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暴雨拷问城市规划理念 何时才能不让水浸街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4月23日09:09
昨日,暴雨从一早开始冲刷羊城,以往每逢暴雨必淹的岗顶在BRT工程完工后没有再次遭遇水浸街的尴尬,BRT车辆和其他社会车辆得以正常行驶。王亮摄

    昨日,暴雨从一早开始冲刷羊城,以往每逢暴雨必淹的岗顶在BRT工程完工后没有再次遭遇水浸街的尴尬,BRT车辆和其他社会车辆得以正常行驶。王亮摄


梅园新村段积水深达60公分,小车被困原地3小时。  南方日报记者徐剑桥摄
梅园新村段积水深达60公分,小车被困原地3小时。  南方日报记者徐剑桥摄

  ●水务局:185项水浸街改造点均经受住此次强降雨考验

  ●现场:新的“水浸黑点”暴露

  ●问题:排水标准要定多高?

  昨天早上,广州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一场雨。记者从广州市三防部门获悉,截至昨天14时,广州全市共发生12处主要的水浸街。相比去年同量级的暴雨,水浸点减少了,尤其是“老重灾区”岗顶几乎没有发生水浸。来自广州市水务局的消息称:“今年已完成的185项水浸街改造点均经受住了此次强降雨的考验。”但此次暴雨同时也暴露了新的“水浸黑点”,如扬箕村地区。

  广州水浸街治理“仍需努力”

  同量级暴雨下,水浸点有所减少。

  昨天凌晨起,广州市普降大雨到暴雨,8时20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0时,暴雨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

  昨天早上7点多,雨还没有下来,广州市水务局的一些负责人就赶到水浸的“老重灾区”岗顶,查看抢险的准备情况。去年汛期第一场暴雨让岗顶“淹成河”,市民和媒体一片责难声。那次尴尬让水务部门的官员们“刻骨铭心”。

  从早上8点起,大雨渐成瓢泼之势。新建成的岗顶泵站内,工人打开了第一台排水泵。眼看着就要涌出路面的雨水,在3立方米/秒的强力抽排下,被引入猎德涌排走。一个上午,整个岗顶地区除了新赛格大厦旁边的小巷子出现了10厘米积水外,无水浸发生。

  广州汛期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至中午11点,雨势渐收。来自广州市三防部门的消息称,昨天市区路面局部出现内涝积水,全市共发生12处主要的水浸街,其中扬箕地铁站、梅东路、梅园新村的水浸较为严重。

  从今日8时至11时,全市228个在线自动雨量站中降雨量超过50毫米(暴雨至大暴雨)站点有28个,市区平均降雨量37.82毫米,最大降雨出现在沙河涌上游耙齿沥水库,3小时降雨达100.5毫米,沙河涌沿线各地均出现了暴雨至大暴雨的降雨过程。在记者的印象中,去年该量级的暴雨下,广州的水浸报告要更多一些。广州市排水设施管理中心主任谭东平告诉记者:“从水浸报告总量来看,确实有所减少。岗顶等重灾区水浸也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

  不过,水务部门和三防部门的官员们仍然乐观不起来。下午2点,雨已经停了将近三小时,市三防、水务的负责人关在会商室里,紧张地盯着监控屏幕。上午白云区局部地区降雨达到104毫米,导致沙河涌水位暴涨;河水滚滚而来,到了下午,下游的扬箕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水浸。此外,广州大道北梅园新村地区也出现了80厘米的积水。以往,这些地方发生严重水浸的几率并不高。

  “我们还在分析原因……”谭东平说:“现在看来个别地区还是有问题。”

  老“黑点”解决,新“黑点”又来

  “去年‘3•28暴雨’是汛期第一场雨,岗顶严重水浸,我们像是头上挨了一闷棍。”广州市水务局一位负责人说,有了去年的“教训”,今年水务和三防部门备战汛期可谓“如临大敌”。

  从去年起,广州市投入9亿元,重点整治全市228个“水浸黑点”。据了解,改造之前,广州85%的地区排水标准仅是一年一遇。这次广州市改造的水浸点,普通地区是按照2年一遇的标准,重点地区是5年一遇的标准。2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大约能够抵御58毫米/小时的短时强降雨,5年一遇的大约能抵御69毫米/小时的短时暴雨。改造中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提高排水管径、清理下水管道、增加路面排水口,等等。在岗顶这样的“重灾区”,还克服征地拆迁的重重困难,新修建了一个460平米的排水泵站。

  除投资9亿改造水浸街之外,水务部门还详细部署了汛期抢险方案:市、区两级成立专门的防汛抢险队伍;110治安视频24小时对准中山一立交、天河立交、岗顶、东风路等200多个重点地段进行监控,一旦遇到防洪排涝预警状况,马上派出抢险队及时展开抢险工作。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大量建设工程改变了地形地貌或排水设施现状,给城市排水也带来不少挑战。去年中山大道修BRT,施工单位把华师路段的地下排水管挖坏了,使得该段管网无法正常发挥排水功能。现在中山大道路面刚刚恢复,政府也不忍心再次开凿路面。一旦发生险情,水务抢险队员只好用一根明管把水引到下游管道排走。类似的例子还有发生水浸的扬箕地铁站,过去那里根本不是水浸点。

  暴雨拷问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每年汛期,广州许多市民都饱受水浸之苦。在投入了巨资整治之后,市民是否可以期待广州今后不再水浸?在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首先是排水标准要订多高的问题。”谭东平说,“城市排水标准高,固然可以减少水浸,但标准越高,建设成本也就越高;还要考虑用地问题,很多老城区狭窄的内街根本放不进太粗的排水管。所以说,排水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

  广州市水务局一些官员认为,城市排水标准不可能无限提高。极少数地区在极端天气下发生水浸,只要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他们更倾向于采用临时抢险等“非工程措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频繁开挖道路、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硬塞进更大的排水管。不过,有官员向记者表示,在可行的范围内,他们希望未来逐步将广州市城市排水标准提高到五年一遇。

  水浸拷问的不仅是水务部门的智慧,还有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随着城市建设“大干快上”,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换来的是越来越密集的楼群、越来越高的城市“硬底化”。过去,土壤和水塘能够纳水;而现在,一下雨90%的雨水都要进入排水管网,依靠人工管网完成输送过程。

  “人是不是对自己的能力太自信了?”市水务局一位官员曾对记者说,“我们不可能依靠人力解决大自然的问题,比如,下雨-土壤吸收雨水-蒸发或通过地下水进入河流,这是一个自然过程,现在却完全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怎么能够做到?”

  据了解,为逐步缓解“硬底化”带来的城市排水问题,水务部门正在部分新修道路和学校、广场推广透水砖。不过,现对于快速的城市建设,这样的尝试或许远远跟不上形势变化的脚步。

  南方日报记者曾妮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静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