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上海世博会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新消息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揭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0年01月03日01:03

  《瞭望》文章:中国馆揭秘

  “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么一个中国元素强烈的建筑并不多见,许多老外,对中国馆赞叹不已,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崇敬之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和我说,‘中国馆一点都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让他颇感欣慰。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不乏惊世建筑之作。1889年巴黎世博会给世间留下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里程碑。

  1905年,流亡欧洲的中国思想家康有为来到巴黎,三次登临铁塔,凭栏四顾,留下诗作:“浩浩凌天风,高标卓碧落。邈邈虚空中,华严现楼阁……俯视下界人,城市何莫莫……问此何都市,巴黎称霸国。”

  1889年,是普法战争后的第十九年,法国,这个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国家,需要一次世界博览会鼓舞民众、重振国威,不仅要在工业化的潮流中追赶领先的英国,还要与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竞争。耸入云霄的埃菲尔铁塔,承载着法兰西民族重新屹立于欧洲大陆的信念。

  中国馆被誉为“东方之冠“、“中国器”、“天下粮仓”,它承载着怎样的信念?何镜堂说:“看到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观点会各自不同。作为中国馆设计者,我认同它宣示了中国精神。一百年中国被人欺负的日子结束了,庄严、繁丽的斗拱造型,给人以中国上升与自豪的感受。”

  何镜堂如履薄冰

  高度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中国馆,其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造型,曾经引起了争议。其实,它取法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经典构件: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在中国古代,斗拱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2007年4月25日,中国馆建筑方案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截至这一年的6月15日,共收到344件应征方案,经层层筛选,最终2件作品脱颖而出。

  评委们对“东方之冠”和清华大学的方案难以取舍,找到何镜堂,问他是否可以跟清华大学联合设计。

  “我觉得设计‘中国馆’已经不是哪一个设计师的荣誉问题,这是国家利益,因此我同意联合设计。”何镜堂说,最终由他领衔,并结合清华大学的方案精华,设计成了今天的中国馆。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正式开工建造,其设计方案也首度公布于众。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国家馆为“天”,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中国馆外部要使用中国红,中国红是北京皇城墙的红,还是国旗上的红?为了找到能代表国家形象的颜色,何镜堂领导的团队费尽周折,最终找到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他们一同研究并挑选了四种相近的红色,使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的颜色整体格调统一,又略有变化。

  2009年12月10日,中国馆竣工,其屋顶面积140米乘140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大。

  “在中国馆从梦想走向现实的路上,我都如履薄冰,担心大家不认同。”何镜堂坦言,“现在我稍微放心了。中国馆大家一看就是中国的,宣示了中国人向上、自信与充满希望。现在整体上效果不错。这是上上下下集体智慧的结晶。施工上曾遇到难题,上海建工集团想了许多办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国家馆空间展示面积15800平方米,是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中最大的,也是中国在参与世博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场馆面积。

  2007年12月10日,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工作启动。上海世博局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概念方案”。2008年12月23日,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通过概念设计方案。

  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经全国各领域专家研究论证,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设计方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领衔主持。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告诉本刊记者,“中国馆展示设计团队集聚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团队来自各地,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设计师。”

  中国馆展示设计团队成员原来分别属于不同的团队,各有所长,后来经自由组合形成目前的团队。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同时参与中国馆与台湾馆的展陈设计。

  中国馆共有三层展区,从上到下分别为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区《寻觅之旅》,以及33米层功能展区《低碳未来》。

  与此前公开披露的信息不同,第三展区的命名作出了调整。“这是要强调人要与自然和谐,坚持未来城市发展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钱之广说,“低碳未来,是中国智慧的传承,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取之有道、用之有节、返璞归真。原来这部分也有环保的内容,现在是更加聚焦。”

  限于中国国家馆特殊的建筑构造,如果工程全部完工,一些大的布展构件就难以从电梯运上。中国馆部意识到这个问题,各方召开了一个调研会,一些大的布展构件,提前两个月进场,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后,如果你进入中国国家馆,乘电梯直达上层核心展区,非常规设计的“影院”将先声夺人。8分钟的影片将以一种诗话方式,展现中国当代城市化的进程。

  走出“影院”,你俨然走在了宋朝最大城市汴京熙攘的街道上。5米多长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被放大至128米“铺”满整面墙壁,画中人物还会以鲜活的动感方式呈现于眼前。

  钱之广介绍,观众首先要看到的时长8分钟的电影正在拍摄,摄制人员分赴各地拍外景。现在是两个摄制组在同时拍摄。“这样是为了形成竞争态势,如果两部影片都拍得较好,不排除交替放映的可能。”

  这部电影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影院放映,除使用前、左、右三面银幕,还增加了穹幕,以给观众更多的视觉感受。

  在展览的第二站,41米的体验展区《寻觅之旅》,观众将乘上轨道游览车,进入一片梦境天地,穿越千年城市营建轨迹,对话古今,解读中华智慧传承底蕴。

  33米层展区《低碳未来》,将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通过一场低碳的体验,展现中国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努力,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凸显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东道主馆,是会非常让人关注的。”钱之广总结,中华智慧有传承,要对现代人面对的问题提供启发和答案。

  他说,“中国的改革经验,也会给世界以启发。中国的发展使两亿人脱贫,将近50%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这样的奇迹需要总结与向世界传播,但中国经验也不应夸大。”

  能否成为标志性建筑

  2005年11月,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英国伦敦发现了一幅近七米长的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全景画。

  画面上一块小小的匾额标示着“CHINA”字样,匾额下是“水晶宫”内中国展室的简陋情景。由于中国官方没有参与这届博览会,英商便越俎代庖,简单设置了“中国展览”。

  1982年5月1日,2000平方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馆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上亮相,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筹备之初,美方提出由美国设计师为中国馆进行整体设计,中国方面最终还是决定自己着手。

  一位多年研究世博会的设计师对本刊记者说,历届世博会中国馆的形式都不太能令人满意,多是一个传统的东西放在那里,缺乏创新。

  “今天的中国馆的斗拱造型,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体现。”钱之广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么一个中国元素强烈的建筑并不多见,许多老外,对中国馆赞叹不已,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崇敬之感。”

  中国馆能否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何镜堂说,这要由实践和时间考验,要由全国人民来考验。

  何镜堂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入了很多外国好的建筑形制,这种海纳百川的做法,促进了中国建筑水平的提高,“现在,中国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中国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在引进与吸收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外国人有一些优势,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中国自己的特色,在学习国外好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坚持。”

  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将有7000万人来到现场参观,这不但会打破世博会的历史纪录,也将是人类历史上创纪录的最大规模聚会。根据有关部门的最新测算,参观人数有可能突破一亿。

  钱之广有些担心中国馆设施的承载能力,“不是人越多越好,这是一个矛盾”。

  中国馆布展将于2010年3月底全部完成,4月试运行。钱之广说,从布展创意、设计到实施,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过程,因为客观限制,每一步都会有一些落差。他的任务是尽量减少落差,甚至在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

  “如何在实施中超过设计预想,这是我思考的问题,”钱之广说,“最后看到的是实施的成果,现在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