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国英利:创新创造光伏奇迹(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3月01日08:15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英利集团生产的高纯度多晶硅材料

  作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英利集团过去8年的表现令人惊叹:光伏组件年产能由3兆瓦扩大到800兆瓦,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由4000万元、900万元分别增加到80亿元、 10亿元;英利集团的前景令人鼓舞:今年该企业的产能将达到1400兆瓦,有望把光伏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1元钱,并能掌控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定价权!

  “我国的光伏事业比国外晚了几十年,要想在短时间内赶超国际同行,离不开全方位的创新。”该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

  理念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既要吃肉,也要啃骨头。甘冒风险上马多晶硅材料生产线,成为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

  去年12月15日,英利集团发布的一则新闻在海内外同行中引发震动:该集团旗下的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试产成功,生产的多晶硅材料纯度高达“九个九”——99.9999999%。40多家海外媒体不请自来,纷纷惊呼: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将因此而改写!

  英利集团副总裁赵志恒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光伏产业包括多晶硅材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应用等六大环节,产业链越完整,质量和成本越好控制,优势越明显。但是,越是产业链上游的环节,技术要求越高、投资越大、建设周期越长。许多同行为了少投资、快赚钱,往往只选择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

  “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既要吃肉,更要啃骨头!”在1998年进军光伏产业时,苗连生就多花好几倍的钱,建立了除多晶硅材料(当时其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之外的其余五大生产线,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很快使非硅成本降到全球最低。

  即便如此,苗连生也时时感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隐痛。特别是2007年夏天,由于多晶硅材料价格一路暴涨,给英利集团供货的一家美国公司单方毁约,逼得他们满世界找原料,生产一度难以为继。

  他暗下决心:“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拥有自己的多晶硅生产线!”由于此前英利集团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马多晶硅生产线不仅要经过董事会讨论等繁琐的程序,而且还会给原料采购带来不利影响。无奈之下,苗连生把自己的股权全部质押,冒着极大的风险,出巨资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新硅烷工艺,组建了名为“筹粮处”的研发团队,于2008年4月悄悄上马六九硅业。

  “之所以叫"六九",是因为多晶硅的纯度达到六个九(99.9999%)就可以满足光伏电池的生产需求。”六九硅业总经理张月和说,“我们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再创新,实现了闭环式、全循环生产,不仅没有废水、废渣排放,成本比国内同行降低30%以上,而且生产的多晶硅材料纯度达到电子级的“九个九”,大大提高了光伏电池的质量。”

  “六九硅业的一期工程产能为3000吨,我们的目标是产能1.8万吨,实现硅材料完全自给。”苗连生说,“我们因此成为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英利集团生产的高纯度多晶硅材料

  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研发新技术,宁可推掉订单。平均每3天1项创新成果,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

  2010年1月15日,以英利集团为依托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奠基。这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并将推动光伏国标的制定。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我们之所以能从参与申请的全国17家企业和转制院所中脱颖而出,靠的是长期积累的科技实力。”

  “当然,我们搞技术创新的初衷不是为了争取国家级实验室,而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掌握核心竞争力。”苗连生说,光伏发电的最大障碍是成本高,而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仅要花大钱,而且难免失败。”从一名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集团副总裁的郑小强告诉记者,“苗董事长在这一点上特别宽容,成功了有奖励,失败了不责怪。我牵头搞的一个项目失败了,100多万元打了水漂,他知道后一笑了之。”

  在英利集团,人人想创新、敢创新,平均每3天就有1项创新成果,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生产的产品量多质优,非硅成本下降到0.8美元/瓦,为全球行业最低。在2008年10月举行的国际合作年会上,苗连生向来自全球的60多家客户代表主动宣布:把太阳能电池组件由过去的4.1美元/瓦降到2.98美元/瓦,国内外同行为之侧目。

  令郑小强感触颇深的,是苗连生为了技术创新,不惜牺牲眼前利益:去年年初,英利集团与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和另一家光伏设备供应商联合启动了名为“熊猫计划”的高效电池研发项目。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苗连生毅然推掉部分客户的订货合同,停掉1条生产线,经改造后用于高效电池实验。

  “结果,实验在去年6月底获得成功,光电转换率达到18.5%,为世界领先。如今,这一新技术已应用到正在建设的300兆瓦单晶项目中,建成投产后又将是一把杀手锏!”郑小强说。

  企业文化创新,打造学习型团队

  虚事实做、持之以恒,以“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支忠诚度高、创新性强、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

  2月20日是大年初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早晨7点,记者在英利集团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晨课”:苗连生和其他高管分成两排,站在大门口两侧,迎接上班的员工。此起彼伏的“新年好!”“新年好!”,让人在寒冷的空气中感受到温暖,感觉到振奋。

  7点40分,换上工作服的员工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厂区内跑步,结束后列成方队,跟培训部的英语老师背诵英语单词……

  据介绍,这样的“晨课”已坚持多年,雷打不动。

  “我们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以"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苗连生如数家珍——

  “像家庭”,就是要像家长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员工,让企业成为成果共享的大家庭。即使去年遭遇金融风暴冲击,我们也没裁员、没减薪。

  “像学校”,就是把员工当成学生认真培养,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成长的空间。除了岗前培训,新员工还要由车间的老师傅“传帮带”;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选拔公司的优秀员工攻读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

  “像部队”,就是要求员工像士兵一样,在工作中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英利集团员工在晨练

  “企业文化在我们这里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抓技术创新一样实实在在、持之以恒。”赵志恒副总裁告诉记者,这样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支忠诚度高、创新性强、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为集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就拿对企业的忠诚度来说,光伏发电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跳槽”司空见惯。而在英利,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面对猎头公司动辄百万年薪的诱惑,也没有一个骨干离开。

  前不久,英利集团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官方赞助商,这是我国第一家,也是全球首家可再生能源企业获此良机。已退伍20多年的苗连生告诉记者:“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军人,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就是要让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让太阳能真正为老百姓造福。”

  据了解,随着国内扶持政策的出台、光伏发电市场的启动,英利集团已开始“由外转内”,光伏组件国内销售量今年将增加到90%。产能的大幅提高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将使英利集团的光伏发电成本在今年降到每度电1元钱。“这样,太阳能发电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而是老百姓用得起的低碳绿色新能源。”苗连生说。
英利集团掌门人苗连生董事长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