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忠诚于党精医报国的好军医 记沈阳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张新生(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12月08日07:07

  【人物小传】张新生,1931年3月出生,1951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并参军入伍,1977年2月入党。全国、全军著名外科专家,专业技术一级,我国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医疗专家之一。先后获全国、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历任原第五军医大学助教,第321医院主治医师、科主任、副院长,第202医院院长,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现任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张新生座右铭

  他在偏远基层医院自制器材率先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手术,领先沈阳军区其他医院十多年;他成功为一名肺癌四期患者切除心包、肺叶等8个内脏器官结构,患者至今已无瘤生活20年,创造了肿瘤治疗的奇迹;他为祖国医学事业培育了60多名拔尖人才……

  他就是沈阳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沈阳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张新生,一个被患者形容为能“从头治到脚”的医学大家。

  患者说他是神医,没有治不了的病;同行称他为“主心骨”,不管是哪个科的病,只要他在心里就有了底———手到病除的“多学科专家”

  张新生出生在国民党空军少将家庭,南京解放前夕,他毅然留在祖国大陆,走上从医报国的道路。从医61载,历经风雨坎坷,23份入党申请书燃烧一颗赤子丹心,46岁时实现入党夙愿。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赤诚,对人民的真诚,使这位老专家在医疗实践中演绎了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动人传奇。

  张立韵是当年和张新生一起搭班子的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有一年,她做胆囊手术后合并肺栓塞,呼吸衰竭。张新生指挥多名专家奋力抢救,硬是把自主呼吸连续停止28天的她从“鬼门关”上夺了回来。回忆当年,身为医学专家的张立韵赞叹道:“张新生用科学打败了死神,不愧是个响当当的医学大家!”

  张新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民把生命交给了我,我要对人民的生命负责,对人民军医这个称谓负责。”

  一名患者做完右侧髂肿瘤手术后,左侧下肢却出现循环危像,左下肢没有了血供。运用各种仪器检查后,仍没找出原因。眼看病人的肢体濒临坏死,情急中电话打到张新生家里。他反复分析病情后,作出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判断:手术在结扎右髂内动脉时误扎了左侧的髂总动脉。当把患者创口打开时,真相大白:左髂总动脉赫然被一粗黑细线扎得死死的,左下肢血流断绝!用剪刀剪去这个线后,血流立即恢复。

  疾病虽然分科而治,但病人是不分科的,许多症状都是掺杂交织,张新生博采众长,以多学科知识形成超强的多学科能力。他精湛的医术不仅涉及外科各个专业,甚至连儿科、妇科也有较深的研究,每每手到病除。

  他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承担风险,在重大医疗会诊时一锤定音———用高超医术托起对责任的担当

  提起张新生,胸外科主任王述民道出肺腑之言:“每次参加会诊,只要是有张院长在场,心里就特有底。”

  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了一名急性肺栓塞的病人。患者各项检查造影十分明显,但在专家组会诊时产生了不同意见,内科医生认为要抗凝,外科医生认为要促凝,到底选择哪个?张新生分析认为,双方判断都不对。他指导主治医生对病人进行增强CT造影检查。果不出所料,肾静脉内有瘤栓形成,诊断方案清晰明朗,经手术证实了诊断,在场专家无不赞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新生在逆境中苦苦求索,先后掌握了当时称为普外三大高点的门体分流术、肝切除、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及其他27项新技术。他率先开展的脊柱前路手术、心脏手术和上腔静脉置管术等,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军地一些大医院才刚刚展开。

  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不仅奠定了张新生在外科领域的权威地位,更给急难危重患者带来了福音。

  沈阳军区后勤部医研所原所长张兴旺是被张新生硬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那年,他被检查出肺癌伴血性胸水住院,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十几名专家会诊后,都惋惜地摇摇头:肺癌晚期,回天无力。此时,张新生却力排众议:“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的努力,我来做!”

  张新生毫不迟疑地走上了手术台,成功切除了病人两个肺叶、一部分左心房。但术后病人的癌细胞向肾上腺发生转移。按照常理,癌细胞向别的器官发生转移,属于肺癌四期,等于宣判“死刑”。这时同事都劝他别费劲了。但他仔细分析病情后,又对病人进行了手术。在手术做至下腔静脉和肿瘤分离时,稍一失手就会发生致命的大出血。助手劝他:“院长,算了吧,让家属进来看看,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他瞪了助手一眼:“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

  最后,张新生凭着精湛的医术创造了医学史上的罕见奇迹:切掉了8个器官的病人不仅奇迹般地活下了来,而且至今已经无瘤健康生活了20年,大大超过了肺癌肾上腺转移生存20个月的医学纪录。

  手术成功后,张新生又对类似病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上发表了报道这一病例的文章,在医疗界引起很大反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来函邀请他去作报告。

  他从医生涯中救治病人无数,始终坚守一个承诺:只要是病人需要,随叫随到———抢救病人是他工作的第一要务

  61年的从医生涯,张新生时刻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崇高品德,一次又一次不惜透支自己的生命健康,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手术台上,也有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是张新生开展心脏二尖瓣扩张术中发生的一场“遭遇战”。那天,护士推门进来,焦急地说:“主任,病人手术后发生室颤,伴有晕厥抽搐,呼吸停止……”

  张新生一阵风地向病房跑去,他迅速扫了一眼示波仪,心电图已转为粗大的室颤波。病人已经丧失意识,四肢强烈抽搐,呼吸已经停止。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5分钟过去了,病人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体外直流电非同步电击除颤。”心脏恢复搏动了!16分钟后,病人意识清醒。

  就这样,反复进行了4次,病人再一次昏迷、抽搐、呼吸停止。大家纷纷劝张新生:“放弃吧,咱们已经尽力了。”按照当时医学文献记载,电击4次已经到达了抢救的极限。

  坚持,就有希望。5次、6次……16次,张新生整整在病人身边守护了21个小时,直至第16次电击后病人室颤终止发作。

  事后,有人问张新生:“你胆子可真大!万一人死了,你就不怕别人说是你把病人电死的?”张新生回答得很坦然:“救命要紧,当时哪能想这些!”

  从医61载,张新生始终以临战的姿态,捍卫着患者的生命,被人们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他为沈阳军区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大多都成为专科主任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宁愿别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攀登

  今年1月9日,由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雅玲牵头完成的“危重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面对荣誉,韩雅玲说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张新生。

  1992年,作为沈阳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的张新生带专家组在总医院考核,单位推荐正在攻读博士的韩雅玲提前晋升副高职务。张新生鉴于韩雅玲在初试时成绩不错,就决定对她进行深层次的考核。

  最后,张新生加试一题,特意拿了一份比别的考核对象都要难的英文资料让她翻译。她准确流畅、一字不差地翻译出来。“Excellent!(好极了)”张新生脱口赞道。人才难得,在张新生力荐下,韩雅玲不但提前两年晋升副高职务,还在博士毕业前成为全军各大区总医院最年轻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如今,韩雅玲已是国内和亚太地区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她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在全军已位居三甲了。

  张新生像一块无私的“垫脚石”,热心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索求。每当他掌握一门新技术时,都会第一时间讲给他身边的人。

  一次,205医院收治了一名胸部肿瘤患者,邀请张新生去做手术,他坚持让本院的科主任主刀。在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期间,他自己则作为助手做辅助工作,直到手术成功。

  沈阳军区很多医院的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治医生,都得到过张新生无私热情的帮助。张新生先后任职于4所医院,培养带出了60多名业务技术骨干,其中19人已担任沈阳军区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有10人担任了专科主任、业务院长、军医大学教授。1996年他荣获沈阳军区科技人才培养专家一等奖,1998年作为沈阳军区的唯一委员被总部聘为全军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成员。

  潜心钻研终不辍,一身绝技济苍生。61年来,张新生用刚毅当盾,执著开路,仁爱架桥,谱写了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壮丽篇章。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