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海地地震救援障碍重重 > 海地地震消息

海地震后数十万人仍无家可归 严重依赖援助(图)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4月19日02:25
  4月15日,海地太子港,两名儿童用废旧拉杆箱运水。震后百万海地居民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过着缺水缺粮的生活。

  三个月前,海地遭受强震,全世界媒体蜂拥而上,新闻像雪片一样飞舞。如今,海地仍然在重建的道路上挣扎,媒体只是将焦点放在到访海地的名人身上,比如13日到访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呼吁捐款的好莱坞明星黛米·摩尔和NBA魔术中锋霍华德等。那么,海地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呢?在海地第一线的救援人员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和担忧。

  2010年2月14日,国际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的救援医生范宁没有和家人过春节,也没有和女朋友共度浪漫情人节———他来到了震后的海地。“那里好像刚刚地震过一样。基本没有重建的项目,很多人没有地方睡觉。”此时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是太子港的残破景象仍然令范宁震惊。

  医护服扯碎当纱布

  海地很热,蚊虫也很多,二十几个医生睡在一个窄小的屋子里;为了保证医院内的卫生,麻醉师要担当起杀蚊子和苍蝇的重任;吃的饭也还算不错———一块很硬的香蕉,一团像泥一样的蔬菜,还有仿佛凝固了的豆粥,外加咖啡。

  范宁在海地做的第一个手术,是要救治一名腹部中弹的人,可是医院里面没有纱布。医生们拿自己消过毒的医护服充当纱布。在海地,中枪并不是罕见的事情,很多地方都贴着类似国内“禁止吸烟”的标志,只不过香烟图案换成了一把枪。

  “有时在灾难战乱地区救援,就要发挥一点创意。”范宁说,“一般我们只要有刀和剪子,灯和针线就可以工作了。”类似这种“创意”还有很多。范宁介绍说,他们接诊的一名海地儿童盆骨碎裂,伤口不断流血,当时没有绷带,他们只好用三角巾把盆骨绑起来。

  除了设备缺乏,震后的海地连人手都很紧缺。作为外科医生的范宁,有时候也要主刀进行剖腹产手术。

  “能把我的孩子带走吗”

  无论是震前还是震后,海地的悲哀都令人动容,都要严重依赖国外的救援。

  “无国界医生”香港联络处的阿庭几年前在海地一家妇产医院短期探访。刚到那里时,她发现很多男人在医院里走来走去,后来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是病人的家属,只是因为听说这里有国外援助机构而来“碰运气”,希望能谋到一个差事。

  “有一个刚生下孩子的母亲,看到我们在逗她的孩子,就问我们"你们从哪里来,是不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能不能把我的孩子也带走啊?"”阿庭说。

  地震之后,很多伤者都不肯在医院里面呆太久,因为还要出去找工作,或者照顾家人。

  孕妇在空地上分娩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但是人们仍然十分惧怕余震。在一次余震中,孕妇们从病房中跑了出来。就在逃跑的过程中,一位孕妇分娩了。此后,孕妇们拒绝回到病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有些孕妇就在外面的空地上分娩。

  范宁在海地最后一天当班时,正好看到了海地的清晨日出,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海地的雨季就要来临,处理不好的话,疫情比什么都可怕。“一直到我走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接受防疫措施。”范宁说。

  从当地时间4月11日晚上开始,海地首都太子港开始下起了大雨。

  雨季来临“孕育”风险

  三个月过去了,海地从最初的阵痛中缓缓苏醒,伤员康复、寻找失踪人员等工作都已经开始,但是即将到来的雨季令救援组织再一次意识到了危急的情况。

  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是目前海地最常见的两大疾病。“无国界医生”紧急项目统筹卡琳·克莱尔说:“数十万灾民只在用塑料帆布搭成、摇摇欲坠的茅屋、帐篷或破烂房子里栖身,平均要几百人共享一个坑厕。栖身所、卫生、食水和医疗护理仍是最大的需要。雨季和飓风季节的来临,随时令灾民的生活环境更趋恶劣。在最近一轮雨水后,我们已看到很多营帐倒塌。帐篷的倒塌或营地进水,会迫使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要再次迁徙。”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CRC)海地联络官奥尔加·米切娃对此深有同感。三个月过去了,海地仍然有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在帐篷或者塑料布里栖身,生活无着,工作极其难找,严重依赖国际援助。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