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一代农民工:希望像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24日08:25
  王勇摄影报道

  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一代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不准备再回农村,希望能够像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也是情人节。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异常热闹。来自安徽萧县、砀山、淮北,山东单县、成武,江苏丰县、徐州,河南永城、夏邑、商丘等县市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工三五成群来到这里相聚。

  时髦的发型、新潮的服饰、流行的眼影,夸张而又略显生涩的打扮,这中原小镇出现的靓丽景象,让久居这里的人们仿佛置身于某个陌生的城市。

  “乖乖!你看这穿的、戴的,咱们这里的年轻人拾掇得也都洋了。”景区临近柿园村78岁的张纪奎大爷说。

  阿拉!蛮好!哇塞!好呀!好啊!乡音中夹杂着不同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羞涩的女孩手捧着包装简陋的玫瑰花,隐蔽处手牵手窃窃私语,不同毛色的狐狸围巾戴在情侣的脖子上。

  这些年龄大约在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的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国内一线城市打工,更多的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工作。从事的职业大多是电子厂、玩具厂的工人,厨师,司机等,在外打工时间3到5年不等。
  安徽省濉溪县叶柳湖村大刘家庄19岁的刘淑华在义乌一家鞋厂打工,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左右,每个月1800元钱。临近春节,火车票难买,她本来打算不回家的,可同村的伙伴都回来了,一个人在厂子里不安全,也没有伴儿一起玩,最后还是挤上大巴回来了。刘淑华很后悔当初上学时没用心,现在只能在外干些劳动强度比较高的活。小刘有个同学是安庆师范学院毕业的,现在在广东惠州一家幼儿园里做老师,一个月3000多元钱。“工作环境好,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这让刘淑华很是羡慕,“在外打工受罪,但有钱花,在家不受罪,但没钱花,问父母要钱,又不好意思。”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朋友一起泡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衣裳。

  家住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洪寺村的张路明今年21岁,17岁的时候就到上海打零工,因为诚实能干,在国顺东路179弄的一个小区里承包废品收购,一年能挣个四万多元钱。

  虽说在外挣钱不少,但还是感到:“在外地受委屈。”可是家里没有挣钱的门路,指望土地还不行,收的粮食仅仅够吃,想弄点零花钱都很难。这次回家,想着在家多呆几天,在外辛苦一年了,能在家和村里人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儿,放松放松。张路明没想着在外地找对象:“老婆还是老家的好,现在在外地打工的男的、女的在外边干了啥事咱也不清楚,还是家里的知根知底。只有憨不拉叽的在家不好说对象的才在外边找呢。”

  63岁的王成华是永城马桥镇洪寺村的老支书,他是村里最早到外打工的人。现在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两个小孙子跟着他在家里上学。

  他对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是看不惯:“5块钱一包的烟你给他,他说不会吸,10块钱一盒的洋烟才接着,真是烧包。”他认为这些年轻人与自己年轻时相比:“差得太远了。挣一个能花俩,村里二十来岁外出的年轻人,百分之八十挣的钱都拿不回家,结婚还要父母来负担,讲究吃、讲究穿,头发整得跟鸡窝样,妖魔鬼怪的,父母也管不住,唉!”
  在老王看来,这些年轻人对地里活是一窍不通,更是干不了。春节,很多年轻人返乡后,觉得在村里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没有路灯,赶集上店不通公交车,下雨下雪没有洋灰路还得醹个泥,啥都不适应似的,有的都呆不下去了。

  杨磊,26岁,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由于工作不好找,加上结婚的原因,一直在马桥镇上的远征面粉厂打工。他自己还很想出去闯一闯的,外面的机会还是比家里多。家里的各种条件都不如南方的城市好。公共设施、医疗保险、工资待遇和城市相比都有差别。村里的文化大院,门也不经常开,有时候想看看书,还得找人拿钥匙;城市图书馆就不同了,门永远都是向老百姓敞开的,查个资料,学习学习都很方便。村里年轻的到城市发展相对比较难,干的活都比较脏和累,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就业的机会少。咱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好多农民工,特别是年轻的出去打工的对土地也没有感情,都愿意到城市里打工,多的一年能挣个三五万元,有的还挣不到钱。

  “虽说在工资上有的和城里人差别不大,但还是农民,有些年轻的农民工感觉即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农村人。说是农村人但不会种地;说是城市人,但没有城市户口,如果想踏入城市人的行列,还是很难。”杨磊说。
  但也有更多的新一代农民工留恋家乡、留恋土地。

  何中原,30岁,在广东顺德经营五金建材,今年挣了一百多万元。和村里人在一起吃饭时,感慨地说:“常年在外做生意,过年了,再远再难的路,在过年的这一天都想赶回家看看,毕竟"家"才是自己的根,这里有自己熟悉的土地,有父母亲人。能和在外地打工的村里人在一起交流交流外出的感受,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外边再好,还是没有故土好,早晚还得回家来发展。”一顿饭,他16次提到“发展”两个字。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黄集庄17岁的马明还有半年初中就毕业了。他在班里的成绩属于中上等,寒假时,经不住同村伙伴劝说,大年初九,便随着老乡到杭州打工去了。

  河南省永城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蒋相军介绍道:“从2008年起,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快速上升。2008年,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5%,2009年底,这一数字上升为69%。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技能素质普遍高于老一代,他们外出找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跳出农门",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一代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不准备再回农村,希望能够像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