。现观上述与史实不符的传说故事,是不能推翻孔明生于阳都、成长于隆中的史实的。至于说庙会日期更不能“证史”,所说天兴之武侯祠为天下之最大者,也不准确,说“据当时考证”,1951年未拆时进行过测绘考证吗?据我所知,现今所留遗址地形和对原建筑物的描述,能与成都武侯祠(实为祀刘备君臣的昭烈庙)相比吗?

  据《三国志》、《隆中志》、《襄阳耆旧记》及“诸葛谱系”等典籍所载,孔明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生于琅琊郡阳都,即今山东沂南县,其父诸葛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官居淮南豫章太守,弟兄三人,兄诸葛瑾、弟诸葛均。他两三岁时,母亲章氏去世,弟诸葛均尚在襁褓之中,后幸有继母到家抚育。7岁时,父亡,一家长幼即由叔父照管,叔父曾将他及小弟带到官衙中生活。当时,其兄诸葛瑾只有15岁。后来,叔父的官位被一个叫朱皓的人取代,一家人即无生活来源。当时中原大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叔父让其兄诸葛瑾和其继母守家,自己带上家眷和孔明姐弟4人投靠旧交荆州刘表谋生。当时,孔明只有13岁。初到荆州,弟兄两人在襄阳城南刘表所办的学业堂读书,两姐(名字无考)先后出嫁,大姐嫁地方大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二姐嫁南漳望族子弟蒯祺。在他17岁时,叔父去世,弟兄两人即到襄阳城西隆中躬耕苦读,以施展抱负。直到他27岁时才被刘备“三顾”出山。他的师长有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后来成为其岳父的黄承彦。朋友有徐庶(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皆是学有所长的地方名流。他也是由师长司马徽和朋友徐庶推荐给刘备的。这便是孔明出生、成长的经历和环境。

  其兄诸葛瑾于建安四年(公元200年)终因在老家无法生活,而叔父在荆州去世已两年有余,便奉母携家到江南避难谋生。其三弟诸葛均长大后在蜀任长水校尉。

  据考,孔明身后除长子诸葛瞻与长孙诸葛尚战死外,还有两孙,即诸葛京、诸葛质。孔明还有一个幼子名诸葛怀,女儿名诸葛果。其兄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三子诸葛融均被吴主孙亮所害,二子诸葛乔之孙名诸葛显与孔明次孙诸葛京叔侄两人于公元264年“内移河东”。说诸葛京在河东为官数十载,曾任郡县令,不知在河东任何官?郡县为何县?《三国志》载“内移河东”四字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我根据近年在浙江发现孔明后裔聚居的八卦村一事推测认为,天兴村当是孔明后裔“内移河东”之居住地,“天庆庙”当为孔明后代为纪念先祖而建,后历经修葺扩建而成当时规模。

  自古以来,对诸葛亮躬耕处的地望问题,早就有襄阳、南阳之争,如果加上“天兴说”,现在就更热闹了。因为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人便在南阳城外之高阜处建造一座武侯祠,称此处为“卧龙岗”,是孔明之隐居地。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曾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此联显然有些“糊糊涂涂算了吧”的意思。但改革开放后,两家争得更是不可开交。为此,有关方面曾搞过三次学术研讨会,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最后作了结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邓县,此后,隆中逐属襄阳。”“省邓县”就是撤销了邓县的建制。1980年12月,国务院在公布全国第二批文化名城时,曾明确表述襄阳有“诸葛亮故居”,南阳有“武侯祠”,这是非常科学严谨的。

  据了解,南阳武侯祠的旅游事业非常红火。我们都知道,在旅游活动中,对历史遗迹的解释,允许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因为其同样可以吸引游客。就如我们熟知的介子推焚于绵山之说,清初学者顾炎武早就指出了介休绵山之虚,大家都肯定了万荣孤山之真(汉武帝诏书中即直称此处为介山),但介休绵山的旅游开发也很成功。故而传说、异闻、神话,同样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天庆庙”有传说故事,再加上孔明后裔“内移河东”的“铁史”,毫无疑问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我大半辈子关注此事,特此大鼓大呼:愿“天庆庙”早日落成开放!(景昆俊)

  来源:运城日报 (来源:运城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