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建设低碳城市从哪里破题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2月02日07:23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

  本报记者李丹

  人物名片2009年,孟伟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域与河口海岸带环境,近年主要承担课题和项目包括: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修复技术研究、河口-近海环境污染调控对策及生态系统变异的趋势预测、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等。2001年至今,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环境影响与对策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近日,在成都环科院举办的“低碳成都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学术报告会上,来自环保部、中国工程院的多位专家建言成都低碳经济。什么是低碳经济?怎样建设低碳成都?记者就此专访了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

  将“低碳城市”放置在全球背景下

  记者:去年底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低碳经济”这个新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低碳经济到底是什么?

  孟伟: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的提法之一。在全球,低碳发展的提法很多,在美国称为“低碳技术”,英国称为“低碳经济”,日本称为“低碳社会”,全球范围则称之为“低碳城市”。虽然提法众多,但其内涵都是一致的,即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记者: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这就是说,全球气候发生了不利于人类发展的变化?

  孟伟:对。从全球来看,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积雪退缩等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这是催生低碳经济的直接原因。而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和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这个问题上,我国面临的形势如何?

  孟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有限。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和复合型的特征。根据测算,未来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4.2摄氏度,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将更加明显。这些,都意味着低碳经济对我国不仅必须而且紧迫。

  “汽车第三城”面临碳减排压力

  记者:你对成都城市发展进行了专门研究,请问成都碳减排的现状如何?

  孟伟:我们通过科学计算,测出成都的碳排放量达到1亿多吨,而可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的碳汇仅有100多万吨,二者差距很大。虽然实际的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汇的潜力也很大。成都的固体废物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大。这些都为低碳成都提供了可行性,我认为低碳成都大有可为。

  记者:对于成都来说,建设低碳城市有哪些瓶颈制约?

  孟伟: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冶炼、医药、化工等工业占成都产业的比重在大半以上,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成都交通对碳减排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而加大。2000年以来,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达13.14%,2009年机动车保有量达200余万辆,位居全国第三。成都作为盆地的底部,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是直接威胁城市空气质量的“元凶”,也是成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小心汽车社会“压垮”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重心从“高”到“低”

  记者:你认为,建设低碳成都应该怎样做呢?

  孟伟:成都要建设低碳城市,减少碳排放量,我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工业布局的调整。把工业产业的重心从高污染、高能耗的冶炼、汽车、医药等行业转移到清洁能源上,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使产业布局趋向低碳化、循环化。其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绿色交通系统。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遏制机动车的过快增长,从而减少粉尘、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三,加大固体废物的利用。积极探索垃圾填埋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电石渣代替石灰石制水泥等课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加大固废利用。第四,引导绿色消费。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清洁生产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模式,以减少碳排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