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准世博志愿者笑对病魔:“妈妈,我要回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4日16:42
  世博年,爱心接力不止,本报依旧在新春来临之际,将目光投向了困难学子这一群体。

  一转眼,“助困难学子”系列策划已经进行到了第六个年头。过去的5年里,一个个处于困境中却自强不息的学子映入我们眼帘,而一位位爱心市民的热情也让我们感动。这一爱心品牌项目因此得以延续并被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这些日子,我们回访了曾经的主人公们,令人欣喜的是,已经走出校园走上社会的困难学子正在传递着爱心,用行动回报着社会。2010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相信,世博理念会连带着涌动的暖流走出上海,走向每一寸土地,我们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相信,他们会成为爱心的使者,带着我们的付出,将这座城市的温情带回家乡,带到更多的地方。

  这是一场特殊的采访。我们在一群女生的口中,听到一个买一条15块钱的围巾都感到奢侈的19岁女孩;我们在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口中,听到一个每月靠150元勤工俭学费维持生活、从来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的乖巧女儿;我们在辅导员和老师的口中,听到一个憧憬着在世博会上做志愿者的女大学生……但我们却不能听她亲口说出自己的心愿……

  2010年的春天即将到来,世博会正踏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向这座城市走来,可是在上海仁济西院的一张病床上,那个小小的女生,却只能在意识偶尔清醒的瞬间,向自己渐行渐远的世博梦道别……

  噩运:报名世博志愿者后突然身染重疾,她的病压垮了整个家

  似乎仅仅是在半个多月前,苏彦香还是校园里众多欢快女生中的一个。学校世博会志愿者开始报名了,她和室友管庭怡一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出生在山东临沂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但是能够到上海来读书,能够有机会参与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她当然不想错过。“我要去给残疾人推轮椅!”在唧唧喳喳的讨论中,苏彦香向管庭怡宣布她的“宏愿”。

  20岁的年纪,正是对明天充满热情和憧憬的年纪。可是2009年12月25日,苏彦香突然感觉自己的双腿没了感觉,纵使扶着墙走路,脚步依然踉踉跄跄。与之相伴的,是她开始全身痛痒,衣服快要被抓破了,身上留下深深浅浅的抓痕和血疤。老师和同学发现了她的病情后,将她送进了仁济医院。

  几天后,医生确诊她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炎、脑炎以及尿路感染,并因病情加重被转入仁济西院风湿科重症病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高烧不退,意识模糊。

  随后赶来的苏彦香的父亲,看着病床上吊着输液瓶、插着导尿管的女儿,已经完全吓傻了。妻子体弱多病,老母亲患有脑血栓已经在床上躺了整整8年。这些年来,他曾经为了家境的贫寒受尽煎熬:女儿要读书,每年9300块的学费全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的特困生补贴应付了过去;儿子要读书,每年五六千元的学费又从村里人那里东借西借。他曾经想,只要熬到明年女儿毕业,自己身上的负担就能减轻一点了。可是现在女儿的病,让这个人到中年的汉子终于不堪重负。

  抗争:月开销150元却热心公益,面对病魔她笑说:麻烦大家了

  一切也许曾经有挽回的机会。还是很小的时候,苏彦香就知道自己已经遗传了父亲的先天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因为家里太穷,所以一直没有能够及时治疗,医生认为,这样的延误也许正是她得红斑狼疮的诱发因子。

  2009年12月份的时候,苏彦香曾经感到自己身体不是很舒服,同学几次劝她去医院看看,可是想着去医院的开销,她放弃了。对于她的选择,陪她同去的室友并不多说话。在一个宿舍里一起生活了近两年,她们太了解她的困顿了。“她每顿饭只吃一份1块8毛钱的蔬菜和2毛钱一份的米饭,她说要保证每天的花销在5块钱以内,这样每个月从学校勤工俭学赚来的150块就可以应付一个月了。”

  尽管生活困窘,但要强的女孩从来没有向同学和老师吐露半点难处。班里组织去周浦敬老院做志愿者,参加红十字会的培训……每一样活动,她都不肯落下,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中上。然而,这个仅仅只有20岁的年轻女孩,并不知道,生命并未曾因为她的坚持和勇敢就善待她。

  此刻的她,在医院的救治下,已经渐渐恢复了意识,病情有所好转。尽管她的笑容虚弱得好像随时会消失,但每次老师和同学来,她还是会努力地对着她们笑。

  生病后,同学老师轮番来照顾她,为她募捐医药费。所以即使是在已经痛到抓烂了衣服的时候,彦香依然不停地对着前来看望她的老师和同学们说着:“给大家添麻烦了。”然而苏彦香并不知道的是,就在她生病的这些日子里,学校世博会志愿者的面试工作开始了,她一定惦记着的志愿者工作,就这样错过了。而为了避免让她难过,同学和老师对了保守了这个秘密。

  求援:家乡母亲打一个电话哭一回:女儿,今年你将如何回家?

  让老师和同学们高兴的是,这两天,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苏彦香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渐渐稳定了下来。“可能是最近给她打了些激素,所以最近她的状况还不错,但她的营养水平明显跟不上。”苏彦香的辅导员杜文炜老师告诉记者,也许是“语言不通”的缘故,苏彦香的父亲虽然一直守在女儿身边,但是对于“营养”、“护理”等照顾重症病人的要求完全不了解。

  苏彦香的父亲自然也有他的苦衷。来到上海已经半个月了,但是对于他来说,“上海”就是女儿病床一角的座椅。他每天守在这里,只有在女儿每天上午因为打针才能睡着的20分钟里,他才能打一下瞌睡。半个多月,他吃不好,睡不好,一直在等着女儿的腿恢复知觉的那一刻。“我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现在的医药费都是杜老师和学校垫付的,听其他的病人说在这里住几天就花好几千块钱。可我这次来,浑身上下就150块钱。家里也没有钱啊!”苏彦香的父亲一再地告诉记者,要不是有学校,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来关心他们,他已经完全没办法了。现在他最怕的,就是彦香妈妈打来的电话,“家里还有瘫在床上要她照顾的奶奶,要不然她也跟来了。每次打电话她都急得不得了,老是哭。”每次说到女儿承受的痛苦,彦香的父亲就又要抹眼泪。他一直说,“只要等她能动了,我就马上把她带回家。可是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坐不了火车也坐不了汽车,我都不知道今年过年怎么能把她带回家里去,她妈还盼着呢!”【02号心愿?许志钦】

  为回馈关爱计划筹措行动"路费"

  许志钦,交大致远学院学生会主席,今年大二,是来自福建省南安市的农村学子,正在发起组织贫困大学生回馈泉州人民关爱计划。今年的心愿是,可以筹措到行动"路费"。

  许志钦说,组织贫困大学生回馈泉州人民关爱计划正在策划中,还未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主要是由来自福建省的一些高中同学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家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想要为家乡做点贡献。

  许志钦向记者表示:"现如今,这个计划的最大阻碍就是资金来源问题,因为一项计划启动需要资金,而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在读大学生,没有任何收入,我们计划靠到福建省当地的企业拉一些赞助,一方面也帮忙对外宣传福建省,让其他人了解福建省,亲近福建省。"

  许志钦也坦言,拉赞助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都还是一群怀抱理想、充满激情的小伙子,人家企业凭什么要相信一群小伙子呢?但他们愿意尝试再尝试。

  "至于新年心愿,我会趁放寒假的时候好好陪陪家里人,虽然我目前还不能给他们任何物质上的安慰,但是我希望我们一家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毕竟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这么些年我们也过来了。再苦的生活我们也走过来了,现在生活也逐渐变好,我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许志钦自信满满。

  "助学"六年路,爱心在延续……

  漂亮的西藏女孩仓珍、坚强的宁夏男生陈进亮……因为困难,他们无法回家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2005年1月,《青年报》首期推出了"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特别报道,让数不清的上海市民争相伸出援手,甚至一天接到了200多个电话,爱心人士让他们如愿踏上了"回家路"。从那以后,每年1月,"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成为了《青年报》的传统。2006年,一人打八份工的"打工王子"陈恩桃相信"有爱就有家"。《青年报》牵头举办了沪上首个勤工助学岗位信息交流会,为这些自强不息的孩子提供助学机会。

  2007年,我们为那些困难学子实现新年的心愿;2008年,报道进入第四个年头,困难学子们即将完成大学学业,我们送上的是一份特制的"毕业礼"呼吁个人和企业为他们提供一个实习就业的岗位,让他们"过好毕业年";2009年,我们将温暖的目光聚焦在了那群特殊的群体来自于四川灾区的学生……2010年,报道进入第六个年头,我们没有放弃,爱心将继续。

  回访?曾经的主人公传递世博梦

  杨丹:我把"海宝"带到都江堰

  "我从上海高校毕业,宣传世博,责无旁贷!"说这话的女孩叫杨丹,去年此时,本报"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品牌活动走到第五个年头。那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困难学子。来自北川县的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大四学生杨丹,以"穿越地震悲伤,一心想要跨专业考上心理研究生,回报家乡一辈子"的大学生典型,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如今,她正在上海市对口支援城市都江堰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在当地当起世博会民间"宣传信使"。

  随身带"海宝",义务宣传世博

  眼下,杨丹在上海市对口支援城市都江堰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上海和都江堰这两座城市,因为汶川大地震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紧锣密鼓筹备2010上海世博会的消息,也传遍了都江堰的每一寸土地。在当地,不少人对世博会的认识还很有限。杨丹这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就责无旁贷地在工作中和业余活动中宣传世博会知识。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海宝"都快成江堰人民收到的最热门礼物了。我所在的都江堰市社会综合福利院里的老人,差不多已人手一个了。那个89岁的老太太,一直听见人家说"海豹",可是怎么瞅怎么觉得顶多是"猫猫"。她苦闷了许久,终于忍不住问我为什么。原来,是口音的问题闹了误会。"杨丹告诉记者,当即她就向老太太和其他老人解释世博会是怎样一场盛会,会吸引多少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海内外宾客,而这个"海豹"实际叫"海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此外,杨丹随身也有一个"海宝",这个"海宝"在她工作的地方、幸福家园的板房区、都江堰景区等地都留下了照片。"每一次的"海宝"出镜,也算是对世博临近的一次提醒吧。"

  不在上海了,就做别样的志愿者

  "我刚刚到东华读本科时,媒体就一直在说世博了,本来一直有个心愿去世博园区当志愿者的,但是现在显然不能了,所以,我愿以微薄的力量,多说说世博会,让更多的四川人民知道了解,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城市志愿者吧。"事实上,虽然杨丹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但在当地人眼里,她是从上海来的!"在志愿者队伍里,我代表的是我喜爱着的上海,我和我的志愿者朋友一起在为都江堰人民加油!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油!做这些小事,正因责无旁贷,所以不足道。"

  【新年心愿】

  谈起世博年的心愿,杨丹不加思索地说:"好想带上我们义务家教的孩子一起来上海看世博呀!"杨丹说,因为补习功课,已经和义务家教的小朋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我想带他一起来看真实的世博会。"实际上,杨丹内心还有一个小心愿期盼如果有机会,哪怕是在世博园区体验一天的园区志愿者,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陈恩桃:满足当地孩子的世博心愿

  为了给读高中的弟弟赚学费,他一周内曾"疯狂"地做八份家教;在他的倡议下,交大150多名受资助学生组织社会各界帮助四川贫困地区儿童。2006年1月,本报报道的"打工王子"陈恩桃感动了很多读者。2008年,陈恩桃报名成为了第一批上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服务队的志愿者。今年7月,结束服务期的他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博士。"但最终我还是会四川工作的。"如今,他一直穿梭于两地。成为上海和都江堰两地的"使者"。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是世博年,他和志愿者经常到安置点进行宣传活动,"当地的孩子很喜欢。对上海,他们一直很感激。"让陈恩桃感到开心的是,由于对口的关系,今年的世博会,不少当地的孩子可能会有机会来到上海参观,"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张大龙:扎根公益业,服务世博来客

  2008年1月18日,本报曾报道了《家境贫寒却一心助人在校组建社团帮助困难学子找兼职特困生临毕业急寻帮困接班人》,该文的主人公张大龙原本是上海大学自动化系的大四学生,在本报的牵线下,他加盟了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进入公益行业。

  2年过去了,昨天,记者联系到张大龙,他表示:"我觉得这个行业挺新鲜的,和我想要的生活很贴近,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据小张透露,他所服务的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在世博园区附近,已被列为世博参观的重点区域。眼下,距离世博会召开已经越来越近,他希望配合市民中心,把工作做好,到时迎接四方来客。(朱文娟刘昕璐) (来源:上海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