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记者手记:食宿冰雪间 南极内陆生存体验之一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04日21:11
  新华网南极内陆2月4日电 (记者崔静)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尚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冰雪与空气,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向往的科研圣地。然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前往这片冰雪大陆进行探索的科学考察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间,新华社记者跟随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前往距中国南极中山站直线距离约400公里的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考察,在为期近2个月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了南极内陆生活的“三多三少”。

  肉食多蔬菜少

  出于方便保存和加热的需要,南极内陆考察队在冰盖上的食物主要以航空餐、速冻水饺等加热食品为主,约占总食品量的60%。受到南极野外工作的条件限制,航空餐按照标准每天只有早晚两顿,没有专门配备午餐,考察队员要在每天出发前装上一些吃剩的早餐留作午餐。

  航空餐是预先搭配好的,周一至周日每天早晚各有一套固定的餐谱——周一晚餐:麻辣牛筋牛肉片、红烧刀豆土豆条;周二晚餐:牛排配红酒汁、奶油菠菜;周三晚餐:干烧虾球、青红椒土豆丝……这些看似丰盛的饭菜,吃上一两个星期便让人开始感到厌烦。

  好在考察队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烹调食品,如大米、面粉、肉类、蔬菜等。考虑到极地严寒,考察队员在南极野外工作需要吃高热量的食物,考察队配备的肉类食品尤其丰富,五花肉、牛腩、牛腱、羊腿、羊排、羊里脊……考察队随车带有几个大的煤气罐,只要不是在冰盖上行进赶路,队员们就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佳肴”。

  然而,由于蔬菜难以保存,南极内陆的极低气温容易使蔬菜冻坏腐烂。因此,考察队配备的蔬菜量极为有限。考察进行过半时,考察队自带的大葱、白萝卜、粉丝等相继告罄,仅剩下一棵白菜和几袋发芽的土豆,还有一箱腐烂的洋葱和胡萝卜。

  考察后期,航空餐再次成为考察队员的主要食品,脱水蔬菜、罐头及鸡蛋、皮蛋等各种蛋类则成了必要的调剂,为考察队员的餐桌增添了一些“色彩”。

  纸巾多用水少

  南极内陆没有水源,考察队在南极内陆期间的饮水和生活用水全部依赖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广袤冰雪。由于南极内陆冰盖几乎没有受到污染,考察队员用电热桶将从冰盖上铲回的积雪融化,便可以得到极为纯净的饮用水,比国内生产的矿泉水、蒸馏水还要清洁。

  然而,化雪烧水是一件极为耗费时间的工作,一只装满雪的50升电热桶,加热后仅能得到不足20升的雪水,需要不断向桶中加雪,才能将一只电热桶装满。因此,烧熟这样的一桶水,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格罗夫山队一共有10名队员,这些雪水只能主要供大家饮用,在近2个月的南极内陆考察期间,洗脸、洗澡、洗头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2010年到来之际,每名考察队员都在队长的“特批”下,得到了一次洗头、洗脚的机会,这难得的“享受”被队员们看作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为了让队员们保持必要的清洁,考察队配备了大量湿毛巾及湿纸巾。每名队员每天可以分配到2条湿毛巾和2片湿纸巾,刷牙使用漱口水。尽管如此,顶着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穿着沾满油污和泥污的考察服,每个队员看上去都有些像“土匪”。

  对讲机多电话少

  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相距遥远,是地球上最难接近的大陆。在南极内陆生活,考察队无法接收到电视、网络信号,几乎与世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靠海事卫星电话。

  在此次格罗夫山考察中,考察队共配备了2部铱星电话。这种由66颗环绕地球的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通信,是真正的“全球通”。考察队向中山站汇报工作、与国内联系几乎全部依靠这2部电话。

  然而,铱星电话费昂贵,每分钟通话费达1.5美元,因此,普通队员只有将对家的思念埋藏在心底,只有在极为必要时才使用铱星电话与国内的家人联系,即使是接通电话,也要尽量长话短说。

  在南极野外考察期间,队员们主要通过手持对讲机保持联系。考察队驾驶的雪地车上也配有高频车载对讲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通信。通过对讲机,考察队员们传递着彼此发现陨石时的欣喜,也在遇到冰裂隙时相互提醒注意安全,荒野的南极内陆冰盖上,不时回荡着中国人的声音。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