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医院招募“好人”充当“病人”供实习生实习?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0日10:12
  医院招聘假病人谁的尴尬

  据《扬子晚报》报道,苏州一家医院近日公开招聘兼职“工作人员”,给实习生当临床实践病人,报酬是一分钟一元钱。要求应聘者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表演经历。“假病人”不需要被扎针。医院称,招聘“标准化病人”陪诊,是因为没有病人愿意配合实习生临床实践,此举实属被逼无奈。

  惊诧之余真是不能不佩服这家医院的勇气和创意能力,只是想到未来的医生来自如此的实习又有些不寒而栗。医院本是治病救人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专业机构,竟然公开打出了招聘假病人的幌子,看来,这家医院也病得不轻。

  荒唐

  “标准化病人”是忽悠

  一分钟一元钱招聘这些“标准化病人”,再加上“专业培训”,算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这些开支由医院来承担的话,笔者担心,这笔费用难免要追加到患者的头上,提高患者的就医成本。

  其实,根据《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医学生应该在临床带教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接触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病史、检查患者体征、查阅患者有关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病情等临床实践活动。可现实当中,多数医院并没尽到带教和指导的责任,所以才导致实习质量低下,甚至出现误诊等医疗事故,以至于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和恐慌,不愿意配合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实习质量,还必须让实习生与真正的患者接触。而这必须要从医院自身做起,加大对实习生的带教和指导力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要知道,靠招聘“标准化病人”来忽悠人,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继彦

  把实习生往火坑里推

  医院招募“好人”充当“病人”供实习生实习是一碟“馊菜”。尽管医院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谁也不会轻易拿自己的生命健康进行“交易”;而且医院也明示“不会被扎针”;好人虽能“演技超群”,但也不会演出患者病情的“真实”,很容易把实习生忽悠得“晕天晕地”,实习生必将误入诊疗误区;给实习生和患者制造新的灾难。乡间俚语云“把戏,把戏,全都是假的”。假的如果能成为“真理”,众多科学家还要在小动物身上做实验吗?请几个“演员”来“激情表演”不就得了?医院忽悠人连个“草稿”也不知道“打”,这样的“水平”能“实习”出什么医生?简直就是把实习生和患者往火坑里推。

  医院没有患者配合实习生实习,原本就是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出了问题,不从“问题”上根治解决,却在见利忘义升级“实习忽悠”,还叫“人民医院为人民”吗?表面上看是为实习生“排忧解难”,实际上是“害人不浅”。童克震

  评判

  医学教育敲响警钟

  如今,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病人拒绝医学毕业生临床实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为了防范潜在的医疗风险,医院也越来越不敢给医学实习生临床“动手”的机会。从而导致目前的医学生临床实践出现了严重的“秘书化”倾向。实习医生只能帮带教医师写病历、开化验单,或者楼上楼下地跑腿拿东西,而真正需要的临床动手操作机会却很少。结果,导致现在的医学毕业生普遍出现临床实践能力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毕业生经过5年的医学教育后,连张感冒处方都开不好或开不出,这无疑值得我们警醒。

  在这种标准化的“假病人”身上,显然难以做到真正的临床实践。因为,不管这种假病人的表演有多逼真,那也只是一种“活人课本”而已,它代替不了在真病人身上的“望、闻、问、切”或“视、触、叩、听”。换句话说,医学实习生需要的是真正临床实践体验,而不是“假病人”。毕竟,医生的诊疗经验更多来自临床实践而非课本。毋庸置疑,医院招聘“假病人”供医学生实践,已经敲响了医学教育的警钟。吴立成

  支招

  不如降低诊疗费

  实习医生看病难是个老问题了。在“北大学生治死北大教授”一事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恐惧”就更为严重了。用“标准化病人”来培训实习医生,虽然能给实习医生营造出临床实践的氛围,但“标准化病人”毕竟只是“假病人”,无法完全模仿病人的真实状况。难怪有网友质疑这样培训出来的实习医生是否真能满足临床需要。

  实习医生要提高医术,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通过真正的临床实践来实现。医院与其花钱雇“假病人”,不如通过降低诊疗费用的方式来提高患者接受实习医生诊治的积极性。就像专家门诊单独挂号一样,各科实习医生完全也可以单独挂号看病,实习医生的诊疗费和挂号费应比一般医生便宜甚至完全免收。当然,对实习医生开出的处方,带教医师应该进行核实,以免出现差错。杨国栋

  必须有师傅在旁边

  现实滑向了悖论。这世上不可能只有成熟的医生,不可能只有医学专家。专家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病人为何不愿意被实习生看病呢?在我看来,无非是:其一,现在的实习生水平实在不敢让人相信。其二,现在医院的收费太高。其三,医院缺乏尊重病人的意识。

  事实上,“假病人”并不能使实习生的临床经验变得丰富起来,毕竟“病”是假的,而再具表演才能的人,因为对于“病”的不太了解,也不可能将“病情”表演得“完整”。医生医术水平的提高来自真病人。因此,最有实效的路径就是让病人愿意被实习生看病,这就需要医院做出“牺牲”。一方面对病人“据实相告”。谁是实习医生,谁是专家,看病的时候,必须有“师傅”在旁;另一方面推出实习生看病优惠制度。比如降低药价,免挂号费等等。当然,最终的目的还再医患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医院不是将眼睛盯在钱上,不是想方设法从病人身上“挖”钱。医院招聘“假病人”,不要将责任都推给病人的不配合,而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郭文斌

  观察

  假病人提出真问题

  临床“假病人”恰恰反映了我们临床的一些真问题。或许首先还需探寻“真病人”为何在医院临床教学中大量流失。如果仅将矛盾归结为患者的不支持,恐怕难以服人,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大家花钱去医院,让实习医生打针、看病,医院对得起患者花的大把人民币吗?”这种基于等价交换思维而发的感慨,在表达出“看病难、看病贵”现状的同时,更流露出对当下医者服务意识低下的不满情绪。

  一系列诸如“右腿骨折、左腿动刀”等不关医术只因态度的医疗事故及一些不负责的医者,已然令患者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信任焦虑。应该说,患者不管小病大病都去专家门诊,正是此种焦虑的体现。试问,仅是实习阶段的医生,又怎能轻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呢?这就是大量“真病人”流失于医院临床教学的根源。一定意义上讲,该医院招聘“假病人”,显然没有思考“真病人”流失现象的本质。其实,当前医院临床实践所遭遇的尴尬,只是医患双方矛盾积累的产物,患者对实习医生不信任的背后,难道不是我们医院形象日渐降低的投影吗?杨海东

  声音

  一道社会思考题

  有人说,这只是如何实现医患和谐的问题,医患和谐了,问题就有解了。可是如何才能实现医患和谐,确属恼人的问题。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制度创新,总会找到答案的,如果新的尝试不够好,只能说明探索得还不够。(1月17日《每日新报》)

  可能伤害真患者

  笔者不能不提出自己最大的担心,那就是这种制造未来医生的方法,恐怕带给患者的不是福音,而是诸如“医疗事故”的横祸。(1月18日《江淮晨报》)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