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新闻嘉宾访谈 > 公民观察

陈志武:选择文化不能像超市买菜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0年03月14日19:21

中国其实在重复其它国家的道路

  把民主、自由、法治贴上“西方”这个标签不妥,因为这些是普世性的,虽然这种人类理想最初在西方实现,但这些不只是西方人的。总体看,中国现在走的路是其他国家过去走过的路的某种重复。正如刚才所说,中国家庭在观念和结构上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垂直金字塔式的,但今天慢慢的在向扁平型结构转型,这也是西欧国家自18世纪开始经过几乎200年才完成的转型。

  记 者: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像中国文化传统如何在西方现代化层面下重新建立自己的现代身份?您理想中的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样的文化或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陈志武:我们可以从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里,看到中国发生的变化和未来文化走向。这首歌词应该代表中国人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最高境界,其中一段说,“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等于把家看成一个生产单位,通过各自发挥特长,实现丰衣足食。接下来唱,“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听起来好像是针对天气,但实际上是指,家是个风险交易体系,家庭就像个内部金融市场,大家互通有无、相互规避风险,互相解决生老病死的挑战。再下来就是:“夫妻恩爱苦也甜”,也就是说,通过实现家的生产单位功能和风险交易功能,夫妻在一起,安身立命,情感也深,家也是情感共同体。加在一起,中国原来的家有三项功能:第一是生产单位,第二是风险交易体系,第三是情感交流、爱的共同体。如果这三方面的功能都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夫妻双双就能“比翼双飞在人间”。

  但是仔细想想,“夫妻双双把家还”所反映的中国传统家庭的三个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家庭已经不再是生产单位,至少这一功能正在退化。每年仅1%的城镇化速度,意味着每年近一千三百万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放弃传统的“你耕田来我织布”农村生活。当然,进入城镇之后,过去还可以“武大郎”开餐馆,或者夫妻开杂货店,这样家庭照样是生产单位;可是,现在中国社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公司化,餐馆、商店等都在连锁公司化,像永和大王、俏江南、麦当劳等连锁店公司,慢慢把原来夫妻餐馆给挤掉了;苏果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等,这些连锁店公司也把那些夫妻杂货店给挤掉了。这样一来,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在中国正成为历史,城镇化和公司化的结果是,丈夫和妻子每天清早起来就去上班,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夫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不再像原来那样工作、吃饭、生活都在一起了,见面、说话时间越来越少,家庭关系当然因此被改变。

  第二,家族作为风险交易体系的功能也在淡化,被金融市场以非常快的速度取代,被保险行业、养老基金、银行借贷等现代金融所取代。这样一来,在家的前两项功能慢慢淡化之后,中国家的境界已经、至少是正在归宿到情感交流、精神共同体上,也就是,家的经济利益功能正在被剥离,逐步被市场取得,但家的情感功能则在强化,中国的“家”正在经历深层次的转型,被重新定义。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原来家作为生产单位和风险交易体系,那些经济利益功能非常突出的时候,基于三纲五常的名分等级秩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个体系可以较好的降低交易风险,增加大家对基于血缘的生产和风险交易体系的信赖。但是随着这两方面的功能被市场取代,中国的家被强化定位在情感交流上,这时,感情的东西是逼不出来的,就像包办婚姻形成的夫妻,丈夫知道对方是妻子,妻子知道对方是自己的丈夫,但是,夫妻之间不一定有爱情。从这个角度来讲,既然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感情是家的基础,而感情是逼不出来的,只有通过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对话,才能培养出自愿的感情,所以,中国的家庭正在偏离垂直金字塔式的名分等级结构,朝着人人平等的“扁平结构”转型。实际上,在北京、上海这些很发达的大城市,家庭关系已经很扁平,在许多家庭,感情而不是“养子防老”已经是家的主旋律。

  所以,中国社会文化必然朝着平等、自由、法治、博爱的方向走,这些基本价值也会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之所以如此,不是说因为这些价值是西方人先推出来的,而是人性的使然。中国经济发展了,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发达,下一步,中国人更会要求成为他自己的人,而不是继续作为经济工具或政治工具,不愿意再是经济体系中的螺丝钉。要实现个人的解放,就必须得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基本构建。把民主、自由、法治贴上“西方”这个标签不妥,因为这些是普世性的,虽然这种人类理想最初在西方实现,但这些不只是西方人的。总体看,中国现在走的路是其他国家过去走过的路的某种重复。正如刚才所说,中国家庭在观念和结构上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垂直金字塔式的,但今天慢慢的在向扁平型结构转型,这也是西欧国家自18世纪开始经过几乎200年才完成的转型。虽然今后中国社会的制度文化走向是如此,但欣赏性文化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个性,宋词、唐诗等会继续发扬光大下去。我们必须看到,任何社会的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总在变,但如何变、变向什么,这不是学者们能够左右的,而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人都会理性地选择,看什么行为规范、什么价值让他们生活的更好、更充实、更安全,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做出那种选择,而不会管文化学者喜欢还是不喜欢。(拾年)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徐春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