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羊城晚报:“国家中心城市”不可徒有虚名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11日09:17
  据重庆媒体日前报道:在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随后,有记者搜索建设部的官方网站,却没有发现这一文件。实际上,建设部属下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3年开始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定位为“科研成果”,主要内容是2005年—2020年中国城乡发展的战略规划、空间布局、政策措施等。

  据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解释:“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但又认为重庆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相比差距不小,“不是说确定为中心城市,你就已经是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也坦承:目前重庆自身的实力还不足以扮演这一角色。

  由此可见,所谓“国家中心城市”,绝非对现状的描述肯定,未来是否名实相符也难以断定。更何况,无论是部委还是研究院,“钦点”的国家中心城市到底有多少“政策含量”也语焉不详。其实,早在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重庆城乡总规划时就对其作出五大定位: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相比之下,“国家中心城市”倒有点像是锦上添花的“名分”而已。

  城市之间的“中心”之争由来已久,其中不乏是为“名分”而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中心”,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取决于其人才、资金、资源、交通和地理位置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其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取决于其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一个普通城市演变为中心城市,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市场逻辑。

  城市聚集人口和企业,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交流,市场机制主导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甚至城市与城市之间就会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形成最有效率的产业分工。城市功能随产业升级而不断调整,所谓中心城市,实际上就是产业分工的结果。当一个区域出现一批城市,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市场力量就会驱动相应的人才和资本向大城市集聚,促使大城市成为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创意中心等城市功能就会应运而生。

  作为城市管理者,与其去争这个那个“中心”的“名分”,还不如正视自己城市的比较优势,依照市场逻辑规划城市的发展定位,否则争来的“名分”最终也是徒有虚名。广州服务业发达,佛山制造业蓬勃,两座城市毗邻,产业结构迥异,正是市场的选择。作为政府,最佳的选择是尊重市场逻辑,携手清除城市之间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藩篱,最终实现双赢的“广佛同城”;而不是去争“名分”,甚至为此背离市场逻辑,各自划地为牢、与邻为壑,人为扭曲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展开恶性竞争,最终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