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萨缪尔森,全世界经济学家的老师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0年01月06日15:16

  萨缪尔森,全世界经济学家的老师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王珂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的名气能赶得上萨缪尔森。属于萨缪尔森的荣誉不胜枚举:他32岁获得克拉克奖(由美国经济学会评选,地位仅次于诺贝尔经济学奖),55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被誉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他的著作,他将零散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了“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他培养了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写的《经济学》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材,几乎所有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在学……

  2009年12月13日,这位经济学界的伟人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在他的悼词上,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写道:“他改变了他所接触到的一切。”

  改变了经济学的语言

  1915年,萨缪尔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弗兰克•萨缪尔森是一名医师。萨缪尔森上高中时,全家搬到了芝加哥,那时,他已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帮代数老师选股,使其赚了一大笔钱。

  1931年,16岁的萨缪尔森考上了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4年后,他以全A成绩毕业,并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师从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信奉“政府干预市场”的阿尔文•汉森教授,萨缪尔森成了凯恩斯主义的传人。

  1940年,25岁的萨缪尔森接受哈佛大学提供的讲师职位。一个月后,麻省理工学院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去当助教,哈佛方面没有任何挽留的意思。那个时候的哈佛,对犹太人的排挤和歧视随处可见。

  在受聘麻省理工学院一年之后,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于1947年写成了《经济分析基础》。这篇论文意义重大,因为在萨缪尔森刚学习经济学的时期,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更多的是使用文字去描述经济现象。而他在研究论文中,大量使用曲线和数学公式来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分析基础》一文的出版,标志着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的时代来临了。上世纪90年代求学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谢国忠称,萨缪尔森“改变了经济学的语言”。

  鉴于这一开创性成果,这一年,萨缪尔森获得克拉克奖。这一论文在此后20年间传遍世界,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拜这篇论文所赐。

  与弗里德曼“斗法”

  萨缪尔森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凯恩斯的相关理论,告诉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最有影响力的学生当属美国前总统肯尼迪。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此时正面临经济萧条,他发表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令人不安。我们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刺激了消费,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生产和就业。尽管劳苦功高,萨缪尔森却始终固守着他的原则——只给建议,不做官,“我不想把自己禁锢在一个不能自由表达真实想法的地方”。

  萨缪尔森避免了美国经济重蹈“大萧条”的覆辙,但却遭到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新自由主义的强烈反击,他们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强调为了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均衡,不应该为了短期效果而强推经济刺激计划。

  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实际上他们就像磁铁的正负极,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基础:经济出现危机时需要萨缪尔森的“大政府”强势介入力挽狂澜稳定民生;经济运行平稳时则是弗里德曼“市场无形之手”大显身手尽显资源配置的效率。

  2008年,萨缪尔森在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一事接受采访时说:“现实再一次证明弗里德曼所坚持的‘市场总能自我调节’的观点是多么错误,我真希望他依然健在,亲眼看看这现实。”虽然这话听上去不那么友好,可世人都知道,这两个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除去学术上的争鸣,私交甚好。

  好斗某种程度上是自信的表现。真性情的萨缪尔森谈及自己在经济学上的建树,毫不掩饰得意之色,“以后若是有经济学者相互指责对方剽窃,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法官最后只会说,‘争什么争,这些都是萨缪尔森的牙慧’。”

  为赚“奶粉钱”,写成巨著

  萨缪尔森的家族人才辈出,除了萨缪尔森本人,其兄罗伯特•萨默斯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默斯的妻子阿尼塔也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他们的儿子即萨缪尔森的侄子,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首席经济政策顾问劳伦斯•萨默斯;阿尼塔的哥哥肯尼斯•阿罗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萨缪尔森的第一任妻子马里昂•克劳福德是他的哈佛同学,两人于1938年结婚,共育有6个子女。最后一次生育时,克劳福德一次生下三胞胎,全是男孩。三胞胎出生后,萨缪尔森不得不每周给洗衣店送去350条尿布。人丁的陡然兴旺,让萨缪尔森的经济开始紧张,在友人的建议下,他打算写书赚点“奶粉钱”。

  萨缪尔森决定写一本既能作为初学者入门书,又能满足一定层次学者需要的教科书。1948年,萨缪尔森写完了那本名为《经济学》的教科书。该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在书中,萨缪尔森介绍了不断演化的凯恩斯理论,其核心观点是现代市场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萧条,政府除了需要制定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要扩大支出、削减税收,使用更为强力的手腕,方能扭转颓势。这使得很多经济专业的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坚信市场万能,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前提下,市场照样可以不药而愈,自动解决失业等问题。

  如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经济学教科书,并且在萨缪尔森不断尽职地更新下,已经出到第19版,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400万册。

  萨缪尔森从教半个世纪,培养了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学生在美国政界有着广泛影响,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

  “半部萨缪尔森打天下”

  萨缪尔森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也通过那本著名的《经济学》传到了大洋这岸,早在上世纪50年代《经济学》第一版刚发行,就被有识之士带到中国,使得西方经济学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传播,影响力至今不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学界,有一句广泛流传的话——“半部萨缪尔森打天下”。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起点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经济学家都是萨缪尔森的徒子徒孙。”

  2000年,中国加入WTO谈判进入决定性回合,美国国内出现一封由149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签名的《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动员美国民众支持中国入世,为中国入世制造社会舆论,其中就有萨缪尔森。他告诉人们:与中国开展对外贸易,于美国民众有利。

  然而,萨缪尔森一生从未到过中国。

  萨缪尔森晚年曾得意地说,“我从来没有在华盛顿度过完整的一周”,“既然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我写的,我又何必去管经济政策是谁制定的呢”。这和很多当代经济学家不在镁光灯下夸夸其谈、不在政治中心左右逢源就着急的现状形成巨大反差。当然,如今也没有人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