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我国经济形势

中国汇率政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4日07:12
  人民币汇率遵循了市场化原则

  本报编辑:日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与知名企业家对话会时直面人民币汇率问题,表示中国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在场企业家纷纷表示赞同。透过这次对话,人们看到西方一些国家正试图掀起关于人民币汇率话题的新一轮热议。

  方明(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高级分析员):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2010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2%,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4.6%。据美联储发布的数据,其间名义广义美元指数贬值了8.7%,名义美元主要货币贸易加权指数贬值了12.5%。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其间人民币几乎是全面大幅升值,而真正贬值的是美元。

  从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来看,自2007年2月次贷危机爆发到2010年1月,人民币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6%和10.7%,欧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9.4%和5.7%,日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8.8%和17.4%,澳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1%和8.2%,加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8.6%和5.8%,英镑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24.2%和23.9%,美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6.8%和8.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也在升值之中,而真正贬值的只有美元和英镑而已。

  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人民币都在稳定中有较大幅度的升值。但即便如此,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所谓知名学者竟然异口同声地要求人民币升值,未免有些滑稽。而部分发达国家货币的升值,根源在于美元的过度贬值。而且,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完善,中国政府遵循了市场化原则,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中的升值。

  盖保德(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中国目前的贸易盈余并不能说明人民币的币值被严重低估。事实上,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方法来判定一种货币是否被低估。中国自2005年以来的贸易盈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过度消费造成的,人民币的汇率不是问题。

  简单地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多少个百分点这种方法没有意义。因为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放弃了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转而采用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战略。因此,当欧元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也相应升值。但自2008年6月欧元开始大幅贬值起,人民币并没有追随一篮子货币的走势,对美元相应贬值。相反,中国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也就是说,自2008年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比一篮子加权货币战略所认为应该升值的幅度要大得多。

  中国汇率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本报编辑: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主动收窄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有效地帮助亚洲战胜危机、实现重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沉着应对挑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动力”为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方明:西方国家某些官员和学者常拿购买力平价说事,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应该达到其购买力平价水平,也就是1∶3附近,这显然是没有搞清楚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的关系。第一,购买力平价的基准单位是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因此我们看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中美元是1,而其他国家相对于美元购买力而变化。如果美元购买力平价发生变化,其他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也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从兑换率上是看不到这一变化的。第二,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有时会低于其货币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但如果如日本、冰岛等国家一样购买力平价转换率远低于美元兑自身货币的汇率,也会出现危机。第三,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自身市场化改革并未完成的国家而言,当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转换率比值低于2倍时,已经接近风险区域,当低于1.5倍时极易发生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韩国。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稳定的重大贡献,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和刺激内需政策以及相应的全球采购,帮助主要国家恢复信心,并推动了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稳定中有一定幅度的升值,起到了相当好的示范作用,使全球未陷入货币竞相贬值的恶性竞争,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危机中复苏。这一点使我们再次回想起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面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本已脆弱的亚洲和经济形势得到了稳定。

  汪镇全(加拿大信桥集团和信桥资本创办人兼总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是目前确保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最佳选择。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出口企业扩大出口和扩大利用外资,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稳定器和发动机作用;也可以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稳定国际外汇和资本市场,进而加快世界经济复苏。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

  本报编辑:西方一些国家政界、学界和媒体人士不负责任地将其贸易赤字、制造业岗位流失、全球经济失衡等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更有甚者,竟然将欧元升值的“责任”推向人民币。有消息称,2月5日至6日将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也可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议题之一。值得思考的是,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问题,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解决的吗?

  奥利弗·布兰查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币升值本身并不能解决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显示,人民币和其他主要亚洲货币升值20%,最多只能帮助美国出口实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1%的增长。亚洲货币的重估将帮助全球其他地区,但并不是维持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成长的灵丹妙药。我认为不要拿人民币来抨击中国,这点很重要。中国正在做的,是降低储蓄率,以此来提升内需,并调整生产方向以满足内需的增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才有意义,才会对重新配置资源和避免经济过热有好处。这对中国有利,对全球其他地区也有利。

  盖保德: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美国挥金如土,消费支出巨大,金融业监管的松弛使建立在过度杠杆化上的债务扩张成为可能。而北欧、日本等国家是全球性的节俭者,没有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提振全球需求,反而极力保持与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在美国改变它过度依赖家庭消费支出的总体增长战略前,美国仍将是它自身贸易赤字问题的根源。

  当前世界经济中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与人民币汇率无关。没有任何理由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或延迟归咎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未来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中国GDP的规模还不是太大,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内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GDP总和是中国GDP的6倍多。中国不能凭一己之力担当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然而,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稳定十分重要,而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中国经济将使世界从中受益。长期而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结构趋于成熟,人民币将逐渐升值。但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汪镇全: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对西方国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中国过去十几年人民币贬值和出口退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让西方国家几十年来得以享受低通胀、低生活费用和能够维持现有生活水准,进而减少西方政府财政赤字和维持其广大居民超前消费。西方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到了片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是错误的。认为人民币单边升值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因为,人民币升值可能抬高“中国制造”产品的价格,这将降低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当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将遏制消费开支,对美国经济复苏不利。

  “人民币升值论”无非是一种谈判筹码

  本报编辑: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总是咬着“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不放。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频频走上前台喧嚣鼓噪的是一些政治人物,似乎只有人民币升值了,世界经济才能得救,这其中究竟有何奥妙?

  盖保德:人民币汇率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这在美国的大选年或中期选举年尤其如此。中国已找到人民币升值以外的方法来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在选举中赢得政治胜利。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延续目前的扩张国内经济政策,鼓励消费等。

  汪镇全:西方各国均希望采取种种措施或压力来影响中国长远经济战略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好说明了中国目前在国际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应该看到,目前卷土重来的“人民币升值论”无非是西方主要国家企图抑制中国崛起的一个谈判筹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已经暴露的种种体制弊端和劣根性使目前能抓在西方手中的有分量的谈判筹码或借口实在不多了。要求人民币升值,减少中国出口,从而减少西方各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增加本国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似乎顺理成章成为西方国家或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合理逻辑。

  国际货币反思需要制衡的是美元霸权

  本报编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成为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货币。中国政府坚持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纷纷赞同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中国经济政策。享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就曾表示,人民币汇率没有问题!人民币汇率稳定将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危机。那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就国际货币问题应该进行的反思究竟是什么?

  汪镇全:事实上,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商品也会和绝大多数商品一样根据市场需求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人民币汇率从长远上或总趋势可能会升值,并不排除在某些时候或某个阶段向下调整。而且,虽然美元未来几年总趋势可能还会继续走下坡路,但我们不能低估美元在此过程中反弹甚至反转的可能性,因此,西方政府要求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要求不仅不合理,而且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独大”的国际金融体系弊端,客观上要求多元国际结算货币,这是当前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客观要求。

  方明: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其著作《大萧条》中认为,是金本位制自身存在的紧缩性特征导致的各国货币供给不足和国际传导导致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事实上,国际货币体系从金汇兑本位制向布雷顿森林体系转化是一种进步,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和美元本位制的正式确立,给国际经济创造了快速发展的货币条件,但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此后,在美元本位制下,不管是1981—1982年的拉美货币危机,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它们要么是美元大幅升值引起的,要么是美元大幅贬值引起的。本质上都是因为货币体系中心国美国无人监管,而美国肆无忌惮地利用各种政策获取美元本位制下各种福利的结果。因此,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和关键货币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滥用。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成为惟一的关键货币,美国成为惟一的关键货币国。毋庸讳言,即使美元霸权给全球带来了多次金融灾难,全球仍然缺乏相应的货币战略来改变这一现状。而且,目前欧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尝试,并没有有效地制约美元的霸权,因为欧元仍然依赖于美元。

  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经济体之间的价格评价体系(货币是一经济体内部的价格评价体系),在美国作为关键货币国的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和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货币的创造和扩展,以及相应的全球生产体系、贸易体系和资金流动的支配,成为财富的集中者,尤其在美国,信贷创造着大规模的消费需求,这才是全球失衡的根源。

  (外国学者部分由本报驻美国、加拿大记者马小宁、李文政和本网记者李锋采写)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