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开发第二水资源(组图)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2月19日08:22
本报记者 李雅民

  
  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经断言:“过去人类最可怕的是战争,未来人类最可怕的是淡水资源的紧缺。”其实,现在人类就已深切感觉到淡水资源紧缺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为应付这压力,人类早已把手伸向地球内部抽取地下水,用海水淡化的方法向海洋要淡水。但地下水资源终归有限;大规模淡化海水也仅能解决沿海地区的困境。于是,人类开始把开发的目光投向过去弃之不用的污水,海外发达国家数十年努力实践,证实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能成为人类来源较为可靠的第二水资源。那么中国呢?中国目前污水处理的水平和规模,以及其行业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有多少人能意识到由污水生成的再生水也是一种珍贵的水资源?在日前北京召开的中国第四届水务高峰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专门谈到这一问题,“污水也是资源!”他们的演讲开拓人们的眼界。

  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在中国

  曾经被称为“死河”的莱茵河如今碧波荡漾

  清澈的奥运湖使用了高品质再生水

  污水让缺水城市雪上加霜

  欧洲有条莱茵河,从发源地瑞士,到入海口荷兰,滔滔一河水,流经9个国家,供大小上百座城镇饮用,入海时仍是清流。中国的许多河流,像莱茵河一样流经许多城镇,遗憾的是往往还在中游它就已被污染成浊流,不仅不能再饮用,还成为下游地区的祸水。两者间天地之别,原因在于莱茵河沿岸从头到尾设有非常严格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污水处理系统,所有城镇最后排向莱茵河的污水不再是脏水,而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再生水。中国的许多河流、特别是内陆地区中、上游流域的许多城镇,多数没有污水处理厂,有的建有污水处理厂,但能力远远不够,结果河道成了排污渠,整条河流被污染。下游地区本来就缺水,河流污染更加剧了缺水的程度。

  世界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推进社会进步、工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污水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实践证明,在科技与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一般与水环境污染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相应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就越严重。污水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产物,但人类正常的生活又不容忍污水污染自己的生存环境,于是就出现了特殊的行业——污水处理。

  在本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上,有专家介绍了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国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到10座,还包括1921年至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的3座污水处理厂。那时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管理水平非常落后,处理工艺有的仅为一级处理,规模也很小,日处理能力数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5万立方米。好在那时我国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化工行业少,农业几乎不用化肥,污水污染程度很低。

  上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城市污水成分发生变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渐演变,中国建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在津、京两市先后兴建了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和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试验厂。1982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1984年4月该厂投产运行,至此填补了中国大陆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那时,当各省市的领导看到黑臭的污水还能变为清流,回来后也都兴建污水处理厂,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相继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中国的污水处理厂由上世纪60年代的十几座发展到几十座。但与当时全国污水泛滥的态势相比,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少得可怜,车薪杯水,不解决问题,许多河流到下游变成了不可饮用的脏河。

  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民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2008北京绿色奥运”的契机,让中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大批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产。

  不过,在水务高峰论坛上,专家们指出,尽管污水处理厂建成了100多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现在某一个城市,是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具体到众多中小城市,特别是西北部的中小城市,至今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其次,已投产运行的100多座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的不到三分之一,其原因,大多数是因运行经费不能到位,如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污水处理费,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全收,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因此,好多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够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

  此外,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国家巨额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可惜处理后的再生水未被合理利用,有的地区又将处理后的再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在一起;有的地区甚至将再生水排入大海,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尽管近几年中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很快,但比起全国水环境污染恶化的速度来,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水务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呼吁:不能再犯过去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犯过的一些错误,只顾经济发展,不管环境污染,否则经济上去了,环保指标降下来,发展经济是为提高生活水平,而环境污染却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存。如美国的大湖流域,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工业废水使密执安的鲁日河水变成橘黄色,而俄亥俄的凯霍加河被油脂严重阻塞,以至于当局不得不宣布该河为火灾危险区。这种案例实际上也在我国个别地区发生过,我们再也不要容忍让污水横流的现实了。

  污水也是宝贵资源

  北京用实践证明:污水也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这是北京水务局局长程静在中国第四届水务高峰论坛上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

  程静演讲的题目为《北京污水再生利用的实践与思考》。通常在人们眼里,污水被处理后不再污染环境就不错了,还能被利用?程静的演讲让人们知道了在水资源极其紧张的状况下,污水处理后形成的再生水,对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不可轻视的水资源。

  程静说:北京是资源性缺水城市,即使南水北调工程引江水到京,北京仍然不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水资源短缺已成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北京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目前,由污水产出的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新的战略水源,坚持污水资源化,替代部分清洁水源,是保障水源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对北京来说,污水资源化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南水北调引江水进京之前的临时举措,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绿色北京和保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大战略。

  改革开放后,北京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区污水排放量增速加大,为了解决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北京先后建成高碑店、酒仙桥、方庄和北小河四座污水处理厂。申奥成功后,北京抓住这一时机,把污水处理作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来抓,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后又先后建成清河、吴家村、肖家河、卢沟桥、小红门、北苑和海淀永丰污水处理厂,到今年,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4%。

  从2008年起,清河、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生产出来的高品质再生水被引入奥运湖,为奥运水系补水,人们看到奥运水系清洁优美,谁能想到,其中的一些水竟是来自于北京市自己排出的污水。北京的污水甚至都不够用了,为此每年还要从温榆河引河水(有污染的水)10万立方米,予以深度净化处理后补给潮白河,让干涸多年的潮白河形成了40公里长的水面。

  再生水灌溉是否安全?北京水务部门与中科院有关单位合作,长期跟踪研究再生水灌溉安全问题,结果表明再生水中的盐分、氮、磷等常见水分指标符合农业、农田和园林绿化灌溉的水质标准,与清水灌溉基本相同。

  实践证明,污水也是一种难得的水资源,把它处理后,既可避免污染水环境,又可替代相当一部分新鲜水。

  在污水处理技术及规模上,北京现已接近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水准,在对再生水的利用上,成为全国的一个典范。但即使如此,程静仍认为北京在推进污水资源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说: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再生水出水水质必须安全稳定,对再生水的出水水质安全更加严格,必须保证安全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污水处理厂来水水质的不稳定性,对再生水生产、运行、水质安全保证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目前污水处理厂空间布局给再生水利用提出挑战,早期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以处理污水和削减污染物微处理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厂大都建设在城市下游,这种方式便于污水收集,扩大再生利用,亟须建一批再生水调水工程和配套设施;三是推广再生水使用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再生水是公益事业,应用范围广、潜力大,但处理成本比较高,难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推进再生水利用需要在政策跟进、制度完善、体制创新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加强操作;四是社会对再生水利用认可度有待提高,再生水利用刚刚起步,社会对再生水的生产工艺、出水水质、利用方式了解不够深入,很多社会公众对利用再生水还心存疑虑,扩大再生水利用必须突破这一瓶颈,加大对再生水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再生水的认知度。

  终极目标“零排放”

  废气废水零排放,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城市建设最完美的一种设想。这设想能否实现?请听英国伦敦发展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桐渤,在第四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上怎么说。

  刘桐渤讲:“英国伦敦发展署,相当于伦敦的"发改委",伦敦是大社会小政府的城市,政府只有四个局,发展署、消防局、警察局、交通局,私人企业能做的事情全交给私人企业,还有旅游、环保这些都交给行会进行管理。

  搞环保、特别是搞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人,都关注伦敦的泰晤士河。19世纪时,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是其中心,穿越伦敦的泰晤士河被污染得相当厉害,尤其是二战以后,一战、二战英国政府没时间治理泰晤士河。二战之后,伦敦政府找到一条新的体制,让泰晤士河的治理完全采取私有化的形式,政府基本不干预。他们设立一个专有公司,叫做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泰晤士河大概四百多公里,从英国北部一直流向北海,因为环保问题需要统一管理,所以建立泰晤士河水务公司之后每一段都进行了分段,由公司统一管理,在很多立法方面非常严格。

  目前的泰晤士河,基本上可以说是治理比较成功的,以前消失的鱼又回来了,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恢复。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我们经常组织一些中国的水务集团和污水处理公司到伦敦去考察。2012年,伦敦将主办奥运会,为此这座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建设的力度。"零排放"的概念就是英国提出来的,我们说的"零排放"是指没有废气和废水。这回伦敦不仅要办"绿色奥运",还要办成一个"零排放奥运",把伦敦建成欧洲最大的花园城市。最近,北京的同行们对伦敦的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很有兴趣,对此我们有着深层的交流,我想将来北京最终的目标,也将是向"零排放"发展。”

  其实,除了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欧洲莱茵河上的许多城镇,近些年也都在向"零排放"方向努力,有的城市已经接近"零排放"的水平。记者前年曾经沿着莱茵河,从荷兰一直行进到瑞士境内的莱茵河大瀑布,亲眼看到那条国际性很强的河流,即将入海时仍是清流,当时记者就很惊讶,地图上莱茵河流域大小城镇无数,难道就没有排放污水的?沿途询问当地人,结果无论是谁,都会跟你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一问题,并且众口一词地说:“这是欧洲的一大骄傲。”

  原来,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的莱茵河,历史上也曾被严重地污染过,甚至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这条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河流,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最后经荷兰汇入北海。欧洲5000万人生活在其两岸,其中2000万人饮用其河水。在德国,莱茵河不仅是饮用水源,还作为航运、发电、灌溉和工业用水。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莱茵河水质开始遭受污染,当时欧洲各国、特别是占莱茵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德国着眼于战后经济重建,没有多少人关心污染情况,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全都排进莱茵河,加之沿河各国又全都依赖莱茵河水运,来往船只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更加剧了污染程度。到1972年,莱茵河水质污染得最为严重,莱法州的美茵兹市河段溶解氧几乎为零;路德维希港市河段位于世界第二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BASF)下游的水域被称为“死河”,鱼虾绝迹。莱茵河下游不得不关闭饮用水管道,因为水质过差,要想饮用必须使用活性炭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已经无能为力)。

  对于莱茵河的污染,和中国近些年来的情况一样,不是没人关注、没人呼吁,但直到莱茵河水完全不可饮用时,才开始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和研讨。深受其害的流域各国开始治污,但也和目前的中国一样,流域各国治污时各自为政、步调不一、标准不同,收效甚微不说,还相互抱怨、攻击。后来这些国家清醒地认识到,流域是指一条河的集水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彼此息息相关,因此治污不能在演“战国时代”。于是流域各国坐在一起,把治理这条臭河的重任交给了一个名叫ICPR(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成员来自流域各国,任务就是协调流域各国解决莱茵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可惜起初并没有多少国家和地方的政府乐于接受他们的建议和监督,不见棺材不掉泪,直到莱茵河水环境被污染得无法收拾时,纷争的国际关系纠扯不清时,ICPR才被公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后来,在ICPR的呼吁下,流域各国逐渐统一了意见,投资1000多亿欧元在流域内各相关城镇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各个城镇、特别是企业排出的污水处理干净。同时,政府颁布了法例,严禁往来船只的污水直接排入莱茵河,莱茵河水质才开始一点点好转。1986年,一个重大事故再次教训了欧洲人,瑞士桑多斯化工厂防护措施存有缺陷,一次火灾中,溶有化工原料的消防用水不小心直接排入了莱茵河,一夜间莱茵河上全是死鱼,沿河全线告警。欧洲人从此意识到,莱茵河防污单靠污水处理不行,还要有严格的监控设施和手段。莱茵河流域的化工厂密度全欧洲最高,自桑多斯事件发生后,莱茵河整个流域的化工行业都在相关法规监控下纳入防污系统,德国投入10亿欧元预防类似的事故,流域各国都在ICPR的布置下沿河设立监测警报站,一旦发生意外,1小时内整个流域都能作出反应。

  莱茵河上游,德、法、瑞三国交界地区的一段不长的河道上,记者沿岸密布着好几个监测站似的小房子,问当地导游,导游说:“对,这里,两三公里的河道上建有五六个监测站,因为这附近有个60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巴塞尔,该城3个很大的污水处理厂全往这河里排水,法国方面也有两条小河汇入这里,尽管他们排放的水质没有问题,这一段的河水达到完全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但ICPR对这段河水的水质还是要严加监视。”记者惊叹,600万人的工业城市,所有污水处理后排放到这里,而这儿的河水仍能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可见该城防污治污的能力已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莱茵河堪称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为成功的一条河流。

  从荷兰到瑞士,记者俯视莱茵河水,总能看到鱼儿在游动,特别是在莱茵河大瀑布那里,半米多长的大鱼水底比比皆是,多得像是养鱼池,谁敢相信,这曾是一条肮脏的臭河?据当地导游说,近几年,中国来欧洲考察莱茵河的人一拨拨地来过很多,仅他本人就接待过好几个团体。中国的专家学者们来此考察后信心大增,都说莱茵河防污治污是9个国家的事情,不是说治就给治好了吗?中国的河流虽然也是流经很多省市地区,但她毕竟是在一个国家、一个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整治起来要方便得多。而且,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许多前人不可想象的梦想,欧洲人能把莱茵河治好,将来中国人肯定也能治好管好自己的河流。

  其实,莱茵河河水变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沿岸所有城镇对她严格地实行了“零排放”(或是近似于“零排放”的排放标准)。中国的河流要想变清,前提同样也是这一条,尽管中国目前各城镇污水处理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甚至都没有污水处理厂,但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如同20年前中国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现在高速公路已在中国密集成网,而且还有高速铁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