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央投资和对口支援推动汶川灾区民生明显改善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11日15:24
  让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央投资和对口支援推动汶川地震灾区民生明显改善

  新华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刘铮、叶建平)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近两年,但全国人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中央财政3000亿灾后重建基金已先后拨付2215亿元,19个省市对口支援744亿已到位449亿……

  在震后第二个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地震灾区发现,源源不断的中央投资和兄弟省份的鼎力相助,已让灾区群众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住房、学校、医院:灾后重建坚持民生优先

  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

  ——四川150多万户住房毁损农民,在今年春节前都将基本搬进永久性住房,城镇住房重建预计5月底前基本完工;95%以上的学生搬入永久性校舍;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开工率达93.7%。

  ——甘肃地震灾区近70万户居民住房维修重建都已在去年底前竣工,灾区群众住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深圳每学期选派15至20名骨干教师赴当地支教。

  ——陕西地震灾区9万多户住房毁损居民在去年春节时都已住进了新房,57所新校园赶在去年秋季开学前都已投入使用,新建的两家医院成为陕南山区条件最好的医院。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灾后恢复重建从规划就开始奉行的“指针”。中央财政和各对口支援省市在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均把保障民生作为基本出发点,优先安排居民住房、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19个对口支援省市,精挑细选出数万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骨干力量前往灾区。

  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灾后重建最为优先的位置。中央财政补助、对口支援省市建设、银行优惠贷款、社会捐助,再加上居民自筹资金,多方合力,使得一排排统一规划、设施现代的漂亮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地震灾区。

  灾区人民的健康依旧是全国人民的牵挂。在灾后重建中,一个完备的市、县、乡镇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了起来,医疗机构的硬件不仅得到了飞跃,当地医护人员也得到了来自大城市大医院的培训,医护工作的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

  去年12月,上海市援建都江堰的1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移交。与此同时,第七批200余名上海援建医务人员也飞赴都江堰,开展对口培训。

  上海第六批对口支援医疗队队员黄建华介绍说,地震发生后,上海援助都江堰市的医务人员已累计超过了1000人,几乎每周都会给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住房、学校、医院……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一个个民生项目改善着受灾群众的生活。

  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灾后重建的长久之计

  1月20日,什邡市“京什产业合作园”里锣鼓喧天,由北京对口援建的产业合作园6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钛合金飞行器零部件科研生产基地等,总投资超过6亿元,能解决上千人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各对口支援省市不仅重视恢复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考虑,结合援助方和受援方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灾区的优势产业。

  “援建灾区不是一味地"输血",必须培育灾区的"造血"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就业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美好生活才能够长久。”苏州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沈国芳说。

  最新统计显示,19个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累计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00多个,协议投资550多亿元,已经落实资金77.9亿元,为受援地区群众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1.8万个。其中,帮助灾区建设工业园27个,投资31.8亿元。

  辽宁省推动华晨汽车到四川省安县投资建设汽车产业园,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7亿元,创利税8亿元;在成都市都江堰,上海援建者们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出10万亩特色效益农业集聚区,推动了当地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道地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在汶川县三江乡打造出了一个藏族风情旅游区……

  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相助下,地震灾区在源源不断得到“输血”的同时,“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四川省经济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3%。

  传承民风民俗:帮助灾区群众重建精神家园

  在苏州对口援建的年画产业基地——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苏州桃花坞与绵竹年画这两大精彩各异的传统年画2月6日举行联展,在交流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客商前来。第九届中国绵竹年画节的序幕就此拉开。

  射箭台村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震前年画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但基本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状态。苏州市对口援建后,决定投资3000万元打造一个集年画制作、展销、传习以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年画产业基地。

  汶川地震灾区的许多地方,有着传统而独特的民风民俗,有的还是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灾后重建中,抚平灾区群众的心灵创伤,帮助灾区群众传承民风民俗,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特别强调,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

  湖南省在地震灾区成立了首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服务队“湘川情”服务队。服务队在理县已成功举办包括催眠师培训班等3期,举办干部心理辅导知识培训讲座30期,为1500多人次提供了心理咨询与康复治疗。

  民政部统计显示,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年内,共有1000多名社会工作者深入灾区一线,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灾害救援、教育、卫生、司法、就业服务以及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家园。

  2010年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无私援助下,灾区人民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将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