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72疑冢”辨:受南宋朱熹“尊蜀贬魏”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1日18:19
  社会上流传:曹操奸诈,感到生前没做好事,死后会有人挖他的坟墓,遗命设了七十二疑冢,使后人莫知真墓所在,以逃尸骨遭诛。这种传说,可见之于下列各书:

  一、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六“疑冢”篇载: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宋人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人言遗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发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钺也。

  二、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第七十八回记载,曹操临死时,“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藏处,恐为所发掘故也。”

  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三“曹操冢”篇载:“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冢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接着写了一段评语:“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君尸"。宁知竞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

  这些小说写得有声有色,煞有介事,且广为传播,所以人们也就确信曹操设有七十二疑冢,使曹操蒙冤九泉,无可辩解。然而正史上有关曹操冢的记载却并非如此。

  一、晋代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O年)春正月,庚子,王(指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叙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二、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记载:“二月丁卯,葬武王于高陵。[注引]高陵在邺城西。(曹)操遗令曰:"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三、清《两朝御批通鉴辑览》卷二十七载:“葬武王于高陵。[注引]高陵即西陵。在河南彰德府临漳县(今属河北邯郸地区——引者)西。”

  上述几种正史资料一致记载曹操冢名曰高陵,一曰西陵,在临漳县,而且只有一个。并无“七十二遗冢”之说。特别是《三国志》载曹操遗命“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又怎能如《聊斋志异》所编造的“所殉金宝尽取之”?对照正史的记载,小说家的谎言,可不攻自破。那么,这些小说捏造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谣言,又是在什么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呢?

  原来曹操的历史功绩,为历代所公认。直到北宋以前,他的名誉还是很好的,一般都称他为魏王或魏武帝。到了南宋,朱熹的《紫阳纲目》问世后,在他尊蜀贬魏的主导思想下,曹操的名誉受损。到明初罗贯中《三国志演义》尊刘贬曹,骂曹操为曹贼。嗣后,许多人又大编大演“三国戏”,把曹操丑化为大白脸奸贼,弄得家喻户晓。曹操的名誉便一落千丈了。显然记载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几种小说,都是南宋以后的产物,是受朱熹“尊蜀贬魏”的影响。

  此外,据《辞源·高陵》条(三)载,高陵,陵名。三国魏武帝陵,在河南临漳县西。按《河南通志》:讲武城外有疑冢凡七十二,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列布,直至磁州而止。亦曰西陵。关于《河南通志》所载“讲武城外有疑冢凡七十二”之说,我认为一般地方志多是明清时代编纂,而编纂者往往又爱抬高本地古迹声价,耸人听闻。那时候曹操设“七十二遗冢”的谣言已经有了,《河南通志》欲附和遗冢之说,乃妄指那些土丘是曹操设的七十二疑冢,以实其说,不足为凭。

  陈显远 摘自广西社会科学院《学术论坛》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