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新闻嘉宾访谈

奥巴马执政一周年访谈实录

来源:搜狐网
2010年02月05日16:34

  主持人:网络在线的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时评》,我是主持人张宁。2010年1月20日,全世界都关注这个日子,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上任一周年的纪念日,在他上任一周年之际,2010年初报出了一则大新闻——Google退出中国,这个事件把一个企业决策上升到了政府之间争论的高度。另外我们回顾09年中美也是频繁出现摩擦,那2010年,随着美国的经济逐渐开始转稳,中美关系又将迈向何方呢?今天请到《第一时评》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美国问题专家余万里,你好余教授。

  余万里:主持人好,网友好!

  主持人:余教授,很多媒体针对奥巴马上任一周年做了大幅度的报道,我们知道,虽然他仍然面临高额的赤字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但是有一些人评价奥巴马的政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把美国带离了金融危机中心的漩涡地带,请问您2010年美国是否会实现经济复苏?

  余万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评价奥巴马执政一周年的功绩,其实要分很多层面,内政的层面、外交的层面。外交的层面还包括中美关系的层面,当然也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美国人去看奥巴马是有一套评价的,欧洲有一套评价,我们可能更多的要从中国角度去评价,但是所有对奥巴马工作一周年的评价,都离不开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因为奥巴马也被称为叫“危机”总统,他大选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那是9月份吧,美国的投资银行倒闭,把原来大家都不看好的非洲裔的候选人推到了总统的位置,结果造成了“一边倒”的这么一个局面,创造了美国的历史。也就是说围绕着金融危机,成为奥巴马当选胜利的法宝,同时也会成为他执政首要的任务,他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回应选民对他的期望。这一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围绕金融危机和救市的问题,始终是奥巴马内政外交的重中之重,目前的状况,如果大家去看数据的话,从GDP增长来说似乎危机已经结束了,有预计说,美国的GDP增长已经恢复到三点几,这个已经达到美国比较正常的GDP增长速度,所以如果单看数字的话,似乎危机已经结束。但是与此同时美国还存在着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说,虽然GDP在增长,但是失业率还是很高。现在的统计数据,美国失业率还在10%左右,至少两位数的失业率,在美国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或者是很高的失业率了。一般经济学上讲,美国正常情况下(失业率是)4%,因为有些人选择不就业或者说这两天我干累了我不干活,就回去歇着了,(失业率)一般就维持在4%,它是一个正常状态。跟欧洲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欧洲正常的失业率大概在10%左右,因为欧洲的社会保险体制比较好,就是说我不工作我还能拿80%的工资,然后还能获得很好的收入,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干活,歇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就业,所以他的失业率一般在百分之七八、或10%左右。当然对于美国而言,这个数字就成问题了,因为美国比较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保障不像欧洲那么强,一旦失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美国GDP在恢复,另外一方面,它的失业率还是很高。我们就联想到,通常一场大的危机之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虽然经济冲击不稳定的局面已经结束了,但是经济恢复增长还需要一段时间,失业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尤其是我刚才讲到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是特别好,不像欧洲那么强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失去工作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不能就业的话,会立即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美国人是不存钱的,完全是负债过日子,马上他会还不起各种各样的贷款,大家知道这次危机是因为房贷,有经济学家研究说,如果失业率很高的话,就意味着又有一批原来是相对比较优质的还贷者可能又还不起贷款了,因为没有收入,那会不会造成第二轮房贷危机、还有其他的信用卡危机?大家知道美国发卡发的很厉害,花钱花的很厉害,信用卡经常还不上。如果这两方面再出现危机的话,又会反过来影响银行资本的状态。2010年,如果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下去的话,那么美国出现二次危机这种肯定性不是完全没有。所以美国经济现在状况基本上只是暂时得到了一个缓和。

  主持人:也就是说美国现在谈经济复苏还为时尚早,可能更重要的是现在要怎样开始缩短或者尽快的走出经济衰退期。

  余万里:单纯把GDP拉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美国经济很大一块是金融业虚拟经济,只要华尔街那些投资家又开始运动起来的话,又把房市、股市或者油价炒起来,GDP就上去了,但是现在是属于他们称为 “没有增加就业的增长”,就是说增长的东西是不能消化、不能带动更多的劳动力的,可能只是账面上的增长。

  主持人: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刚才说GDP现在已经开始逐渐恢复,但是失业率仍然保持美国历史上不能接受的高度——10%,那这两者不矛盾吗?刚才您的解释“GDP是虚高”?

  余万里:对,我觉得确实存在很大结构性的矛盾在里面,而这个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深层次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美国经济我刚才提到了,已经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虚拟的经济层面,依靠他的金融投资来获利,而不是靠实体经济支撑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很快会吸收更多的就业,尤其是制造业。过去美国最繁荣的时期就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时候,美国的工人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中坚力量,他的收入比较好,也能够有实力去消费。现在制造业在美国严重萎缩,大家知道美国的三大汽车厂商破产了一个,另外一个被国有化了,被政府托管了,就是说美国原来最引以为豪的这部分产业现在已经没有了,而这部分产业是创造就业最多的。金融业,华尔街虽然说每年在里面赚几百亿,实际上真正创造就业是十分有限的,所以现在美国人也开玩笑说,过去我们都是沃尔玛的顾客,结果沃尔玛把东西都外包到其他国家去了,久而久之我们以后都变成沃尔玛的售货员了,都去沃尔玛超市当收银员去了。

  主持人:其实有点自嘲。到2010年,奥巴马整整执政一周年,整个过程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明星,曝光率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世界级的影星。在外交方面,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叫做“全球亲善之旅”,出访了很多很多国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布什政府给世界留下的肆意妄为的大国形象,但是在美国内部也有人分析指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表现软弱,您认为他所谓的外交政策表现软弱,跟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是否有关联?

  余万里:我想关联性是有的,但也不完全是因为美国经济危机造成的,我想所谓的奥巴马外交政策比较软弱,是国内的反对派尤其是原来小布什所代表的美国右派或者保守派对他攻击的一种说法。我想说的是他“软弱”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当然确实跟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就是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他更多的要顾自己家里的事,他要花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没有太多精力纠缠国际上的事情,所以在外交问题上可能更多的要去借助一些软的方式,借助国际多边的机制,更多的寻求像中国这样的其他国家、一些传统的盟友、以及包括中国金砖四国这些新兴大国的力量来分担责任。而在处理对中国的关系上他可能确实要放低姿态,首先这场危机对他信心冲击很大,过去他觉得我这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在我自己出问题了,所以他不像以前这么咄咄逼人、趾高气昂的来跟你打交道。另外一方面可能比较实在的是,中国现在是他们现在最大的债主,虽然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他面临危机,然后我们借给他很多钱,并不意味着说我们买了美国,或者说我们可以因此对美国趾高气昂、发号施令了,因为经济这种关系的确是相互依赖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不能轻易的拿这个作为武器来威胁别人。但在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依赖性的确在加强,希拉里说同舟共济,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合作的姿态。第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布什这8年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过于强烈,历经两场战争,所以美国在软实力方面损失是比较大的,全球反恐、越反越恐,因为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反恐造成了全球的尤其是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的上升,这样就给恐怖分子提供了前赴后继、源源不断自我训练的机会,所以奥巴马政府上来之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去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态,要去营造相对来说对美国比较好的这种环境。

  主持人:随着美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政策,会一点点向强硬转变?

  余万里:实际上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还得横向看,美国虽然是这次危机的发源地,在危机中间受到很大冲击,但是你要是横着看的话,大概除了中国或者少数所谓的金砖四国,相对其他国家,美国可能在这次危机中间受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像中国目前发展的很好,所以就有人说中国是国际上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个姑且不论,总之横向的比较,像欧洲、日本,尤其是东欧,还有像这些拉美非洲的国家,包括中东,到迪拜的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冲击其实远比美国要大,事实上美国在这场危机冲击下,国际声誉不降反升,因为大家看到它在国际上依然还是比较强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本来是欧洲想在这个大会上表现一个领导的角色,但不知道是不是没经验,跟第三世界打的水火不容,最后是我们温总理去跟奥巴马一块,中美两国去收拾的残局,所以这也能明显看出来,一方面中国的力量在上升,但同样,其实美国的力量也并没因金融危机而下降。

  主持人:美国历任总统上任之后,中美关系大多都会经历紧张、摩擦、调整和缓和的过程,奥巴马上任之后,在09年中美关系缓和的基调之上,大家现在多少开始担心,随着美国的经济慢慢复苏之后,中美关系会不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余万里:09年我最大的担心倒不是说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而是中美关系“太好”了,我觉得不现实、不踏实。这个问题里面有一个观点是很重要的,中美从1979年建交以来31年,我把它概括为大周期规律,基本上每隔4—8年,差不多8年一个循环,其实这个“8年”实际上就是一般的美国政府更迭,就是当两党论题的时候,中美关系总是要出点大麻烦,最明显的就是从81年民主党卡特和共和党里根,就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然后92年克林顿上来,又是一波大的冲击,小布什上来也有一波冲击,基本上01年的撞机事件,布什还说中国不是战略伙伴,是战略竞争对手。这次从小布什到奥巴马又是一次重大问题,从共和党到民主党,如果按照大多数规律,预计应该又有一次动荡期,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次竞选,包括奥巴马当选的第一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出现这么一种“低走”规律,反而是一个“高开高走”的局面,大家觉得有点非同寻常,所以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中美关系可能已经超越了过去的那种周期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有学者说只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或者因为金融危机,或者因为反恐战争。我想两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有,所以现在也有人说,你看第一年没出危机,恐怕第二年就要出危机了,2010年坏事就全来了,当然有些坏消息是09年被推迟到2010年的,比如对台军售的问题,军售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小布什下台前就定了,有两笔,这次统一开始执行的64亿美元,包括爱国者导弹,其实是布什时期就批了的。

  主持人:只是推迟到了2010年,并非是奥巴马上任之后的事情。

  余万里:对,主要是由奥巴马政府开始执行,因为09年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大局,尤其是下半年奥巴马到中国来访问,所以“对台军售”的事情被一直往后推,推迟到了2010年。当然谷歌事件是有点出乎意料,一开年坏消息就接二连三的来了,所以大家担心2010年会不会重演“周期律”,当然这个还需要观察。总体来说,我个人对中美关系抱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心态,中美关系跟10年、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美国的力量在下降,而是中国的力量在上升,中国确实在崛起,这个力量相对平衡,原来的中美关系是严重倾斜的、不对称的力量,尽管现在还不是完全的对称,但是它相对平衡一点,这对两国关系还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觉得2010年的中美关系,拿股市的术语来打比方应该是“高开高走”,高开高走的话大家期望值就会比较高,期望值不能得到满足大家就会失落,所以高开高走也会有一些泡沫在这里面。2010年恐怕就是正常调整的状态,把泡沫挤掉,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对中美关系的预期。实际上现在在中美双方的内部都有一些过高的预期:美国方面觉得“现在我们对你(中国)这么好,我们已经把你(中国)当伙伴了,你(中国)应该帮我做这个、做那个,伊朗问题上你(中国)应该配合我,朝核问题你(中国)就帮我们解决了吧,帮我们背着吧,阿富汗的问题你(中国)也要帮忙”。总之这会带来一箩筐的问题,中国出于自己的考虑,只能是有选择的采取符合中国自身战略利益的一些外交上的配合、合作,所以美国达不到他的目的就会失落。中国这边也同样存在一种对美国过高的期望,有些人说:“既然中美现在都是伙伴了,那台湾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了?对台湾军售为什么还要进行?还包括像美国和达赖、热比娅这些问题,美国为什么还要去支持他们?”我觉得可能一方面原因是美国在战略上确实还不是完全把你(中国)当成盟友,我们目前只是在一些具体的利益上合作,并没有达成一种共同价值观的盟友关系,所以他(美国)可能还要握着这些“牌”,预防未来对中国不确定的状态;另外一方面,还要多去了解美国国内政治的特点,避免对美国的期望过高。他不像中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权利结构——大家紧密团结在总书记周围这样的一种结构,种结构政府一般对社会会有比较强的控制力,转变会比较方便,也比较快,美国是很松散的倒金字塔结构,权利是分散的,除了美国政府跟国会分权,还有国会很多利益集团在里面,达赖和热比娅的问题背后更大的支持力量其实是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我在美国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例子,我觉得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我问他为什么美国的全国民主基金会给像热比娅这样采取暴力恐怖的集团利益支持?他说我告诉你一个例子,20年前大家知道北爱尔兰共和军,当时北爱尔兰要独立,也搞一些暴力爆炸等恐怖主义活动,英国政府就跟美国告状说“北爱尔兰共和军的一些政治组织从你们全国民主基金会拿到了钱,我们有很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组织从事违反的暴力活动,你们应该停止这种活动。”大家想想英国和美国什么关系?是很密切的关系,但就这样的要求,在美国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反应。原因是什么?因为总统是管不了全国民主基金会的,这个基金会是国会出钱资助的,国会里面只有几个特别铁硬的“大佬”顶着,这个组织很重要,如果它要给别人支持,谁也拿它没办法。像当年北爱尔兰共和军背后的支持者就是刚刚去世的美国著名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因为肯尼迪家族是爱尔兰后裔,天主教徒,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所以美国总统也拿他没办法。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Google事件,2010年初Google退出中国本来是很单纯的、很简单的商业事件,为什么上升到了政府争论的层面,这是否正常?美国的国内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美两方近期在互联网自由问题上发生了一些争论,实际上是奥巴马想借这个事件转移国内对他的视线,您怎样看待?

  余万里:我还没有更多的信息确定这个事情到底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现在各种说法都有,扑朔迷离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无非有两种分析逻辑:第一条思路就是说,谷歌作为一个商业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和所在国政府的紧张关系;另一种分析逻辑是大家都觉得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事件的范围,因为不只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她关于网络自由的讲话里面提到谷歌事件,奥巴马也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表现,目前已经变到最高层级别的政治关注了,所以它已经不是一个商业事件,可以定义为政治或者外交事件。如何看待这么一个政治事件呢?我想还会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认为这是美国政府有阴谋、有计划或者要采取的这么一种对华战略、一种措施,这种分析逻辑,我想在网络上包括在媒体上可以很容易看到的所谓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你刚才提到的倒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或者说比较深的分析逻辑,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表态到底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一方面,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战略行为的话,有一种可能就是奥巴马真的认为互联网自由很重要,他一定要去捍卫,他真心诚意的要捍卫,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中美两国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这么大,中国在西方社会上始终是被看成是一个异类,他本来看着你就不顺眼,你体制跟他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上他就借题发挥,这是一种可能;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因为在美国国内,刚才说到他执政的“蜜月期”刚刚结束,国内政治压力开始增加,这一增加有很多表现,第一个是失业率问题,第二个是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当了40多年的参议员去世了,他的位置空出来要补选,爱德华•肯尼迪是40年的老民主党,他空出来一个位置竟然被一个共和党人拿走了,这对奥巴马或者民主党的政治上冲击很大,尤其考虑到2010年美国国会马上要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就是全部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都要改选,也是美国政治里面的一个大事情、一个大选战。一个选举年的开年碰上这么大一颗炸弹,所以奥巴马压力肯定会很大,所以现在有分析说,他为了赢得公众的支持,尤其是大家也注意到他的支持率现在已经掉到了应该说美国总统正常的水平50%左右,为什么说是正常水平呢?美国国会意识形态的分界线就是45对45,还有10%是浮动的中间摇摆的,50%也就是说45再加上5、6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相对比较正常的支持率。当然选举年到来,一系列国内政治压力开始浮现出来之后,有人说奥巴马为了赢得支持率、赢得选民的民心,所以有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转移注意力,另外一方面,我想他要去巩固他的“基本盘”,把他的色彩涂的更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选民。

  主持人:其实在他刚上任之初的时候就有人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会抬头,在面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环境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缓解国内的压力某些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就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还是维系在10%左右来讲,贸易保护主义似乎并没有起到增加就业的效果,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另外,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奥巴马政府在贸易保护这个方面,是否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

  余万里:前几天我们中国国内的美国研究者普遍有一个看法:(那时候还没发生谷歌事件)说中美关系2010年“三个T”,一个台湾,一个西藏,一个贸易,“三个T”被说成是三颗定时炸弹,肯定是要出问题的。第一颗对台军售已经爆了,奥巴马什么时候见达赖是第二颗,大家也预期很快春节期间可能就会见,第三个T就是贸易这个问题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可能贯穿整个2010年,会不停的出现贸易保护。大家也都看到了,金融危机冲击之下贸易保护主义肯定会有抬头的趋势,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政治上表现就是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这些政策措施虽然针对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大家都认为这种政策的出台更主要的是政治逻辑,而不是经济逻辑,尤其在中美经贸关系中间,虽然从总数上看,中美贸易结构是中国大量的顺差,但是这个顺差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采取了什么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而是因为大量的货物美国人自己不生产,所以说即使美国让中国减少对美出口,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然会很高,无非是把“中国制造”分散到其他国家,美国本土已经没有竞争力了,因为他的工资水平比较高,这些年经济发展制造业相对比较弱,所以解决不了他的赤字问题,所以在经济上是立不住脚了。

  主持人:那到底10年会不会有调整呢?

  余万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些贸易保护主义通常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背后有一些利益集团,尤其是比较强的劳工集团,大家知道奥巴马是民主党总统,他当选民主党最大的票仓是工会,我刚才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丢工作,工会必然会作出很强硬的反应。这次大家看到轮胎,包括钢管都是钢铁业的工会,钢铁业工会在美国历来是很强大的工会,奥巴马为了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尤其今年又是中期选举年,尽管他自己不选,但是他的党要去选,尤其是要去选众议员、参议员,这些东西都是跟地方经济、跟就业率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两方面因素加起来,应该都是政治的因素。我们预期他会在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有很多的动作。

  主持人:就是说2010年可能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

  余万里:不可避免,第一,从中国的利益角度来讲,我们当然是都反对,因为你要不反对可能贸易摩擦会更多,所以要采取一个比较坚定的立场,甚至不排除说我们要威胁贸易报复的措施,或者向WTO去告状,总之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遏制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动作,因为他在经济上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情,他只是为了满足一些个人的、或者是他一党的私利行为。当然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从认识上来讲,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媒体有些时候可能容易夸大了贸易摩擦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影响,好像觉得变成了天大的事情。其实你要仔细想,横向、纵向的比较,其实中美贸易摩擦相对来说还不算重的,你横向跟当年美欧的贸易关系、美日的贸易关系比,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那贸易摩擦比中美之间大多了,无论是数额还是贸易量百分比来说,都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觉得好像出了这些事是不是中美关系大局要出问题了,也不见得。纵向比的话,从中美的贸易总量来看,虽然案子很多,但是每次金额也不是特别大,贸易量也不大,可能1%都不到的数额,甚至对中美贸易大局来说也不是太大,全局来看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主持人:咱们在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再来谈谈奥巴马个人,我们知道奥巴马在就任总统之前,竞选的时候,魅力非常之大,拥护者相当多,但当选总统之后美国的右翼人士认为奥巴马实行的政策带有“社会主义色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更多的是代表了中下层阶级的利益,或者说非洲裔民族的利益,所以才会被右翼人士来指责,您怎么看?

  余万里:我觉得奥巴马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不只这期间,包括他来中国在上海和学生的对话会上,确实魅力超群,或者说他是一个拥有超凡魅力类型的领导人。当然我想个人魅力是一方面,作为一个总统来说,奥巴马的智商或者能力确实是相当强的,毕竟是哈佛的博士,当然现在我个人对他更多的看法,倒不是说他个人的魅力有什么问题,而在于说他是不是能够真正经历严酷的政治挑战。对于考验一个政治家来说,真正的重要指标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能做什么,当他面临真正错综复杂困难的局面的时候,他如何作出抉择,这可能是奥巴马更重要的一个考虑。右翼,你刚刚提到保守派对他的攻击,我想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攻击分析的逻辑可能有一点问题,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完全是按照阶级来分的,也不完全按照阶层来分,他的低收入阶层里面也有偏向保守的人,当然可能自由派的人稍微多一点,就是说很难说某一个思想会代表某一群人,因为他社会是高度分化的。这样总体上来说美国国内他两大派45对45,这么一个局面依然存在,而且从2010年以后,大家在讨论美国政治计划的时候,就是说两极分化,保守的更加保守,自由派的更加自由派。奥巴马可能更多的是站在自由派里面比较偏极端的一个位置,所以他更容易引起保守派的反感,这点他可能比克林顿站的还靠左,克林顿的8年所谓新民主路线思想,更居中一点,小布什是很右的,所以大家看,则是越来越往两边拉的局面,这种局面是观察美国政治未来发展很重要的指标,这样长此下去对于美国政治、美国外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从长期来判断美国国内或者说国事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主持人:就奥巴马个人而言,无论是就职演讲也好,还是竞选中的演讲也好,大家可能更加觉得他是一个演讲明星,他身上有很多光环,民众可能把这个视角关注在他的演讲、他本人长的帅、他的夫人对外很好的形象宣传上。而对于奥巴马这一年来的执政,他自己打了B+。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詹姆斯•琳赛是这样来评价他的:奥巴马执政的第一年是“巨大的期待遭遇残酷的现实”。这是美国国内人士对他的评价。不知道您认为他第一年的执政评价总体的得分会不会超过历届总统,他的分数值大概在什么档位?

  余万里:我想B+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当然大家对他一些负面的评价或者负面的说法,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些过于高的口号,包括谷歌这个问题上的表态也是比较典型的意识形态的反应,包括接下来马上他要推动的“无核化世界”的倡议,包括在哥本哈根之前,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始口号也喊的很高,后来发现不行,使劲往后缩。但是现在,我想至少在气候问题上能看得出来,就是说奥巴马还是比较现实的,发现目标太高达不成目的的时候,也能很自觉的开始调整对他的预期。接下来今年上半年马上会遇到无核世界的问题,这些其实也是比较自由主义、比较理想化的一种口号,看他能不能得到贯彻实行。如果他不能,还是一意孤行推行的话,这个时候我可能会给他扣分了,会觉得他过于理想主义。另外客观上,确实他现在面临的真正的考验可能刚刚才开始,面临的局面越来越复杂,过去一年里奥巴马给大家很多的希望,现在是需要他拿出勇气来兑现这些承诺的时候了,或者说是应对真正的挑战。

  主持人:民众现在变得更加客观、冷静了。

  余万里:我想民众应该是可以冷静的,应该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看问题,奥巴马执政之初说要帮大家解决危机,结果到现在我还没找到工作呢,我就会有一种理性的选择。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奥巴马的第一届任期还有三年的时间,能否真正的扭转局面呢,还真是有待时间的考验。非常感谢余教授做客《第一时评》演播室,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观点,本期《第一时评》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黄慧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