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新闻嘉宾访谈 > 新闻当事人

甘肃一家三代人60年的福利账本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3月01日13:38
[提要] 在“民富”成为中国前进方向之时,我们透过甘肃退休干部张朝辉一家人60年的福利账本,或许可以在微观层面上,看到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富”与“民富”间的你进我退,丈量距离“民富”还有多远。[我也来晒账本]

  

  一家人60年的社会福利

    1951年春,张朝辉在甘肃省山丹县一个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工资还是供给制,每月只有伙食津贴和日常生活费,最大的福利是每两年发会一套单衣和棉衣。同年2月,政务院(前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1988年3月,张朝辉的二女儿张爱荷成为山丹县化工厂的一名合同工。按照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的规定,她要按月交纳养老金。三年后“社会福利社会办”被明确提出,从此“社会办福利”成为市场改革之后的社会保障主流。

  2009年7月,张朝辉的孙女张静,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网站上班。在聘用合同中,写着她享有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如今,“三险一金”早已成为有法律监督压力的所有职工应享有的社会保障。同时,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全民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曙光,正在一点点显露。

  “2049年,中国将实现福利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如是说:“福利社会能够给人以安全感,能够解决人们的生活后顾之忧……是一个很美好的社会,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目标。”

  1949——1985 国家——单位保障体制

  单位保障体制】是指计划经济年代,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全部费用都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1951年春,年仅19岁的张朝辉从甘肃省张掖市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小学当老师。当时的工资还在施行供给制,张朝辉每月只有8元的伙食津贴和2.8元的日常生活费,“我们那时就是每两年会发一套单衣和一套棉衣,说不上有什么福利。”尽管不久后,他就被调往政府机关工作,但工资、福利依旧。

  确实,正如张朝辉所说,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前一两年中,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一切都在蓄势待发。直到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将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全部囊括,从此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开始逐步建立。此后几年,中国相继出台医疗、退休、退职、五保户等制度,用以完善城镇职工在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

  “过去,不管大病小病只要拿着医院的发票,全部能报。有时住院钱不够了,单位就提前开一张支票,用完了再开。”1952年实施延续几十年之久的公费医疗开始启动,这让一辈子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张朝辉受益颇多,“我住过两次院,一次是阑尾炎手术,一次是心脏病,自己一分钱没花,全部是单位报销的。而且单位还派了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我。”直到1990年退休后的数十年中,他还一直享受着公费医疗的优惠。

  “单位报销”、“单位负责”是计划经济年代,用以描述职工福利最简单、最形象的词汇。到1956年,中国已基本确立了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即“国家—单位”保障制。单位成了职工享受所有福利保障的具体实施者,而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各种费用全部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张朝辉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但和他六个哥哥不同的是,他通过上学取得了干部身份。干部身份带给他的,不仅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有让农村人眼馋流口水的福利待遇。1958年,为防止大量农村人因高福利流向城市,对财政造成压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关上了农村人口通往城市的大门。当时,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10。

  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厂职工的高福利对张朝辉的儿女们,自然也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1979年,大女儿张爱莲放弃高考,参加县级招干考试,顺利进入山丹县农业银行。1982年,大儿子张鹏亮退役回家,直接被民政局分配到山丹县糖酒公司。

  “一个月发一袋洗衣粉,一双线手套,一条毛巾,五斤枣,五斤梨……我们还能买到减价食品,比如罐头、糖果等,那都是奢侈品呢。”对这些足以让别人眼馋的福利,张鹏亮记忆犹新。当时全民所有的糖酒公司因为企业效益好,张鹏亮的福利待遇远远好于拿死工资,在政府和银行工作的父亲和姐姐,“过年,我们都会发钱,发酒、肉、油……我爸和我姐都很少发东西。”

  让张爱莲印象最深的福利,是她每月工资中会比男职工多5毛钱,“那是给我们女职工的卫生补贴,是劳动保护费中的一项。”她呵呵地笑起来,因为工资沿革,至今她的工资还是比男职工,比新进来的女职工多5毛钱。

  除了让张家人记忆深刻的那些单位福利外,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还硬性规定了职工应享有的补贴。大致有:探亲路费、洗(澡)理(发)费、烧煤补贴、水电费补贴、书报费、独生子女费等十余项以货币发放的福利。此外还有福利分房、公费医疗、带薪产假等多项福利。

  “国家—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从1956年初步确立,到1986年开始有改革动向,这30年间,尽管极少数地区在医疗和养老方面进行了试验,但以单位为重心的格局一直没有被触动,也没有改变。

  “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这是社保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其编写的《社会保障学》一书中,对新中国国民福利最初形态的总结。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bingqingwu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