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海地地震救援障碍重重 > 海地地震消息

中国政府和人民援助海地地震灾区十日纪实(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3日18:53
  1月18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总统府广场前为一名受伤的女孩包扎伤口。新华社记者袁满摄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题:担当起国际人道主义使命——中国政府和人民援助海地地震灾区十日纪实

  从地球另一端的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那一刻到今天,已经10天过去了。

  日前,中国政府决定在向海地紧急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的基础上增加救灾援助,其中包括260万美元现汇。而数十名赴海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员也已整装集结,随时等待号令起程……

  13日清晨(当地时间12日下午),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瞬间,房倒屋塌,遍地瓦砾,掩埋于无尽黑暗里的生命,挣扎于废墟之中的手臂……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

  连日来,中国政府和各界民众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向海地提供各种援助,表达关切之情……

  中国政府紧急行动——不计成本、不计条件,把中国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顺利地送达海地

  无数生命被瓦砾吞噬,亟待救援!

  虽然远隔千里,但中国政府在海地地震后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

  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做好援助海地的准备。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随即向海地外长尼古拉斯发去慰问电。

  10多个小时之后,瑟瑟寒风中的北京冬夜。

  积雪覆盖的首都机场南停机坪跃动起一团团橘红色“火焰”。两名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头戴红黄色相间头盔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扛着国旗和队旗,率先登上飞赴海地地震灾区的专机。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在得到“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实施紧急救援”通知之后的15个小时内,由60名专业搜救队员、医疗救护人员和地震专家组成的救援队集结完毕,携带生命探测仪等抢险救护装备和大量物资、药品,将为西半球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海地人民雪中送炭。

  美联社这样描述说:13日至14日有大约60架飞机载着约2000名紧急救援人员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先期到达的各国救援小组已经展开了救援工作。“其中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救援队第一批赶到,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能力。”

  此刻,中国红十字会也向海地红十字会发出了慰问电,表示将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13日,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海地提供1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紧急援款。

  为了方便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中国红十字会公布了银行、邮局、网络、短信等接受社会捐赠的方式,以及捐赠热线和捐款到账查询电话。

  而这一切的发生距离海地地震还不到24个小时。

  海地,灾情仍在蔓延,苦痛还在加深——随着前方记者有关报道不断传来,中国人民的心无不为之牵动。15日,中国政府决定向海地紧急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

  16日中午,首都国际机场。

  首批我国向海地震区提供的人道主义救灾物资正在紧急装运。在用中英文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字样的救援物资包装箱上,托起了火红的五星红旗的一束翠绿橄榄枝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在24小时内完成物资筹措并安排运输,我们打破了紧急援助的常规。”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综合局副局长耿雁生告诉记者,将以往需要48小时到72小时的行动方案压缩在24小时内完成,是为了将援助物资尽早发放到灾民手中。

  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就是落实这次援助方案的关键词——

  在火速完成相关审批程序后,商务部旋即启动了人道主义紧急救灾物资援助应急机制。外交部、总参谋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和民航总局等部门纷纷应声而动、各司其职。

  星夜兼程,参与紧急人道物资筹措和运输的部队官兵从北京、上海、石家庄、南京、珠海五地以最快的方式向北京集结。“最后一批物资运抵时已是16日凌晨,很多参与紧急人道物资筹措和运输的部队官兵都彻夜未眠。”耿雁生说。他的眼中布满血丝。

  南方航空北京分公司货运部的郝元玲和他的同事们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在北京凌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负责将从各地陆续筹集送到的数十吨紧急援助物资送检、打包、装运,从15日下午一直忙到16日早上5点多,很多人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

  ……

  而此刻,地球另一端的海地太子港。中国人在抢时间,也是抢生命——

  在废墟上,防暴队58名队员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火速找来了撬棒、锄头等工具,拼死抬石块、扒土堆,锄头挖钝了换个接着挖,手磨破了没人在意仍继续干。机器声、呼喊声,石块撞击声响成一片……

  为了维护当地治安稳定,当天防暴队派出警力29组118人次、车辆31辆次,为救援队医疗组开展对外实施医疗救助工作提供了护卫和运输。

  中国的飞速支援表达着一个国家崇尚和平的道义担当,一种对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充分自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各个部门仍在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行动着——

  尽管中国在这次灾难中牺牲了8名维和警察,但公安部依然决定向海地灾区增派4名联合国维和警察;

  中国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开展海地地震灾区受灾情况监测与评估工作,向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等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组织提供了所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和灾害损失监测评估产品;

  中华慈善总会发出了关于联合开展援助海地灾民救灾捐赠活动的紧急通知,号召全国慈善机构和中华慈善总会一起联合行动,积极、主动、热情接收社会各界对海地灾民的捐赠;

  ……

  “我代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开展救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深情致谢;“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你们是第一支来总理府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救援队。”海地总理礼宾官如此感慨。

  中国救援队迅速施救——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200%的努力,继续在灾区搜救幸存者

  1月,正值海地的盛夏。

  持续的高温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格外的难度。手掌被锹镐等工具磨起水泡、红肿,长时间炎夏中的工作导致脱水——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们的努力却从未停歇。

  当地时间14日凌晨,中国政府迅速组派的包括救援队员、医疗队员、地震局专家、官员等在内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之后火速赶赴太子港市区最严重的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并展开搜救、组织治疗……

  第一时间,代表着中国的五星红旗带着关爱、带着温暖、带着希望,飘扬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上空。

  废墟下的生命随时可能终止,救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黄建发说,在最短时间内调集有限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实施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行动不分国界”。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200%的努力,继续在灾区搜救幸存者。”队员们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在这样的信念中,他们连续奋战60小时后,挖掘出我8名维和警察的遗体和多具联合国官员遗体。

  无论是印度洋海啸,还是缅甸风灾,无论是“5·12”中国汶川地震,还是“1·12”海地太子港地震,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不幸遭遇,更是我们生存于地球的脆弱之处;它考验的也不仅仅是一国一地的民众,更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担当。

  “如何减少焦虑?有3种方法……”22岁的海蒂坐在马路边上,逐字逐句地小声读着中国国际救援队印发的心理疏导常识。

  这是海地地震后,失去2名亲人的海蒂接受的第一次心理疏导。来自武警总医院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护人员,一边为海地受伤灾民诊治病情、发放常用药品,一边宣讲心理疏导干预常识。

  为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达到干预效果,他们连线国内的武警总医院心理专家编写了灾后心理疏导常识和课件,请志愿者帮助翻译成法语。这张中法对照的“灾后心理疏导常识”写满了一页纸的正反面,从心理情绪认知到心理疏导减压的方法,内容十分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连日来,一面“中国人民帮助您”的大横幅一直悬挂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总理府前广场上的医疗帐篷侧面,这条红白相间的大标语特意使用了中文、法文对照,格外引人注目。

  用板凳当桌子腿、用木板当桌面,搭起简易桌子,再铺上一层塑料布,摆上必备的药品,一个流动诊所就这样建成了。“这里缺少药品,能得到中国人的援助,我觉得他们很幸运。”一位路过的海地居民说。

  在诊治伤员的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医护人员还发放用法语印制的“灾后卫生防疫十项注意”宣传单,同时通过扩音喇叭宣讲卫生防病知识;他们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毒喷雾装置,在灾民聚集区开展防疫工作,改善当地卫生环境……

  忙碌的医疗队员们甚至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医疗队员杨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仅20日当天,他们就为490多名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发放心理疏导传单和灾后防疫传单500份。

  面对灾难,人类的互助没有边界。自1月13日以来,中国政府派出紧急救援队,在治安混乱的形势下,仍然坚守在救灾第一线,尽最大努力帮助海地灾民。

  在他们的身后,有着祖国人民强大的支援。“我们渴望派出医疗骨干冲锋在前,奔赴海地救援第一线!”17日上午,收治汶川地震伤员最多的大型综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发出了“海地地震医疗救援请战书”。

  一封封“请战书”传递的是每位中国人民希望以自己微薄力量,为深受灾难的海地人民解除痛苦的殷切之情。截至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共救治伤员2500多人,其中救治重伤员500多人。

  现场的海地总理府办公室主任赫尔维·戴被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们高效率的工作和敬业精神感动了。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难发生之后,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中国提供的药物和救援队员现场专业的救治使许多受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和关怀。”赫尔维·戴说,灾难发生后,中国的救援队和我们在一起,还派出医疗队为受伤群众提供救治,这实在难能可贵。

  不分国界,这是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中国在海地的赈灾行动,是高尚人道、无私情意和国际责任的体现。正如日本《产经新闻》文章所说,海地地震后,中国反应迅速,最先伸出援手,积极而负责任。

  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22日表示,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协调办公室的要求,中国政府决定再派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40人赴海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目前,医疗防疫救护队已做好行前各项准备,即将起程……

  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你们现在经历的痛苦,我们也曾体味,希望这一切尽快过去,希望你们能尽快站起来

  海地人民正与苦痛抗争的同时,在汶川大地震中救出29人的中国国家抗震救灾英模陈岩也一刻不停地和各个部门取得联系,希望能尽快奔赴海地,挽救更多幸存者的生命。

  “汶川地震时,四川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帮助,现在海地有难,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了。”陈岩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以及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无私援助。”

  一年多前,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对此次海地地震,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他们密切关注着万里之外的海地灾民。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告诉记者,领事司于13日15时开通了两部24小时热线电话。

  “很多来电者情绪比较激动,我们的接线同志一方面记录信息,一方面也进行安慰。”魏苇说,随着灾情的逐步明朗,问询电话逐日减少,但更多中国民众在电话中表达出捐赠甚至前往海地担当救灾志愿者的意愿。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向海地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政府的援助和中国红十字会的捐款都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真心帮助海地人民救灾。”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沈智良说。

  截至22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社会各界为海地地震灾区捐款已达56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电话,有询问捐款事宜的,有希望到海地从事志愿工作的,还有表示愿意认养地震孤儿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部长王小华告诉记者。

  在中国各地,特别是昔日曾经遭受大地震灾难的地方,一幕幕感人场景不断上演——

  14日上午,成都市慈善总会。

  两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年人来到这里。并不富裕的两位老人在电视上看到震后海地的悲惨场景,不禁落泪,决定将部分退休工资捐赠给海地受灾者。“那里缺食品、缺药品……我们去不了,但要捐钱向海地表示支援。”这是成都市慈善总会收到的第一笔普通市民向海地地震灾区的捐款。

  15日下午,汶川县城锅庄广场。

  一场以“同住地球村,献出爱心、祈福海地”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吸引了当地男女老少的目光。居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将自己那一份份爱心和真挚的祝福投进那一只红色募捐箱。“叔叔,我把这些钱投到箱子里,好让海地的小朋友能快点回到学校。”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姑娘王灵紧紧攥着自己攒的10元零花钱,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钱塞进募捐箱。

  19日,唐山红十字会。

  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刘姓市民捐款3000元。他说,自己是地震的亲历者,亲身体验过地震带来的切肤之痛。海地虽然远在天涯,他可能一辈子也去不了这个地方,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分国籍、种族、空间限制,3000元虽然不多,但希望对那些缺吃少药的海地灾民,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亿万中国人在倾听海地的声音、向海地投去关切的目光。

  点亮烛光吧,给地球另一端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海地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大网站也都在第一时间设置了专题——

  新华网开设了“海地在颤抖”专题,网友们汇聚在此,为地震中的海地人祈福。

   搜狐网也开辟了“向我遇难维和人员献花”“为海地地震遇难者默哀”等专题,数十万网友致以哀思,献上鲜花,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飙升。

  “你们现在经历的痛苦,我们也曾体味,希望这一切尽快过去,希望你们能尽快站起来。”“勇敢面对灾难,坚强面对人生。祝福海地幸存的人民在以后的生活中越来越美好。”……

  一句句真情的话语,通过博客、微博等形式,在各大网络上涌动。

  海地总理府负责援海救助物资的总协调人杰西·贝勒里夫看见新华社记者,主动提出要对中国朋友说几句话。她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帮助海地人民,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我想以海地人民的名义,向你们说声"谢谢"”。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园。海地发生大地震后,海外华人纷纷在第一时间以各种形式援助海地,给地球另一端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用爱点亮远方的生命之光。

  15日,香港和澳门红十字会分别宣布拨款20万港元和20万澳门元,支援海地地震灾区。截至19日,香港市民救助海地灾区款项已逾2100万港元。

  “这段日子以来,很多中国普通民众向我处致电、表达慰问,有人还表示愿意捐款,这种感情让我感动。”海地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让·瓦尔纳尔·多尔纳瓦尔表示,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关爱也让我们非常震动。

  自从海地地震发生以来,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一直为中国援助海地工作而忙碌,在此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对遭受地震灾难的海地人民的那份深情。“从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中国对万里之外的海地给予了关心和帮助。中国积极参与,成为国际大救援中重要一员。”(参与采写记者:谭浩、李忠发、林红梅、卫敏丽、邹伟)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