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王世襄一生的15种爱好

来源:南都周刊
2009年12月18日14:26

  “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王世襄的这句名言印证了他“中国第一玩家”的称号。整理_ 吴明

  在王世襄的名前除了官方的、正式的名头外,还有一长串这样的定语:放鸽家、斗虫家、驯鹰家、养狗家、摔跤家、火绘家、烹饪家、美食家、书法家、诗词家、美术史家、民俗学家、漆器家、明式家具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

  不过,在他眼里,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已故书法家启功曾这样评价老友:王世襄先生的“玩物”非“玩物”,而是“研物”,“不曾丧志而立志”。当现代都市人面临生活的挤压时,他为人们留下了可资追念的昔日生活情致,他对生活事物的痴迷、执着、达观、洒脱、充满趣味的人生态度也恰是对日渐贫瘠的都市人生活的一面观照。

  玩鸽子

  鸽子是王世襄晚年最大的牵挂。11岁就读于北京干面胡同的美国侨民学校时,一上手写英文作文,一连几篇都是兴致勃勃地大谈鸽子,以至老师怒道:“再写此鸟,无论好坏,一律给Poor(差等)!”后来他又写出《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甚至在快走到生命终点时,他还念及北京奥运会能否放飞真正的中国观赏鸽……

  玩蛐蛐

  他在三万字的《秋虫六忆》中,饶有情趣地讲述了当年捉虫、养虫、斗虫的故事:一大早出城,顶着太阳满头大汗地在草棵里寻摸,或深一脚浅一脚在野地里摸黑转悠,得到只好虫便欣喜若狂;一罐一罐地给蛐蛐打扫卫生、换水、喂食,一干半天,伺候上百罐蛐蛐而不烦。他还写诗曰:万礼张盆碧玉池,鹦哥过笼庇雄雌。缩身恨乏壶公术,容我悠然住几时。在他看来,蛐蛐并不是为斗而养的,而这一悠久的文化已被世人糟蹋。

  范匏

  用模子套住葫芦,使其长出花纹来。这一中国特有的工艺,解放后中断了二三十年。王世襄就读燕京大学时,在校园旁的菜园里种上了葫芦。后来他又专门在北京的朝阳区找了一块20亩的“自留地”,用来种葫芦。1960年,王世襄有鉴于这一传统技艺的消亡,曾写过一篇《读匏器》向社会呼吁,但因有玩物丧志之嫌未被采纳。1979年,《谈匏器》一文在《故宫博物院刊》发表,立刻引起了有志者的反应。在他的努力下,这项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得以绝处逢生。

  挈狗捉獾

  这也是王世襄青少年时颇为热衷的一项玩意。养狗猎獾,又称“逛狗”,是清代京城八旗子弟中摔跤习武之辈的一种癖好,也可以说是一项玩乐享受的运动。

  他除了训狗逛獾,还特意笔录下养狗者口中代代相传的《獾狗谱》。他认为外国人说中国的狗种太少,尤其是著名的狗种,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在全国各地进行调查,也一定会发现好的狗种。此类工作当然要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提到日程上来。现在中国经济有发展,但一下子又去追求各式各样的洋狗,实在不应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抢救的太多了。

  架鹰逐兔

  从中学到大学,他玩鹰乐之不疲。就读燕京大学时,他住在东门外一个20多亩的园子中,出门就可以放鹰,一周可以去上两三次。

  沙特贵族曾请英国专家联合我国动物研究专家,用了两年时间调查采访中国鹰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完成了约二百万字的调查报告。在他看来,此由外国人来做,我们不免有些惭愧。目前国内已禁止捕鹰出猎,将来这一传统文化可能只保存在国外,中国将消失。我国是否应允许少数人继续这种文化,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郑小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