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海南旅游业房地产捆绑发展 城市物价超北京上海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04月12日17:46

  海南人的海南梦

  引子

  自“国际旅游岛”思路出台,饱尝波折的海南开始了新一轮悸动。很多人都希望,这种以生态和低排放为特征的尝试能给中国其他地区以启发。

  不过,就目前的情势而言,与发展旅游业贴身捆绑,房地产迅速火热并成为此轮发展的基础。

  虽然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已从中受益,但从沿海发达的三亚到中部落后的琼中,海南人似乎获益不多。他们中的一些人,除非出卖自己最后的落脚之地,否则很难享受此种发展之惠。

  在大陆已经因为土地财政出现种种弊端并引发社会问题之后,面临新机会的海南仍然以此为“捷径”,试图让东部沿海的那一段“花边”迅猛升值。但是,一条漂亮的“花边”,显然难以拉动一座庞大的、拥有860万人口的海南岛。

  经验告诉我们,尊重民众的期望和梦想,乃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应成为一切发展的根本目标。海南人的海南梦,因此显得沉重而又急切。

  

  天堂向左,工业向右?

  公路至海岸间的环带将成为海岛美丽而富饶的花边,但这花边再美丽,也很难让中西部地区尽快获益,海南本已严重的区域失衡可能加剧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海南海口报道

  国际旅游岛战略,正改变着海南过去七年坚持的“苦行僧”之路。自2003年以来,这个海岛推动着借助“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实施。

  不过如今,无论岛内岛外,大家似乎都在称许它的新选择,淡忘它对于工业曾经的孜孜以求。

  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升级转型不同,旅游岛战略的实质,是企望将一个工业、农业都处于初级阶段,拥有3.4万平方公里、860万人口的巨大区域,通过第三产业实现富裕和现代化。这不仅在中国前所未见,于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试验。

  当然,无论工业还是旅游业,只要能够实现富民梦想---按照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的话,即使两条路径仍有一定区别---仍是这个海岛发展的最大成功。

  令人担忧的是,在最近数月间,旅游业与房地产已经捆绑在一起。基层官员甚至并不讳言二者之间悄然置换的关系,并称海南终于也得到了发展土地财政的机会。

  在旅游地产热的催动下,资源正向海滩进一步集中:以环岛高速为界,公路至海岸间的环带看起来将成为海岛美丽而富饶的花边。但这花边再美丽,也很难让中西部地区尽快获益,海南本已严重的区域失衡可能加剧。

  最为重要的是,除了越来越高的社保,目前还看不出海岛居民能够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迹象。但是,城市中的物价正在超越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都市。

  这使得沿海在与中部落差拉大之外,也面临着内部的撕裂与冲突。

  凡此种种矛盾与失衡,需要更优良的发展策略以及更明确的决心加以弥补。否则对于地方主政者、外来投资者以及生长于斯的平头百姓,国际旅游岛的前景难称乐观。

  跑工业项目犹如苦行僧

  从北面的海口到最南端的三亚,一条海榆中线公路正把海南划分成不同的世界。海岛上新旧两种发展策略因这种地理分割而更显清晰。

  由海口沿中线公路一路向南,左转会前往东海岸---那里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正大张旗鼓地建设一个又一个动辄上百亿的旅游房地产项目。

  如果转向右边,西海岸上的洋浦、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将保留海南的工业基础。

  海榆中线公路行经琼中、白沙、五指山等中部地区。在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是全省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西部曾经寄托了海南兴盛的希望。2003年10月,中海油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卫留成调任海南。其后6年,海南省工业增加值从123亿元提高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7.6%,高于全国的12.1%。而从10亿元增长到123亿元则用了近15年。

  在一些重点地区,比如重新启动的洋浦经济开发区,5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3%。

  来自超大型国企的省委书记采取了“两大战略”,2003年后启动的四个大型项目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超过80%。

  “大企业、大项目进入海南哪儿有这么容易。”经常随卫留成“跑项目”的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我们选择这条路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苦行僧的路。”

  大项目落户海南原因诸多,而卫留成的个人魅力举足轻重。除了人脉,林回福连续用了三个词汇来形容“跑项目“的艰辛:“没有任何捷径,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以诚相待,以你的诚心诚意去感动上帝。”

  海南工业发展的另一个条件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作为中国第二大岛,海南无论对于颇为敏感的南海,还是中国东出大洋,都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0年全国两会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海南“既然是占尽地利,就要感应天时,当然贵在人和”。

  林回福说,选择“两大战略”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压力。在生态理念还未流行的90年代,海南并非没有计划发展乡镇工业。但一道海峡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加之远离产销地,这也是过去海南工业一直没有明显发展的主因。

  基础薄弱,走过几年苦行僧之路的海南工业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仅好于西藏。

  直到国际旅游岛战略横空出世,一条更“快捷”的发展之路似乎乍现眼前。

  房地产的快富效应让其他努力黯然失色

  在海南,提倡旅游岛战略的官员和专家言必称夏威夷和佛罗里达,认为第三产业同样可以给大海南一个美好前景。不过珍珠般散落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恐怕没有海南这样难以突破的纵深及众多人口。比如那里最大、占全部岛屿面积三分之二的夏威夷岛,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却只有不到15万人。

  至于佛罗里达,虽然旅游业久负盛名,但早在80年代就已形成现代化与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其电子工业在美国排名前10,番茄出口居世界之首,工业产值早已进入美国前15名。

  也有很多人希望佛罗里达走捷径,比如成为新的博彩业中心,或者更加突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而这些声音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已全无踪影。

  虽然过去很多年里海南一直被称为旅游大省,但并非旅游强省。200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1.24万亿元,海南旅游只有211亿元。从2001年开始,除个别年份,海南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一直低于全国水平。

  根据海南省的计划,在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要达到5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年的40%上升到47%以上。旅游强岛仍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林回福说,海南仍然需要工业来实现真正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省领导心里有数”。在他看来,旅游业的作用在于创造更好的软环境来吸引投资。

  他告诉本刊记者,虽然大项目运作周期很长,但两年内海南的工业还会实现一个大突破。三亚等地已预留了一些自然条件好的海湾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

  卫留成也曾表示,旅游与工业不会发生大的矛盾。比如新加坡发展旅游业,但仍是亚洲最大的炼油中心与石油化工中心。

  不过眼下恐怕还谈不到旅游能否改变海南的问题。因为在“国际旅游岛”的刺激下,海南房地产首先勃兴,它正在改变海南。

  2009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44.3%。旅游收入增长约10%,制造业投资却下滑33.9%,5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滑36.9%。

  如果这是一种策略---短期内利用土地财政快速“致富”,中长期依靠工业增强实力---看起来也很好,不过前提是地方干部愿意走“苦行僧之路”。

  现在,在从海口到三亚的595公里东海岸上,云集了十数个巨大的旅游地产项目,每一个都能拉动GDP和地方财政的明显增长。

  虽然此前有论者认为,国际旅游岛将使海南改变以GDP为基础的通行官员考核方式,但目前的情况是:基层官员在向本刊记者谈及国际旅游岛的前景时,仍然强调它能为本地区带来多少个点的GDP增长。而这种增长的动力,正由过去一直无法实现的工业变成旅游地产。

  而且旅游地产热已不可阻挡地辐射西海岸。比如东方市,正希望通过北部沿海地区吸引一批投资建设旅游房产。而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只有东方工业园、洋浦工业园能够发展重化工。

  房地产的快富效应似乎让其他努力黯然失色,并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和热情,这是否该令人欣喜?

  20年前的旅游战略

  熟悉海南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海南第一次选择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曾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海南省副省长的王学萍向本刊记者回忆说,早在海南建省时,就曾对旅游业寄予厚望。

  1993年2月,当时刚就任的省委书记阮崇武就提到,必须突出和强调旅游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使之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龙头”。

  仅1993年,全省就组织了186家省内外旅游企业和单位参加了15个旅游展销会和大型节庆活动,还分三批公布了170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亚龙湾正是在这一年成为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支持,国家旅游局将几年内所有重要展会和活动都放在海南。

  不过,这一轮旅游开发热是与当时海南热烈的经济环境结合在一起的。比如1992年举办的第一届海南国际椰子节盛况空前,但2.3万宾客中大部分是为了寻找投资机会。

  1993年 4月举行的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开幕当天,总投资71亿元人民币、120亿元港币、4000万美元的10个大项目同时剪彩。

  然而两个月后,中央启动宏观调控。“一是没人来,二是没钱了。”王学萍说,虽然后来省里强力扶持,但旅游业仍然一蹶不振,其地位也下降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最终了无声息,“没人敢提”。

  这一轮旅游热为后来海南的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但100多个已经开门迎客的旅游项目中,只有亚龙湾等少数几个在今天仍然为海南经济作出贡献。

  林回福在总结90年代初的这一次经验教训时也谈到,其根本原因是海南没有坚实的工农业基础,本地需求有限,无论旅游还是房地产业都对大陆依赖性很强。一旦大形势波动,海南就无法自保。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期间,正值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强力刺激经济。仅2009年,国家就批复了十多个地区规划,每项振兴战略一经公布,都引发各地的投资热。

  隐藏于光环下的危机

  旅游地产热的直接后果是加剧了海南岛沿海与腹地的落差。此前,旅游与工业项目已经集中在沿海环带上。

  一种估算是,自去年年底以来,东线高速和西线高速合成的环岛高速带以内,虽然拥有50%左右的人口,却只获得低于10%的外部投资;而即便在环岛高速以外,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区域很难与海滩发生经济关系。

  广袤的海南岛中部地区一直以农业为主。虽然20多年来也有所发展,但在农业内部粮食作物比例仍在50%左右,是以温饱为目的的农业。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台湾,这个比例大约只有20%。

  林回福在谈及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时说,现代农业也是一项资本密集产业,而资金和科技正是过去若干年中海南最缺乏的。

  显然,在国际旅游岛战略给沿海带来上千亿投资的同时,还没有人愿意来海南投资农业。

  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本民族---黎族文化推广的王学萍说,八九十年代五指山地区还有一些游客,自从海滩发展起来后,中部的游客越来越少。

  去年,他和一些黎族文化推广者打算帮五指山腹地的村庄建一座5米高的黎族神祗像吸引游客,“找到许多大老板,他们说佛教、道教神像都行,但是建黎族神像可能要亏钱。”最后一个“小老板”被说动,拿出了投资。

  目前海南正在尝试一个巨大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将整个岛屿建设成为一个城市,从而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海南要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改革、林权改革、农垦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对此,王学萍有喜有忧:这肯定是中部地区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与外界打交道的中部农民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自己最后的依凭---土地。

  他回忆说,90年代初启动海南上一轮发展时,也曾规划农民可以从中获得多少亿元好处,但“海南农民没有技术和知识,体力也比不过四川、湖南、湖北来的农民。”

  在一些刚刚崛起的东部沿海地区,旅游地产热正重新划分人们的阶层和财富,并引发冲突。即使在三亚、海口这样的沿海较发达城市,虽然政府承诺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但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城市依靠保障性住房就能解决市民的居住问题,何况还有越来越多从中部前来谋生的农民。

  由于最近数月沿海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部农民、特别是青年人正进入这些地区,他们不仅会带来住房压力。王学萍回忆说,30年来海南有两次大规模“严打”,每一次都是在海南大发展之后:一次是80年代初包产到户后,另一次就是1992年之后,“第一次邓小平过问了,第二次江泽民过问了。”

  他说,虽然海南中部的少数民族生性平和,但这些年在经济刺激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50年代农民曾无偿把土地交给国家建农场,但近年他们已经提出归还或补偿的要求。

  而在林回福看来,海南人还需要树立“劳动致富”观念。在民风彪悍的海岛西部,一些人即使舍命犯险,也不愿勤恳工作;中部和东部则一直依赖优越的自然环境,相当一批农民对于艰苦的劳作也兴趣不大。

  随着国际旅游岛大幕徐徐拉开,隐藏于光环下的危机也可能显现。对于海南人来说,有些危机并不陌生,有些却可能是从未见识过的。

  1992年过去的时候,海南人都很怀念它;1993年过去的时候,海南人都想忘记它;2010年过去的时候,海南人会如何选择?■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