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全国两会_格力特约全国两会报道 > 2010全国两会最新评论

两会的要与不要

来源:千龙网
2010年03月03日10:02
  作者:毕诗成

  今天,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其实不用提醒,媒体老早就已摩拳擦掌,网络也铆足了劲预热,一道“两会盛宴”似乎只剩锣响开席了。你得承认,这几年的两会越来越有看头了:敢放炮撂狠话的炮手多了,脸红脖子粗的争论多了,“敏感话题”被掰开揉碎了拿来讨论的也多了。这是好事儿,但面对每年一些面貌熟悉的话题,面对每次会后仍有不少被搁置的民意,我们有理由问一句:这种“热闹”里有多少泡沫?这种“关注”里有多少噱头?未雨绸缪,或许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命题:两会要什么?两会不要什么?

  1.两会要“挖掘苏珊大妈”,两会不要“拦腰抱住张艺谋”

  脸蛋就是生产力!别看各家媒体都磨刀霍霍,聚焦重点却大有不同。颇有一些把围堵到演艺体育明星,划拉一点雷言雷语,当成布置给一线记者的首要工作。君不见往昔,拦腰抱住张艺谋不撒手非要“下锅菜”的、把部长代表堵到厕所里的、逮到个脸熟明星就要留下靓影的……哪怕明星们重复的是幼稚无比的陈词滥调,或者只是穿了一件有点特别的大衣,也要比普通代表呼吁提高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待遇的提案更受吹捧。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最近有一个建议:“我们的媒体如果有本事的话,每一次两会都能发现一两个苏珊大妈,把他们讲得最有价值的意见发到头版头条。”这话颇有点意思:两会报道最有意义的是民意与建议的分量,不是脸蛋的漂亮;可以挖掘议政明星,却不要“过度消费”既有明星。过分追逐明星们,简单以身份是否显赫来作为判断他们参政议政水平高下的标准,只会把两会逼入一个低俗循环的死胡同。说得难听点,这是一种低级的、娱乐化的议政趣味。

  2.两会要“官民平等讨论”,两会不要“官家傲慢通报”

  代表委员中官员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他们如何摆正位置,其实挺重要的。有的“领导代表”太把自己当领导,两会上屡屡讲官话。比如去年财政部一位副部长,在代表委员讨论正酣之时,便斩钉截铁地抛出一系列“定论”:“个税起征点近几年不会上调”,“印花税已经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遗产税也还不具备征收的条件”……有政协委员就质疑:“你都定了,要我们来干吗?”“代表委员们还没讨论,你表什么态?”去年发生的尴尬一幕应该给官员代表提个醒:不要只带嘴巴不带耳朵,自以为掌握了真理。

  除了傲慢,还要收敛“狡黠”。“两会时间”常常是老百姓暂时性利好时间,“有关部门”为了免遭舆论讨伐,喜欢主动集中搞点“示好”:为了避免成为“反垄断”样板,单单选择三月在北京降价;乱收费乱罚款的单位也得到告诫“老实一阵子”;甚至中小学生也能借两会的光,“两会期间不补课,避免发生事故”……更有媒体发现,2005年到2008年4年间,对于户籍改革的回应与发言,造成“户籍政策年年疑似改革”的假象。此类行为到底是敬畏两会,还是糊弄两会?

  3.两会要“有权利要求”,两会不要“趁机会拍马”

  “很多代表委员开会发言一共10分钟,前面8分钟在歌功颂德,对报告歌功颂德,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的没有时间了。”这是去年两会时钟南山院士的一个批评发言,这话捅破了窗户纸,引起极大共鸣。在往年两会中,各代表团常有唯“领导”马首是瞻的状况。基层代表要么坐在会场角落不敢开口,要么一开口便成为对本地工作的全面夸奖,怎么看怎么像拍马屁;但“领导不在,我们讲得就很多很深”。中国青年报资深编辑李大同就曾公开批评:看起来热闹,但有的代表团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事前都规定得非常清楚,因此大家只能谈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潜规则”,但它显然会影响两会的质量。

  “你有要求我的权利”———这是去年两会时温家宝总理对一个内蒙古农民代表的开场白,如此鼓励之下,这位女代表提了很多有价值的涉农建议。其实,人大对代表的定位很清楚,但总有些代表会“自废武功”,不敢行使要求的权利,更少见严厉的质询。正因为太少见,钟南山高调发问“药监局的领导来了没有”、重庆两会上政协委员斥责教委主任“不要扯远了”……这类偶然“发飙”才会引起舆论的热捧。与其说老百姓爱看吵架,不如说老百姓要从这种严厉中感觉议政的力度。殷殷期待,不可不察。

  4.两会要“像政治集会”,两会不要“像春晚表演”

  有网民批评春晚时调侃:春晚不能像两会,两会不能像春晚。这话颇有几分“恶搞”的意味,前一句说的是春晚节目不能太多艺术与讽刺,而缺少娱乐因素;后一句批评有的两会提案不能太多现实与贴民,看起来很搞笑像小品。一句话:闹拧了。或许有人会说,这话不很公道:两会也可以“生动活泼”,这也有利于吸引民众眼球进而关注公共话题,不一定总是板着面孔拒人千里。这话不假,问题在于:不能只是把上两会当成了上春晚,光记得舞台上摆几个POSE,尽量被闪光灯聚焦,却毫不在意这POSE是不是像芙蓉姐姐一样缺乏意义。

  每年两会结束,媒体都会评出一些经不起推敲、明显信口开河的雷人提案(比如“女性做家务,老公应支付工资”之类)。但回过头看,越荒唐的话题越有可能成为舆论热点,大家以“讨伐”的名义加速传播,雷语作者尽管颇像丑角,但好赖也能把自己搞成公众人物。这种怪象确实有娱乐性,但对两会本属稀缺的政治资源显然是一种浪费,让人痛心。

  5.两会要“开方服药”,两会不要“谝谝拉倒”

  每年两会前,媒体都会征集民意民情,努力呈现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重点。冷观历年热点议题,不得不说,有很多民生积弊是被反复讨论,却总是没有“破冰”下文的,这也成为两会“泡沫说”的来源———代表委员在两会上以维护公平正义的面孔搞一通“望闻问切”,却不能“开方抓药”,也不管公权力照不照方抓药、肯不肯吃药,结果很多民生话题只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搁置上一年,来年拿来再说。如果严肃的公共讨论是“三月来了四月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老百姓就会感觉,你代表委员跟俺在自家炕头上发牢骚差不多,“不管用”,难免要有所失望。

  任何民生问题的讨论,最后都要“使事情进入一个可治理的状态”,进入可治理状态本身不是解决问题,但却可以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很多改革的确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你总要有个开头,破个题,给出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不能总让改革显得遥遥无期。代表委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媒体评论员,觉得自己能充分说说意见就不错了,你们还有宪法赋予的监督权,“谝谝”之后,更需要去追问、监督那些要害问题的实质进程。如果满足于一年制造一次漂亮的表达泡沫,并不是正常的参政议政,也不是中国式代议制度应有的“特色”。

  结束语:

  “两会要什么”,寄托着我们的期待;“两会不要什么”,表达着我们的提醒。今年的两会之幕刚刚开启,我们希望能多一些“要”,少一些“不要”。毕竟,一个高质量、经得住“围观”的两会,方能有效律动中国的民主政治,方能衍生出民众之福。 (来源:华商网)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

责任编辑:张春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策划:代表之路:基层代表发言机会少

社保

[提要]刘瑞莲代表我们农民发言了,那还是王书记照顾她,点名让她发言的。要不然她还抢不着…[详细]

寂静之声:再见记者梦 早安公务员

寂静之声

[提要]曾经充满梦想的青年被现实打击,事实告诉她体制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也许之前会对公务员的安逸生活嗤之以鼻,现在……[详细]

公民观察:电影孔子忠君思想应抛弃

应松年

[提要]徐友渔觉得传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确实只能够靠重新解释传统,甚至靠重新塑造传统来解释问题…[进入专题]

[迟福林谈政府转型]利益主体分化,改革形成原来三十年之初那样广泛认识的基础不存在了…[详细]

[民情样本之重庆打黑]在这场舆论漩涡中裹挟不清的,是律师的立场和理性力量…[详细]

素描:你撒网我撑伞 网民官员博弈

两会素描

[提要]关注网络利用网络,在今年两会成为亮点,网络监督代表民心所向,但应该遵守适度的原则…[详细]

虚拟提案:参与两会 发出你的声音

虚拟提案

[提要]难道集体户的人低人一等吗?我希望委员与代表们就此提出议案,废除各地市除户口准入以外的相关歧视条款…[详细]

评论排行

总理网上问民意

[提要]亿万网友通过一个个跟帖和留言传递着网络民意,而总理也从这数以百万计的跟帖留言中看到了“信心和力量”…[进入专题]

[住房]住房公积金应该应该需要改革了,不能让建筑房产业独享利益…[详细]

[就业]现在每年的毕业生都逐年增长,我在刚上大学就感到了压力…[详细]

手机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

[提要]等车时、睡觉前…手机wap.sohu.com(免费),随时随地关注两会进程!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提案,发评论,提问题…[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