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评论

废墟上升腾新希望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21日11:52
  玉树第二完小三年级学生更求然杰站在自己家的废墟上,背着书包。两天前,在碎石瓦砾中,更求然杰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面的课本、作业本、笔等一样不少。他高兴坏了,只要出门,就背着书包,“我很想去上学,我要好好读书,争取考出好成绩。”

  20日,清晨,太阳照常跃上山峦,金色的阳光照耀着玉树大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乡亲们,在大地震后,眼里闪动着不屈,闪动着坚毅。

  玉树灾区,废墟上升腾新的希望!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活下去”

  “哇……”20日,设在玉树州体育场的安置帐篷旁,传出了婴儿清脆的啼哭。

  奶奶抱着刚3个多月的孙女索南巴占,忙将奶瓶嘴放进小家伙的口中。爷爷扎西久美在旁边乐呵呵地看着。

  地震发生时,小索南巴占睡得正香,妈妈索南永青和两个舅舅在旁边聊天。突然,墙壁剧烈晃动。地震了!索南永青迅速弯腰抱起小索南巴占,往门外跑。这时,摇晃的房子倒塌了,走在前面的两个舅舅被房屋倒塌的气浪推了出去。砖石压向走在后面的索南永青,她躬下腰,将索南巴占窝在胸口,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扛起了凌空而下的砖石。

  两个舅舅马上返身过来,使劲扒掉压在妈妈身上的砖石。这时,索南永青已无法自己挪动,但却给身下的女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被抬出来,疼得哭出声来的索南永青问的第一句话是:“索南巴占怎么样?”经医生检查,索南永青严重受伤,多处骨折,但得知女儿毫发无损后,她露出恬静的微笑。母爱,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在灾区采访,我们天天听到这样的故事,时时被这样的故事深深打动。高原玉树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对突然而至的大灾和死神,打响了顽强的生命争夺战。“活下去,一起活下去!”这种坚韧和顽强,从灾区人民心底迸发出来。

  在安置帐篷内,医生正给布森打点滴,并发放药品。在地震中,布森肋骨骨折,背部和头部受伤。

  14日清晨,布森和妹妹、妹夫正在房内喝茶,妹妹的第三个孩子在旁边玩耍。地震发生,房屋在一瞬间倒塌,一下将4个人全压住了。

  砖石压身,锥心剧痛,布森没有呻吟。他使劲掀掉压在身上的砖石,爬了出来。马上,他去拉妹妹和妹夫。妹妹哭着说:“这下快死了!”布森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砖石碎块。但压在两人身上的东西太多,布森自己又已受伤,实在拉不动。

  在布森呼救下,两个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姓名的过路人马上跑了过来。过一会儿,两个邻居格桑久美和才旺东周也加入救援。终于,大家将砖石搬开,将双腿已断、已完全无法自己挪动的布森妹妹和妹夫背了出来。随后,他们又将妹妹三儿子拉了出来。所幸,孩子只受了点轻伤。

  记者20日见到布森时,他十分平静。“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活下去!”他说,政府给了安置帐篷和吃的东西,妹妹和妹夫已被送往成都接受医治,医生每天都会给他检查、输液、吃药,“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只是知道他们是真正的好!”

  坚韧往往创造奇迹。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4月19日17时许,青海公安消防总队派出的救援搜救小分队一行6人,在距重灾区结古镇10余公里的西哈嘎雅山半山腰的西航村倒塌的废墟内,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埋压长达129个小时的藏族妇女。129小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生命被埋在地震废墟中的漫长坚持,是爱心与死神顽强抗争的奇迹。

  来自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消息说,截至20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064人,失踪175人;截至18日10时,共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8863人,其中从废墟下救出7856人、救活6761人。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也会永远记住那些获救和施救的不屈身影,他们的英勇感天动地。

  “我有一个责任,就是要让大伙快乐地生活”

  在设于玉树州体育场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帐篷内,记者见到了尼玛茂吉。在玉树州藏医院工作的尼玛茂吉正在给汉族大夫和藏族伤者当翻译。她告诉记者,自14日以来,她一直在工作,给伤者看病,兼当翻译。

  她一直在谈伤员救治,只字没有说到她的亲人。直到记者轻轻地提了一句,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一声哽咽,望着远方,泪流满面。

  一个人生活在结古镇的尼玛茂吉平常主要与姐姐一起过日子。前些年,姐姐也去世了。这次地震中,姐姐的儿子、女儿及女儿的两个孩子,都不幸遇难。“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啊!”尼玛茂吉哽咽失声。

  然而,地震后,尼玛茂吉一直工作在抢救伤员第一线。面对伤者,她总是笑着安慰说:“一定要挺住,至少你还活着,就值得庆幸。”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在玉树这片灾难的土地上,我们见到了太多像尼玛茂吉这样的人,他们在痛失亲人的同时,用自己悲伤的臂膀扛起了更多人的安危。

  在结古镇扎西大同村的畜产品交易市场,记者见到村委会主任嘎玛文索,他正在组织分发救援物资。满身灰尘,声音有些嘶哑,伸过来的手灰黑黑的,创伤还未愈合。

  大地震中,嘎玛文索的父亲不幸遇难,大儿子和二儿子也被压在废墟下。然而,嘎玛文索顾不上去救自己的儿子,也顾不上料理父亲的后事。地震仅半小时后,村党支部立即召集十分简短的全村党员干部会,会议内容就两个字:救人。当天,嘎玛文索自己就用手挖,用肩扛,用脚顶,拼着命救出了3个人。

  地震至今7天了,嘎玛文索一直坚守在第一线,每天都工作近20小时,实在困得顶不住了,就窝在小车里打一会儿盹,饿急了就啃几口冷硬的烧饼。这些天,他一直没回过家,连看父亲最后一眼都没有顾得上。

  匆匆说几句话,嘎玛文索就被拉走了。他回头大声说:“我有一个责任,就是要让大伙好好地活着!快乐地生活!”

  在灾区采访,难忘人们家园毁灭、亲人失散的悲恸,难忘人们情牵友人、爱心如潮的温情,更难忘那些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扶持,那是对生命的尊重,那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希望。

  20日上午,记者在玉树州体育场,见到一个藏族小姑娘正在用双手拣拾地上的垃圾。她叫看着文毛,是玉树州民族中学高一的学生。自14日地震发生以来,看着文毛和同样在州民族中学读高三的二姐代青巴毛一直在做志愿者,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忙碌十五六个小时以上。

  19日傍晚,志愿者们接到任务,要去赛马场接4个伤者来体育场接受治疗。两个地方相距比较远,她们16个人带着4副担架,19时多从体育场出发,直到22时多才赶到赛马场。

  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步行这么久,疲惫是可想而知的。但志愿者们没有在赛马场耽搁片刻,就抬着伤员踏上返回体育场的路。让他们高兴的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司机,用自己的卡车载着伤员和所有服务的志愿者,一直送到了体育场。这时,时间已经指向深夜24时了。

  玉树,爱心的方向。目前,活跃在玉树的志愿者有数千名,他们来自青海和陕西、四川、广东、北京、河南等各个地方,包括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各个民族。

  一场仍在进行的伟大的抗震救灾,见证灾区人民的坚强与坚韧。玉树人民,用微笑面对困难,用坚强走向未来。

  “有政府帮助,双手也在,明天就有希望”

  20日清晨,行走在扎曲河畔,看见袅袅炊烟升起。灾区人民已经在满目疮痍的废墟边,支起锅,架起灶。灾区的新生活,就这样静静地,却是勇敢而顽强地向前走着。

  在结古镇西杭路的废墟上,白央在消防官兵帮助下,正从残垣断壁中搜寻一些可用的物品。粮食、桌子等被找出来的物品摆了一堆。“虽说值不了几个钱,可总是居家过日子的事。”白央说,“有政府帮助,双手也在,明天就有希望”

  在灾区,有些受灾群众选择留在自家废墟旁,还有人从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生活有保障相比,返家的生活有着太多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归家的渴望。正在结古镇接受治疗的玉树县巴塘乡受灾群众索南文毛告诉记者,这次地震她家房倒了,有2人遇难,2人受伤,其余没受伤的人全部留在家中,“家不能丢,而且一定要建得更好。”

  20日,从河南来的王久如又打开他那家“喜梅蔬菜瓜果店”的大门,开始做生意了。苹果、梨、辣椒、芹菜、鸡蛋等一应俱全。王久如告诉记者,他的商品绝对不涨价,周边老乡的确有需要,他们还会帮衬一下。谈到未来,王久如还是准备继续在玉树呆下去,“我相信新玉树会更好。”

  乐观、自信、豁达,这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玉树高原人的天性。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一往无前、坚韧地把日子过下去、过得更好的人们。

  19日,玉树第三完全小学恢复开课。清晨,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相互拥抱在一起,手拉着手久久不愿松开。虽然还有余震发生,到处都是危房,可洛达杰还是送两个孩子来上学了,他说:“孩子的学业不能耽搁。即使什么都没有了,咱还有人!”

  今年40岁的白公,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上学环境,3年前特意从囊谦县搬到了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这次地震,白公自己在地震中被垮塌的房子压断了左腿,有两个孩子受了伤,还有一个孩子不幸遇难。

  地震后,令人意外的是,白公拒绝了有关方面将其转送到大城市医院治疗的安排。他告诉记者,他想先回到囊谦县老家治伤,慢慢好起来后,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们念书,让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旁边,他11岁的儿子、在玉树第三完小读书的才仁松保懂事地替父亲揉着肩膀。

  玉树县尤其是结古镇毁坏太严重了,恢复元气,需要相当艰难的努力。可记者在灾区采访,从省到州,再到县到镇,人们都说,要科学决策,最终建设一个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仿佛为了印证他们的决心,结古镇街边的树木,已经绽放新芽,经过这么大的灾难,仍然在不屈不挠地生长着。绿意,开始在高原弥漫。

  20日17时,玉树州体育场内,10名来自三一重工的志愿者正在紧张忙碌着,两排崭新的活动板房已进入收尾阶段。志愿者曹洪伟告诉记者,这些主要用于医疗的板房将于20日晚建成,21日,他们将去为学校建活动板房,紧接着将再为受灾群众建设活动板房,“希望受灾老百姓尽早住进板房,开始全新的生活。”

  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琅琅书声远远传来。“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里的人们将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