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因病入院 > 09萨马兰奇消息

萨马兰奇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时参加奥运难题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2010年04月21日15:03

  2005年12月26日讯 与过去电视或照片上的印象相比,萨马兰奇先生显然显得老了,但依然神彩逼人、虽老而健。他轮流用法语和西班牙语回答我们的问题,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畅谈近一个小时毫无倦意。在谈话中,他对中国依然是那么钟情,他仍然期盼着在2008年时到北京去看奥运……

  萨马兰奇现在除了是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之外,还是西班牙最大公益性银行拉凯沙的名誉总裁、西中论坛西方主席(中方主席是胡启立)。我们的访谈就是在拉凯沙银行的专门为他保留的办公室里进行的。

  “3月21日左右”,萨马兰奇说,“我将去上海,出席并主持中西论坛会议。”我们当即邀请萨翁顺便来参观文汇报社,他很高兴接受邀请。“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他的秘书玛特拉·卡尔特娜在一旁补充说,“要尽快安排,否则就可能排不上了。”

  萨马兰奇曾经4次到过上海,每次到上海,他看到的总是一个和以前不同的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上海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窗口,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奇妙的”。萨翁将看到的2006年的上海会给他怎样的新印象呢?

  据萨马兰奇的秘书介绍,萨马兰奇先生每天的日程都很满,他是拉凯沙的名誉总裁,工作多是礼节性和荣誉性的,主要是会见朋友,出席会议,与此同时,萨马兰奇也在关注着西中之间的政治与经贸、文化与体育等各个方面和领域的交往。“过去西班牙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主要责任在西方。西方没有及时认识到中国崛起的速度和意义。但现在不同了。西班牙正在急起直追。希望西中关系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关系,已经是西班牙朝野的共识。我将为此而尽绵薄之力。”

  萨马兰奇每天坚持早晨7点半起床,进行45分钟的早锻炼,然后他就会来到自己位于巴塞罗那的拉凯沙总部大楼22层的办公室,下午他还会在另一处私人办公室办公。尽管已经退休,但他仍然是一个大忙人,而且不仅仅在西班牙社交圈内,还包括在全球上流社会……

  “萨马兰奇”这个名字,仍然是一个传奇……

  等待奇迹出现 奇迹真的出现

  萨马兰奇作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是很多记者期盼能够采访的对象。早在前往西班牙之前,我心里就曾动过这个念头,但后来很快就自行打消:一是要采访这样的世界级名流没有半年一载的联系和要求恐怕不会有结果;二是虽然萨马兰奇名声显赫,但毕竟退休了。退休了,也就从公众视野淡出了,他还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吗?然而,幸运的是,情况很快就有了变化。

  我们飞抵马德里的翌日,报社给我们指示:因胡锦涛将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因此必须设法采访这位世界体坛的传奇人物。这时距胡主席到访不到一周。再加上其中有一天是西班牙假日,我们的实际工作日只有四天。我们还有时间在这四天里联系采访到萨马兰奇吗?而且,尽管萨马兰奇已经退休,但他的头衔并不少:除了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外,萨马兰奇还是拉凯沙公益银行名誉总裁,还担任着西中论坛的西方主席……他能在这四天里抽出时间见我们吗?

  人所未知的“西班牙高效率”的神奇,这时开始令我们吃惊,并令我们钦佩……

  我们设法打听到了萨马兰奇作为奥运会终身主席位于瑞士的奥委会办公室的电话。然而接连致电,都是电话录音留言。无奈,我们只好将我们是谁、要求采访萨马兰奇的理由、以及我们准备见报的时间都在留言里留下了,并把我们的联系方式也留下了。当时我们心里完全没有底。一般来说,这种留言电话很难会起作用。然而我们多次致电都没人接,我们又忙着采访其他事物,只好“等待奇迹出现”。没有想到,就在当天傍晚,当我们忙完各种采访疲惫不堪地回到旅馆时,第一个“奇迹”真的出现了:我发现我的手机里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未接来电。我一听留言,不由得惊喜万分,是萨马兰奇奥委会办公室打来的。他们声称已经将我们的采访要求转至巴塞罗纳萨马兰奇的私人办公室,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请我们立即致电巴塞罗纳,与萨马兰奇的私人秘书玛特拉·卡尔特娜·玛蒂耐兹联系。但这时已经晚了,我们电话打到巴塞罗纳,已经没有人接了,他们已经下班了。西班牙的作息时间是特别的:上午九时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14时,然后便是午餐和午休时间,一直到17时。在这段时间是找不到任何人的。而从17时开始,一般办公室也就工作到19时便不再有人。会不会因此而耽误?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直到第二天早上与玛特拉·卡尔特娜联系上以后才算松弛下来。

  玛特拉·卡尔特娜非常热情,“因为萨马兰奇一向对来自中国的任何请求都非常热情回应”,她说。她听我们介绍完我们的情况和要求后说,萨马兰奇只有10日上午10时能够接待我们30分钟。正当我们在犹豫两天之内是否能够买到马德里到巴塞罗纳的飞机票时,第二个奇迹出现了:玛特拉·卡尔特娜建议我们搭乘马德里和巴塞罗纳之间的“空中之桥”前来采访。“你们只要在8:30分左右赶到机场,然后搭机约1个小时以后来到巴塞纳罗。从机场叫出租车,大约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萨马兰奇位于拉凯沙银行大楼内的私人办公室。”

  放下电话,我们仍然有点将信将疑。我们打电话给西班牙航空公司订机票,对方的答复是同样的:最方便是搭乘“空中之桥”,随到随乘,不需等候,不需预定座位,在机场买票,当场登机,就像搭乘公共汽车一般。我们决定来试一试这“西班牙效率”。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往机场。果然,“空中之桥”效率惊人,随到随买票随登机,高峰期间几乎每十几分钟就有一班飞机。9:30分后我们就已经来到巴塞罗纳机场。当我们坐出租来到拉凯沙银行接待处,还未开口,一位接待人员已经手持为我们办好的入门证恭候多时。乘坐电梯直上22层,玛特拉·卡尔特娜已经在等我们。10时整,我们步入萨马兰奇的办公室……

  心中期望北京获胜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期一天一天地在接近。我们都还记得,在您还担任着奥委会主席的时候,在对北京申办2008年的报告上,奥委会的评价里有一句话:北京奥运会将为人类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您是否还记得这句话?您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何期待?

  萨马兰奇:我当然记得很清楚。我至今仍然坚信,北京2008将会非常成功。成功将会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在体育领域,中国运动员所获的金牌数将很有可能会超过美国而占据第一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极其热情的支持,我毫不怀疑008年奥运会将会以其特殊的成功而载入史册。

  记者:对此,中国人民至今对您充满感激之情。

  萨马兰奇:不必感谢我,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我担任西班牙驻莫斯科大使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令我着迷。我至今对我能够向中国伟大的射击选手许海峰颁发中国人得到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而感到高兴。这也是我担任了奥委会主席之后颁发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我要把这件事告诉贵国主席胡锦涛先生(接着,萨马兰奇就许海峰名字的准确发音求教于我们,还认真地念了好几遍)。

  1980年我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所做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在恢复中国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之后,完成了一个创举:即让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奥运会。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一个中国、而大陆和台湾的运动员都能参赛的难题。后来很多国际机构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没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奥运会就是不完整的。而中国也确实给国际奥委会大家庭带来了很多精彩的镜头。中国运动员的出色成绩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2001年我在莫斯科退休前,由我亲自宣布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真是令人兴奋的事。

  记者:确实,很多人说,在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失败后,要是没有您本人的支持,恐怕不会那么快就从失败中重新再投入新的申办……

  萨马兰奇:应该说,北京在2000年申办失利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2008年的北京显然是2000年的北京所无法比拟的,要强得多。无论是从场馆建设,还是其他各个方面,2008年的条件要好得多。我还是要重复一遍,我坚信中国能够组织成一届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奥运会。中国人民对2008年的期盼是如此之热烈,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而当中国人民全力以赴的时候,他们是会创造奇迹的。

  记者:很多人说,当时中国其实就差一票。如果北京和悉尼得票相同的话,您一定会投中国北京一票吗?

  萨马兰奇:在我担任奥委会主席一职以来,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投票。当时北京与悉尼的竞争确实很激烈。我们也做了双方得票相同的预案。在这种情况下我确实是会参加投票。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要投下的,将是一张空白票。因为我要让委员们来决定他们究竟准备让哪座城市来举办下届奥运会。我要让他们想清楚他们要选的是哪座城市。当时还决定,如果仍然无法投出结果的话,我就会要求休会十五分钟,让所有的执委会委员都冷静下来,再用自己的理智去投这一票……当然,这一切事实上都没有发生。但我心里确实一直是期望北京能够获胜的。

  记者:在奥运会历史上,兴奋剂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运动员。在您看来,奥运会是否有可能从技术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萨马兰奇:兴奋剂问题一直是国际奥委会的心头大患。在我主持的十届奥运会上,曾经发生过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兴奋剂事件,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也没有能挣脱兴奋剂的“毒手”……但是,我们能够打赢一场、数场反兴奋剂战役,但却很难真正说打赢反兴奋剂这场战争。因为利益的诱惑力太大,技术的更新太快。兴奋剂问题仍然会继续困扰奥运会赛场,这是令人遗憾的……

  明年三月将来上海

  记者:曾经有记者——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记者,经常发表文章和书籍,声称奥委会委员们是“体育贵族”,利用这项神圣的运动中饱私囊……

  萨马兰奇:你指的可能是那两个写了《五环先生》的英国记者……遗憾的是他们说的并不是事实。他们对我本人的许多攻击都是莫须有的。还有一些媒体自始至终就对奥委会持攻击态度。好在还有更多的记者还是公正、客观的。他们对奥运会,对奥委会和对我本人都写过大量正面的报道。事实上,一个西班牙人,担任了21年的奥委会主席,主持了十届奥运会,使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在全世界得到空前的传播,这样的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但对于一些英美媒体来说,却是不太舒服的事实……

  记者:确实,但如果到中国去走一趟,您就会发现,您有十三亿热爱您的东方朋友……

  萨马兰奇:我明年三月份就要再赴中国访问。我要到上海去主持西中论坛年会。届时我还会拜访一些老朋友,看看上海的变化……

  记者:如果请您一句话来概括您自己一生的话……

  萨马兰奇: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一生感到非常满意的人。我曾经梦想当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这个愿望实现了……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