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0年上海两会报道 > 10上海两会评论

“语文门”引发教育反思 实用主义人才观须破除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1月28日00:19
survey

  《新闻1+1》2010年1月27日完成台本

  ——语文“失语”!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名篇《最后一课》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孩子们,我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所以我请你们一定要专心听讲。”130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篇文章即便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慨不已。而今天我们的谈话就与此相关。

  (播放短片)

  解说:

  语文书可以扔掉了,老祖宗的东西没用了,外国人也可以来中国参加高考了。这幅名为语文成高考“最后一课”的漫画,质疑从何而来?原来在上周末在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在自主招生测试中,四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没有设立语文考试,作为从未缺席过升学考试的一项基础课程,语文的取消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适感,何况英语并没有离场,许多质疑和指责也都随之而来。有人说“这是在搞学科歧视”,还有人说“这是数典忘祖”,甚至有人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对英语享受了超国语待遇感到担忧,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作比较,质疑母语教育的随意偏废。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有的学校是想在高考的科目之外,在自己的自主招生测试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要求,但是这种独特的要求,由于是放在高考之前进行的,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因此往往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解说:

  不考语文究竟是在传递什么信号?面对着社会上的种种质疑,有高校招办的老师站出来解释说,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考语文是因为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负担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在上个周末举行的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校连考,就曾一天之内连考数场,数学、语文、外语样样不缺,从早上八点半一直考到晚上八点,让不少考生叫苦连天、抱怨负担太重,这样看来,似乎此次高校的减负做法也多少可以让人理解,但由于减负掉的偏偏是语文这个科目,又似乎让人难以轻易原谅。草率,短视,不负责任,与法律抵触,与法律抵触,这是上海市政协委员胡光律师对这几所不考语文的高校指责,正在上海举行的市政协分组会议上,这则闹得沸沸扬扬的“语文门”事件,引发了委员们的激烈讨论,有的委员甚至当场拿出手机,查询是哪几所高校。

  胡光 上海市政协委员:

  高校如果放弃语文考试,实际上是向社会,还有向基础教育传达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就是语文不重要,应该履行它的重大社会责任,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息。

  解说:

  随后,胡光律师与其他一些委员拟定了一份提案,指出高校不考语文的做法是与法律相抵触,呼吁重视语文教育,纠正短视行为,截止记者发稿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的政协委员已经达到31名。

  胡光:

  他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语言文字,或者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它的法定地位和法定意义的,通过我们国家的《宪法》、《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有《教育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我们如果轻率地决定语文是不考的,我们和这些法律赋予语文的地位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解说:

  其实上海这几所高校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重庆大学的自主招生中,理科考试科目就一直未包含语文,而在网上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替这几所高校证明。有人说“尊重自主招生,就请尊重不考语文”。还有人说“高校不考不等于不重视”。如今这场关于语言本身的华育交锋还在继续发酵,支持者、反对者都似乎言之凿凿。一次语文考试取消了,却让全社会都走进了考场。

  主持人:

  我们来看一下高校自主招生,“自主”两个字实际上就已经规定了,实际上已经把它的权力给他了,我怎么考、考什么,但为什么这次几个高校纷纷不考语文,会引来这么多的质疑呢?

  白岩松 评论员:

  首先我同意你的这种说法,既然是自主招生的话,任何一个高校都权力来决定我究竟考什么和怎么考。但是他拥有这个权力,不意味着大家不可以发出声音。大家之所以发出声音,是透过他们的自主招生的时候,把语文的科目给拿掉,透露出我们整个现在尤其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思路里头,隐藏着让大家非常非常担心的一种因素,在延续了学好数理化,再加上英语,然后走遍天下都不怕,慢慢语文得到了很多轻视,然后在培养人才这方面非常急功近利,只在眼前,我觉得大家担心的是这里所透露出的信号和信息。

  主持人:

  但是我们再看上海市相关高校招生办的同志说,他们说我们不考语文,不意味着不重视语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为了给学生省一些力气。

  白岩松:

  大家总是要找一些理由的,因为他们最初取消语文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轩然大波,因为首先这里也有误打,华东师范大学解释了,我考语文,人家120分,他说可能是媒体弄错了,这个我觉得媒体要给人家平凡。但是另外,突然全社会都在谴责、都在反对,他们要找出一些理由来,他们甚至说前些年也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不同,这几年的时候,一个民族自信开始慢慢增长,另外一个大家在向回寻找根,这一系列的因素跟前些年也不考语文的这种心态,开始略微有一些不同,另外从媒体包括网络,大家这种声音可以更大地放大,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回应他的话,他说为了给学生减负,考英文和考数学等等不加负吗?另外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取语文就可以说减负,而是这种考试的模式本身有问题。如果要是考试不是让人家去通宵达旦地准备,而是就是考平常的水准,我出的试题和考试的方式,你连准备都没法准备,这才是真正的减负,那背后反映出了我要检验人的综合素质。

  主持人:

  你刚才说这是一个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校往外释放信号说,我不考语文,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还是说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学校里面?

  白岩松:

  没错,并不是这几个学校,我觉得这几个学校有他们冤的地方,因为这几个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力,如果把这个权力交给全中国所有的高校的话,相当大的比例,理工科的话,也会选择不考语文,所以把棒子仅仅打在这几所学校当中可能是有问题,这是全社会的问题。从打倒“四人帮”之后,科学的春天一来,我小的时候最先知道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其实又加上了一个英文,而且英文甚至要排在更前面,学好英文和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这背后隐藏着思维方式开始慢慢地把语文退到了越来越边缘的地步。在这一块儿不妨举一个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大数学家的一个例子,他曾经向我们的教育部长有这样的建议,很多年前,他说如果有一天复旦大学要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的话,就不用再参加我其它的考试,你看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把语文放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上。这时候不是对文化在意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明白,当你进入到语文的范畴之内,人的综合素养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他的人才观跟我们现在高校开始培养的人才思路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

  今天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上海几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主动放弃考语文了,接下来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的母语教育会退化到这样的一种田地,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