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 南方人物周刊最新

央企退出房地产的是与非

2010年03月30日10:33

  除了这78家“被退出”外,还有其他16家央企仍在房地产领域占有90%左右份额,也就是说,央企在房地产方面并没真正退出

  特约撰稿 马光远

  “两会”结束后的3月15日,北京土地市场一日惊现的三大“地王”,让作为事主的中央企业一时成为众矢之的。3月18日,国资委公开表态,除了中粮等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外,78家非地产主业央企将在完成现有项目之后,退出房地产领域。但是迄今为止,除了中远集团明确表示要在半年内退出之外,其他77家既没有表态,更没有拿出退出的时间表,退出的真假令人狐疑。

  事实上,围绕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引发的争论,已经远远超越了房地产本身,而争论的是是非非,无非集中在两大焦点话题:其一,央企既然是一个企业,为什么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央企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其二,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能解决“地王”问题,房价就能理性回归吗?

  在谈及“国进民退”的要害时,保育钧先生可谓一语中的。他说,进退问题的实质,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即是权力配置资源还是靠市场配置资源?他还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改变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现在的国有企业不是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是靠权力配置资源的优势。保育钧先生的这几句话,其实是对30多年来中国国企改革的经验总结,完全可以用来回答国有企业为什么必须从房地产领域退出的问题。

  国企改革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竞争优势,凭的是政治优势、权力优势和政策优势,而非经营优势。公权力的支持是大多数国企赢利的主要因素。历史表明: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国企改革上才确立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大战略,对央企而言,其主要使命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增强影响力和控制力。而不是四处开花,更不是短期逐利和不务正业。

  央企为什么必须退出房地产领域,原因主要在:其一,中央企业靠独特的地位,在信贷、政策等方面控制了中国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投资房地产,会影响国家大局,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二,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混乱、畸形的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最大肿瘤的背景下,央企应带头遵守中央政策,如果中央企业继续抢地,制造地王,只会给民众传递错误信号,损害国家政策的公信力;

  其三,目前房价已经达到历史顶峰,投资房地产风险空前,央企投资房地产的钱不是自己的,一旦房价回调,买单者将是全体人民。

  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央企投资房地产都具有极大的弊端,既可能戕害国家政策的公信力,又会扰乱市场秩序,同时,还存在着极大的投资风险。

  尽管国资委要求这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但事实上,央企仍在房地产领域占有很大的份额:其一,另外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央企的地产总额,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净利润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大量的房地产业务并没有退出;

  其二,部分投资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不在国资委管辖的范围内,比如中国人寿等金融企业,这些企业投资的房地产业务,退出与否,并没有定论;

  其三,2009年乃至今年,中央企业囤积了很多土地,未来哪些央企可以拿地,哪些不允许再竞拍土地,缺乏相应的政策。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先生最近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他说,在中国,房地产一直被看成是经济政策,其GDP功能就被凸现出来,社会功能被忽视。而在房地产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像新加坡,房地产是社会政策。一语点醒梦中人,住房是民生,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绝非创造GDP。

  当前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中央企业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不仅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改革,更有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回归。但是,正如前述,78家的退出只是毛毛雨,现在允许做房地产的16家企业仍然过多过滥,比如中粮,更应该致力于中国粮食的安全而非做房地产。

  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确应该痛下决心,让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这攸关中国经济的前途和命运。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