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如何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29日15:41
  当前,在西方大国极力强化“话语霸权”,力图打压异己与维护世界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斗争日趋激烈。国际话语权是对外发言权与评判权的统称,包括设置国际议程、解说国际事件、维护“国际道义”、制定国际规则与标准,重点是引导与塑造国际舆论,本质属于软实力,是为特定国家对外战略服务的重要工具。

  随着国力日益发展壮大,中国早已摆脱了历史上“落后挨打”的不利处境,但在国际话语权斗争中仍处于“被动挨骂”的局面,中国和平发展遭遇西方“话语霸权”的多重挑战:

  一是西方越来越多地利用“话语霸权”,加紧对华实施“软遏制”。中国在综合实力尤其是软实力对比上仍然处于劣势,在国际舆论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中仍将长期处于“被动挨骂”、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国际话语权斗争仍呈彼强我弱、彼攻我守态势,“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近来又杜撰出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

  二是西方以“国际社会代言人”自居,以“大国责任”为借口,操控国际议程、炒作国际议题,企图“引导”与“规范”中国的发展方向、维持西方主导地位。西方故意夸大中国GDP总量与增速,无视中国人均GDP尚低与“发展中国家”属性,将中国片面界定为“崛起大国”。美国强调中国须对由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及规则“负责”,企图掌控中国“负责与否”的“评判权”,动辄制造舆论,对中国指手画脚。西方一再操纵国际议程,单方面设置反恐、防扩散、“失败国家”、全球变暖、贸易平衡、网络自由等议题,逼迫中国承担超出实际承受能力的所谓“大国责任”。

  三是西方极力垄断“民主”、“自由”话语权,给中国贴上所谓的“威权”、“专制”等标签,不时对中国发动意识形态围攻。西方长期养尊处优,一贯唯我独尊,无视中国民主法治已取得的进步,骨子里将中国视作“异端”,对“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影响不断上升充满嫉妒和不满,对华心态日趋复杂与扭曲。尤其是,西方对中国“居然”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全方位快速崛起深感惶恐,加紧协调对华政策,利用所谓“民族宗教”、“公民社会”、“网络自由”等议题对中国发难。

  四是西方大肆炒作中国社会转型期问题,炮制负面话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社会转型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与群体性事件多发期,加之一些地方危机处置与应急管理尚有不足,某些主管部门在“第一时间”的“发声能力”不强,致使“小道消息”甚至谣言满天飞,西方媒体伺机制造负面舆论,极力抹黑中国形象。

  而在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话语权斗争中,中国同样面临着增进国际话语权的新机遇。

  首先,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具有技术后发优势与数量比较优势。中国积极顺应全球化与信息化潮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互联网与手机用户数均居世界首位,网民规模庞大、质量提升、“战斗力”增强。

  其次,维护话语权具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精神依托。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各项“硬指标”名列世界前茅。媒体能力与传播体制与时俱进,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软实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当代文化创新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大,对外文化吸引力增强。

  再有,“中国话语体系”逐步丰富与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逐渐成熟,以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为特征的中国发展模式国际影响力增强,有利于增进中国的话语权。中国积极构建具有原创性的外交话语体系,如新安全观、互利共赢、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中国声音”稳步增多、“中国主张”影响增大,对外吸引力与说服力有所增强,占据了一定的道义制高点。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总体主动,“中国制造”与“中国投资”影响突出,国际经济话语权增大。

  此外,国际规则制定权增大。中国加入众多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引导联合国改革,对周边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外号召力与国际政治动员能力稳步增强。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建设性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更加突出。

  中国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际话语权斗争不可能退缩。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进一步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主动,有效应对,尽快扭转“被动挨骂”的局面。

  一是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积极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中国发展模式;二是坚持言行一致与“行胜于言”,通过身体力行与长期实践增强“中国话语体系”;三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信从容面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国际主流话语”,走好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四是抓住“第一时间”“发声”,对网络舆论加强引导、疏导与主导,提升中国传媒国际化水平;五是加强公共外交,推进人文交流,打造高水平的中国智库,为中国学者发挥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六是强化多边外交,提高策划国际议题、引领国际潮流、改革国际机制、完善全球治理的综合能力。(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