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是保增长,下半年直至年末,工作重点更多是调结构。在此意义上,无论货币政策还是其它政策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来安排的。
2009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将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2010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12月23日,“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提出“禁止对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盲目发放贷款”等政策,为“调结构”做了金融解读。
危机尚未过去,因危机而凸显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的这一“身份”,也将或多或少地影响2010年的地方经济工作。于是,本刊选取公众所关注和关心的四个话题,特别约请四位该领域权威专家为读者解读。
本刊关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特约专家: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专家研判:2010年金融三任务-----支持调结构,鼓励创新,严控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从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来考虑的,中央不愿意在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对已经采取的政策做比较大的调整。但过去一年来,在应对危机的不同阶段,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构上,有不同的侧重点。2009年上半年,侧重点更多在保增长上,经济慢慢稳定后,重点就从保持眼前的经济增长转到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这就需要调整结构性的因素。
联系“一行三会”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26条指导意见,从金融角度看,2010年的工作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支持调结构,对产能过剩、对环境影响较大、高耗能等领域的投资进行压缩,对未来成长空间好的产业和部门适度扩大支持;二是鼓励创新,让金融机构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来支持结构调整;三是严控风险,2009年上半年信贷集中投放规模非常大,使风险比较集中,控制这些风险是2010年银行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在危机发生初期,很多民营机构会自动减少投资消费和企业扩张,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大量投资是通过国家主导的方式投出去的,客观上更多地流向了国企,最初没什么争论,但投出去的钱如何管理好,让它们真正发挥效益,这很重要。怎样为中小企业提供好的发展环境,是2010年金融方面的重要工作。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30条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意见,还有此次“一行三会”提出的26条指导意见,都提到了这一点。但具体效果不仅取决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还取决于中小企业本身,金融机构要通过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和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也要找到更好的项目和未来的发展要求,才能获得资金。
本刊关注:“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特约专家:李实,著名的分配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
专家研判:关注低收入人群,缩小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不是大问题,因为低收入人群也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了,虽然远不如高收入人群多,但在经济困难时,会因失业或工资下降,导致他们的实际收入或绝对收入下降,这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会带来系列社会问题。中央重提国民收入分配,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是观念发生转变,过去更看重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现在更考虑社会公平,以及收入差距是否超出社会可容忍的程度。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贫富差距过大,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在世界上都非常突出,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体制转型和政策不到位造成的;二是分配不公,主要表现为垄断部门和一般部门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由垄断产生的收入差距,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但一时很难做到,所以可以对他们的收入加以限制,或增收所得税,使其收入增长的一大部分与社会共享。
目前我国有限制高收入人群的再分配政策,但实践中比较薄弱。这种情况下,要缩小差距,就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使他们的收入增长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和社会平均收入增长保持一致。这需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低保制度、专项补贴、社会救济等特殊政策来实现。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低收入人群非常重要。
对中等收入者,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让他们无需纳税,并能够得到一定的收入转移。
本刊关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特约专家:党国英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专家研判:抛弃新农村建设的梦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高层第一次使用这样的词,2008年某些省里最先开始使用了。“积极”是我2006年以来一直在呼吁的事情,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点。有了这样的要求,也就有了改革户籍制度、加快社会保障等积极的配套信号。
从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到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城乡一体化以及积极稳妥的城镇化。过去我们寄希望于新农村建设,以为农村建设好了,农民就不用出来打工了,但事实说明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幻,现在我们终于把这个梦幻抛弃了。
以城带乡,城不强大带不了乡,我们的农民是大头,小头带大头非常困难。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如果没有城市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多困难。比如农民增收,现有情况下,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局限性,让农民都留在农村生产农产品,然后拿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收入,这是不可能的,必须让大量农民进城,剩下的农民工作时间长了,收入也就高了。美国农民富裕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我们的农民没有那么多土地,就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让剩余的农民充分就业。
现在的城市化率是46%,按这个速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提高至70%后,我们的城市化就会有一个显著的进步,农民收入至少和现在的城市居民差不多,需要25年左右。如果政策再好一点儿,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20年就能解决问题。但在城市化率没有提高之前,我们恐怕要在比较长时间里,忍受农民收入低的状况,我们不喜欢这个差距,但适当的落差所形成的拉力,会带动农民进城。
本刊关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特约专家:宋洪远 著名的农民工研究专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研判:跨省就业农民工数量第一次减少
2009年12月下旬,我们结束了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31个省、区、市,22000多农户)进行的年度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平均外出时间283天,有稳定受雇岗位的占72.3%。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平均外出时间266天,有稳定受雇岗位的占59.6%。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讲到了点子上。
2009年农民外出就业有三个特点。第一,规模进一步扩大。被调查农户共有劳动力51042人,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且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14118人,占调查农户总劳动力的27.7%,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共有农村外出劳动力1.4687亿人,比2008年增加934万人,增长6.8%。
第二,外出时间有所回升。2009年,农村劳动力平均外出务工时间268.4天,比2008年增加2.4天,但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第三,农民工月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平均月收入1348元,比上年增加192元,增长16.6%,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
调查数字显示,农民工跨省就业比重下降,跨省就业农民工数量减少,这是近年来的第一次。2009年,乡外县内就业的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县外省内就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但跨省就业比重下降6.4个百分点。下降的原因,一是东部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地域选择,特别是2008年四季度,沿海地区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使2009年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意愿减弱。二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使劳动力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增多,本地用工需求增加。
此外,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83.6%集中在制造业。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农民工就业中,有23.4%的人以打零工为主,收入水平较低,就业稳定性差。
2010年,要推进农民工就业,三项工作是关键。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一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二是加强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职业病等社会保障,改进农民工健康状况,会间接提高其就业能力。社保要能够在企业、城市间进行转移和接续。三是要促进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