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封闭管理村庄系上访者聚集村 村民称封不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8日07:54
  人口倒挂村庄警情高发、环境情况差,已成为治安工作的瓶颈。北京警方由此推行封闭化管理村庄的模式,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寿宝庄村以试点的身份,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将“村庄”升级为社区的管理模式,会给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此前曾短暂“封村”的老三余、寿宝庄村又能否“经得住长久考验”,本报对此调查。

  短短两天,原本默默无闻的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村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一切,只因一项措施的出台:作为流动人口倒挂村,警情高发、环境和治安情况差,将实施封闭式管理。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封闭部分路口、村内人员车辆进出持证。

  措施一出台引来学者、网友等多方质疑:“封闭式管理无异于有罪推定”、“以证管人不够人性化、村庄不是看守所……

  官方表示,措施本意是将原本开放的自然村经人为合理改造,上升为封闭式的社区管理模式。

  五年人口倒挂10倍

  自从南城改造之后,老三余村以北很多地区开始拆迁,城里租楼房的价格高出村里几倍。

  老三余村靠近南五环,六七年前,耕地种菜是村里人主要经济来源。那时,本地人比外来户多。村周边企业里的二三百人是打工族,是外来户的主要群体。

  老三余村党委书记王长祥回忆,几年前,通村的公交车只有369路。

  该村所属金星派出所副所长张闯说,自从南城改造之后,老三余村以北很多地区开始拆迁,使流动人口生活成本提高,城里租楼房的价格高出村里几倍。不到百元的房租,使该村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聚集。

  王长祥说,随着485、957、954路公交车通村……老三余村人多了,也热闹多了。

  如今,老三余村共有约7000人,本地人口只有612人,倒挂达10倍。在王书记的印象中,这变化只用了5年时间。

  “抢盖”租房致富

  “租房很挣钱,房多赚得就多。”村民们逐渐放弃务农,出租房屋,成为家庭收入的支柱。

  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着加盖房屋,村里流行一个词:“抢盖”。

  王长祥说,2004年以前,村里只有6户有二层小楼,现在,盖楼房的不低于50户,光去年盖二层楼的人家就有38户。

  “租房很挣钱,房多赚得就多。”多名村民说,村民们逐渐放弃务农,出租房屋,成为家庭收入的支柱。

  村民老马出租10间房,每间每月租金200元,租户基本是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

  王长祥说,村里185户村民,有180户都出租房屋。光是租房,村民们一年收入不低于500万,每户平均年收入超3万。

  村民们的印象里,从去年开始,村里的房价至少有过两次成规模的上涨。

  流动人口剧增,也刺激了当地的商业繁荣。村民们称,过去几年,村里主街上只有寥寥数家店面,最近两年,店面增加的速度特别快,现在是一家紧挨一家。

  一周七八起盗窃

  以前村民家都夜不闭户,现在很多家都装了两道门锁。一周内也曾发生七八次溜门撬锁。

  金星派出所副所长张闯称,为了出租牟利,当地村民大量搭建违章建筑,甚至在菜地上都盖房。流动人口剧增,村委会管理力度不够,造成村里的“脏乱差”,各类纠纷的案件比较多。

  村里配套设施也开始吃紧,王长祥说,几年前,家家门口一个垃圾袋,人工清理很容易,每年费用也就5万元,现在垃圾箱、垃圾车都用上了,每年费用不低于30万。

  王长祥说,以前村民家都夜不闭户,现在有的人家都装了两道门锁。即使这样,一周内也曾发生七八起溜门撬锁的案件。

  村民们坦言,老三余村还是“上访聚集村”。

  多名村民称,过去老三余的村民上访告状是出了名的。近几年有了新变化,连外地来京上访告状的人,逐渐在该村形成聚集群体。

  “开始只来一两个人,随后越聚越多,很多上访者甚至慕名而来。”一名村民说,这里交通方便,租房便宜,“同行”分担房租,群居住上下铺,“在一起还能交流经验。”

  这种说法得到村委会人员的证实。

  “容易筛出违法人员”

  封闭管理,租户须三天之内到属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并补办出入证才能落户该村。

  “很多人今天来住,明天就走,不到当地派出所办理证件,使出租房内藏污纳垢。”派出所副所长张闯说。他称,村里流动人口春节回家过年,由于村里管理跟不上,很多小偷趁机进到没人的家里盗窃。今年大年三十,老三余村还有两家人被盗。

  张闯称,实施封闭管理模式,租户须三天之内到属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并补办出入证才能落户该村。“这样很容易将违法人员筛出来。没有他生存的空间,居住的秩序也会好。”

  今年初,大兴区政府确定推行“村庄封闭化管理”模式。

  “封闭管理”对老三余村并不稀奇,村民们称,早在北京奥运会、去年五一、十一前后,该村就曾“封闭”过。

  这次不同的是,村口史无前例地建起一排崭新的工作室,15个通村出入口将封闭13个,夜里只开一个正门,村里人凭出入证才能进入等。

  4月25日,老三余村开始试行“封闭化管理”。

  “封村”影响村内生意

  村内一家超市人员称,“封村”后客流量减少三分之一,“指望一个村的客流,肯定亏损。”

  “快干不下去了。”昨日中午,老三余村内市场,商户赵明(化名)把蔬菜摊挂起布帘,低头猛吸烟。

  这个市场有20多个商户,他们说“封村”前附近很多地方的人都来买东西。

  去年5月,河南人赵明和哥哥开始在市场卖菜,“买菜的人很多,都忙不过来。”他说。

  去年国庆,村里封闭管理了一段时间,加上房屋租金涨价,外来人员走了一大批。市场的生意暗淡了很多,他哥也干脆转行给别人送货送水。

  如今,赵明又开始犯愁,索性先停了业。“看封村之后的客流,再考虑是否营业。”

  卖熟食的老王担心,“封村”后村外人员来不了市场,每月1000元的摊费都挣不回来。

  村内一家超市人员称,“封村”后客流量减少三分之一,“指望一个村的客流,肯定亏损。”

  “我不办出入证。”租住在老三余村的王先生说,不担心没证无法进村。他指着村外的大棚说,不能从门里进就绕,总能进来。

  王先生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上访者,他在该村租下一间平房,除了自住还租给其他上访人,做“二手房东”。

  他透露,现在村子里还住着不少各地上访者,大部分都没有办理两证。“查得挺严,很多人会暂离村庄。”几名上访者认为,所谓“封村”,就是撵上访的人,怕他们闹事。

  “封不住,管不了”

  “老三余村四通八达的,人想进来肯定能进。人家要找个亲戚找个朋友的你还能不让人进啊。”

  对于村里封闭化管理,本村村民并不像外地人反应强烈,记者采访十余户村民,他们均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封不了多久”。

  昨日下午,该村的主入口,记者驻足约10分钟,出入数十人,保安只对几人上前盘问。该保安说:“很多本村人我都认识,流动人口中有很多都是熟脸,不用查。”

  “管不了。”多名村民说,以前“封村”都是临时的,并“没什么影响”。村民陶先生家的出租屋,在去年国庆期间还是人来人往。

  “老三余村四通八达的,哪都通,人想进来肯定能进。人家要找个亲戚找个朋友的你还能不让人进啊。”村民说。

  派出所副所长张闯表示,推行“村庄封闭化管理”,城管、工商、公安局、综治派员进驻村,成立了综合治理中心。还会完善巡防队伍,工作会进入绩效考核,督促他们坚守岗位。

  他称,推行这种模式前,村里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也遇到不理解的声音,有些家里有车的村民,提出无地停车带来的不便。对此,村里将规划公共车位解决。

  同时,由于村和村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西红门镇进行封闭管理的16个村中,有的四个村连着的,如新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将设立“中心警务站”管理,而如老三余村、寿保庄村这样独立的村子,进行综合治理中心的封闭式管理。(本报记者 李天宇 刘洋 实习生 陈伟 邓雨露) (来源:新京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