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日世界大势而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织越来越深化,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抬升共振效应越来越突出,导致世界多数国家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都进一步上升,这在迫切需要重振市场信心、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的今天,尤为致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高祖贵
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是不安分的10年。一次最富想象力的恐怖袭击和两次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打的局部战争,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强劲催化,造成权力真空和动荡,增加混乱无序和不确定因素,使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复杂严峻。
随着新第二个10年的到来,这些特点和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大国战略竞争加剧
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和多极世界格局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大国之间在相互利益依存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大国关系日益呈现竞争与合作同步加强的新气象,爆发传统意义上的大国战争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世界正在经历全面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主要国家为了更好地因应大变局和确保各自战略安全,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依然纷纷着力加强战略力量。
美国军费2009财年高达5854亿美元(不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费用),比2008财年上涨7.5%,2010财年国防预算更是高达6800亿美元,其新军事战略可能更多强调对目标国进行内部渗透的“软战争”、重点发展信息武器和大幅扩编陆军等。俄罗斯2009年的军费开支达到941亿美元,与2008年度相比大幅增长了27%,还出台《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军备升级,确立了以提高机动性和快反能力为核心的军队改革方向,俄总参谋长称俄常备部队的战备反应时间已由一天缩减为一小时,重点确保边界安全与资源获取。印度更是连续几年大幅提高国防预算,2009年军费高达264亿美元,涨幅为21%。
在持续加强军备建设的同时,大国围绕海洋、太空与网络的战略竞争也在持续升温。
美、俄、加等国竞相通过立法、建军事基地、军演等加紧抢占北极“战略领地”,美、俄、澳等国利用南极海域的“法律真空”抢占地域、宣示主权;美、日、俄、印等国纷纷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组建网络司令部或网络部队。在此背景下,各种军事演习此起彼伏,旨在应对安全威胁、展示战略意图、突出跨国联合、显示军事实力,呈现出频率高和规模大的鲜明特点。美国先后与中东欧、中东、非洲、亚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多种式样的联合军演,俄罗斯分别与北约成员国、中国、印度、委内瑞拉等举行了联合军演,东盟、上合组织、非盟、东非共同体等也都分别在组织内部举行了不同强度和规模的联合军演。
“无核世界”的梦想
核问题作为冷战时期最重要的战略安全问题,在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沉寂,但近年却在多个方面变得越来越突出。
首先,核裁军风生水起,但推进艰难。在西方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以实现“无核世界”为目标的“零核运动”已逐步形成一场全球性运动。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4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明确阐述了“无核世界”目标和美国即将采取的三点计划,并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削减核弹头和导弹等运载手段达成初步协议。2009年9月奥巴马担任安理会首脑级会谈主席时,更是主持通过了旨在消除核武器的相关决议。由日本和澳大利亚牵头组建的“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国际委员会”也在2009年10月中旬举行了最终会议,宣布将于2010年初公布建立“无核世界”的具体进程。2010年,核裁军和核军控将在美国举办核峰会和《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召开等一系列事件的推动下渐入高潮。但是,美俄有关削减核武器的谈判至今尚未取得成果,《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尚未生效,《禁止可裂变材料条约》久未出台,“核燃料库计划”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
其次,核军控形势严峻,扩散危险更加突出。朝鲜2009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5000吨TNT当量远远超过2006年的第一次核试验,半岛无核化进程遭受重创。伊朗核问题由于伊国内各派较量加剧和政局出现混乱,内贾德政府继续推进核开发,在曝光库姆核燃料厂之后,又宣布要新建10处设施以生产纯度为20%的铀,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提“铀置换”方案尚未取得进展,僵局难以根本打破。
再次,在气候变暖问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上升激起和平利用核能热潮,核废料污染及民转军用的风险巨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和平利用核能的行列,世界核工业联合会数字显示,2009年全球核能项目井喷式上马,在建核反应堆数以百计,除美欧俄等技术强国外,埃及、尼日利亚、沙特和巴林等国也陆续开建核反应堆。
最后,核恐怖主义的威胁仍在上升。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核恐怖主义是“对全球安全最迫切和最极端的威胁”,美情报部门认为“恐怖分子已下定决心购买、制造或盗取核武器”。
并不低端的“低端安全问题”
在军事战略和核武等国际安全高端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涉及各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粮食等低端问题,也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模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突出。
首先,确保能源安全仍将是各国安全战略的核心考量。奥巴马政府力推的“绿色新政”旨在规避高油价风险,确保美国能源安全。俄罗斯2020年前的国家安全战略,“不排除以军事力量”保卫能源安全。英国制定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三位一体”的能源战略,将在2025年前新建10座核电站以保障能源供应。印度实施能源安全政策,核心是建立90天的能源储备制度,同时鼓励企业海外并购,确保能源生产每年增长5.8%。
其实,石油、天然气和水等成为激起诸多国际国内矛盾的案例早已不少。亚洲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围绕阿姆河、锡尔河水源的争夺,导致相互关系恶化;印度和孟加拉国为恒河水源剑拔弩张;依靠马来西亚供水的新加坡因对方提高报价严重不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也是和平谈判的重要难题,以色列和叙利亚争夺戈兰高地就有水源争夺因素;也门更是因各派武装争夺水源而陷入战乱;非洲尼罗河所流经的苏丹、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三国为水源纷争不断;南北两极海底油气资源的战略价值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急速放大,招致激烈竞争。
除此之外,全球性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令各国政府如芒刺在背,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尚未得到遏止。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10月发表报告称,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新增的近1亿“饥饿人口”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三分之一儿童营养不良。
大规模传染病防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也没忘记“光顾”人类世界。根据世卫组织(WHO)的数字,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至2009年12月30日,共造成12220人死亡,仅美洲地区就达6670人。而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就像2004年的印尼海啸和后来美国南部和缅甸等国遭遇的飓风一样,越来越充分地表明了重大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和国际社会抗灾救援能力所面临的严重考验。
阴魂不散的恐怖主义威胁
恐怖主义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被视为国际安全的重大威胁。在第二个10年,这种威胁仍可能继续发展。除了前面所述,核恐怖主义的威胁仍在上升之外,从地域范围看,南亚作为恐怖主义的高危地带和国际反恐的核心阵地,在美国推行阿-巴新战略的刺激下,恐怖主义与反恐的较量将变得更加激烈。巴基斯坦加大反恐招致塔利班报复,阿富汗塔利班攻势猛烈,恐怖袭击持续上升。中东和非洲的恐怖主义威胁有所回升。伊拉克在美军开始撤离和举行大选的背景下,暴恐袭击呈上升势头。也门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在美英等国反恐议程上的排位大幅前移,美英对也加大反恐投入。
更使人担忧的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持续发酵,多国社会政治矛盾加深,治安形势恶化,民族主义抬头,排外情绪蔓延,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提供了更加肥沃的社会土壤。而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黑恶势力“合流”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反恐的难度将变得更大。
以上这些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织越来越深化,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抬升共振效应越来越突出。由此,世界多数国家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都进一步上升,这在迫切需要重振市场信心、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的今天,尤为致命。安全问题为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