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教育创新需要执著的探索者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3月02日06:57
  在马文有校长的带领下,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实践,闯出了一条发展农村教育的创新之路,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模式。对于当下遭到较多非议且正寻求改革突破的教育来说,探讨马老师的奋斗之路,研究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其一,对解决农村教育穷的问题的启示。近几年,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先后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困难家庭寄宿费等,农村教育穷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然而,农村教育投入的长期欠债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个别地方出现的学校空壳化现象等。马老师带领师生勤工俭学、发展实业,坚持几十年,把一个山村小学变成了一所资产达2亿元的国家级示范学校,被誉为“中国农村教育经济学的活标本”,不仅使学校经费自足,解决了缺钱、缺设施、缺教师的问题,而且可以拿出钱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捐助公益事业。当然,教育投入主要靠政府,但通过学校勤工俭学和实业兴学来增加经费是否需要?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必须调动其他一切积极因素。马文有的成功之路艰苦曲折,不能简单地复制,但他立志干一番事业的拼搏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无疑值得大力倡导。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没有路可以找到路,没有钱可以挣到钱。

  其二,对农村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的启示。现在农村教育有种倾向,就是它不是为农村的未来而教学,而是让农村孩子通过高考离开农村。一部分学习好的孩子可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可对大部分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成了给学习好的学生“陪读”。由于所学派不上用场,因此不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多的福祉。而马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认识到农民贫穷的根源在教育贫穷后,就尽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甚至上比城里学校还要好的学校。学校条件改善后,他又想,农村孩子不能都上大学,上不了大学的孩子怎么办?如果能学到有用的技术,他们就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也能给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他就办职业班、专业培训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他把学校办成了实业为生、育人为本的教育基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培训基地,学生学农学工提高综合素质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如果农村教育都能像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那样,让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有一技之长,有就业、创业的技能,那么,将有力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扭转教育只为分数、为考试而奋斗的尴尬局面。

  其三,对靠什么样的人来改革和办好农村教育的启示。马文有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对教育有着深挚的感情;爱学习,爱读书,有思想,有智慧;敢想敢干,开拓创新,不怕辛苦;不把校长当官做,办实事不图虚名;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贪不占;求贤若渴,爱才如命,育才有道,知人善任;关心每一个教职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教育家办学,其实我们已经有不少人可以称之为教育家。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农村教育奇迹的教育家。

  马文有老师和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的发展告诉我们,农村学校的兴衰关键在校长。期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出现更多的像马文有这样有思想,敢于打破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冲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上大胆创新的执著的探索者;出现更多的马文有式的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理想主义者。

  本报评论员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