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节奴 现实的无奈还是矫情的存在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2月22日01:38
  20日是农历虎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80后白领没有分享节日后的喜悦,而是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春节账单,面对节日巨大开支,年轻白领叫苦不迭地称自己在相继成为“房奴”“卡奴”“孩奴”后成为新一代“节奴”。(2月21日《北京晨报》)

  “节奴”是80后臆想出的

  众“奴”缠身的80后们,又给自己扣上了一顶新帽子——节奴,这一称谓让我们忍俊的同时又颇觉其矫情。需知,民间自古有“过节如过关”说法,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破费肯定是少不了的。这是各年龄层次而非80后独有的感受。

  “节奴”完全是80后们臆想出的伪命题。透过“节奴”,我们只能看到“奴现象”在80后群体的泛滥,只能看到80后们抗击打能力的脆弱。

  想当年,很多50后、60后的人们可是都经历过一段食不果腹甚或衣难遮体的极端困难生活,但也并没有出现“食奴”或者“衣奴”之类的称谓。今天的80后们虽然比前人承受着更大的竞争、生存压力,但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也是不争的事实。80后们其实更应该像先辈那样,通过奋发图强、吃苦耐劳来改变生活困境、提升生活质量,而绝不应该是动不动就“奴”字加身、自怨自艾。

  过年哪来那么多的“奴”

  那些礼物、红包、压岁钱、份子钱等开销,尽管有的时候数额会很大,但基本上是属于正常的人情往来,而正常的人情往来大都是两不相欠,不然怎么会叫往来呢?除非对方遭遇了特殊变故或者本身就足够困难等,不然的话,如果总是想占便宜的人,谁还肯和他往来呢?

  所以,还是别拿什么“恐归族”、“年清族”等说事为好,过年就这样一种过法。而你现在“恐归”、“年清”,不是为了“投资”,就是为了“还债”,不然你完全可以量力而行。而如果你以前接受了别人太多的话,现在你却开始抱怨,这算什么事呢?所以说:过年,普通公众间是不存在谁占谁多大便宜的问题的。

  别让“礼数”压弯“腰身”

  虽说春节的主题是亲情,但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春节逐渐变异为“礼数节”,诸如长辈礼数、朋友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以及着眼于现实利益纠葛的“公关礼数”等。更让人不堪重负的是,与礼数相对应的,是与日俱增的礼包份额。

  为何美好的民俗乃至仪礼文化,被异化为世俗的、利益化的捷径通道?我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沦为消费“节奴”、文化“节奴”,可能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文化母语,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

  以前“礼轻情义重”,现在就“礼多人不怪”了。春节送礼自古有之,但是讲究的是个“情”字,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道,让沉重的“礼数”压弯了春节的“腰身”。只有保持文明的传统,过年才能一年比一年更轻松。

  “面子文化”催生“节奴”

  “节奴”现象的产生与“面子文化”有很大的联系。“礼尚往来,红包拿来”给春节送礼注入了新的因素,亲戚朋友之间往往以红包作为“见面礼”。生活水平高了,过去装着几块钱崭新钞票的红包变成如今的动辄百元甚至上千元红包。

  网友们按节日期间的开支范围归纳出各类“族”:消费1000元以下为“酷抠族”,1000—5000元属于“人情族”,5000—10000元为“恼火族”。很多人当然不愿意做这个“酷抠族”了,于是不顾自身经济情况大手笔花钱,大手笔送礼。

  说到底,这是打肿脸充胖子,是“面子文化”在作祟。如果大家都不当“节奴”,回归春节送礼的原汁原味,让适当的礼品作为表达心意的媒介,而非斗气斗富斗面子,必然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当然也就不会再为过节所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