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废墟上大写青川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05日06:48
  ——青川县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历史常常以大灾大难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在灾难中崛起写下绚丽篇章。——题记

  五月的青川,阳光明媚,生机盎然。一排排农房拔地而起,村民安居;一所所学校美观漂亮,书声琅琅;一个个卫生院新建落成,设施完善;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宽阔平坦;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富民增收……震后一年多,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青川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8年5月12日,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几乎将青川摧毁:全县4821人遇难;1.5万人受伤,房屋垮塌130余万间,全县25万人居无定所,基础设施全面瘫痪,产业“全军覆没”,部分集镇夷为平地,整个灾害损失500亿元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广元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人民的倾力援助下,青川县委、县政府带领25万青川人民,发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自立自强、不胜不休”的抗震救灾精神,在灾难中坚强挺立,在困境中坚定前行,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大无畏气概,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共建美好新家园,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时代新篇章。

  再大的地震,都震不垮青川人不屈的脊梁;

  再大的困难,都无法阻挡青川人前行的脚步。

  青川人用勇敢和坚强、拼搏和进取在废墟上大写青川。

  柳桂华 文/图

  设施重建强化基础保障

  灾难,制造毁灭;灾难,也带来重生。

  重建美好家园,推动科学发展——这是青川人面临的历史责任,也是对灾难最有力的回答。

  地震使青川的基础设施全面瘫痪,但青川人很快在废墟上坚强站立起来。

  去年8月30日,青川县39所新建学校整体移交;

  去年9月4日,青川县35所卫生所、卫生院全面投入使用;

  今年3月20日,全省最长的公路隧道——青川酒家垭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今年4月23日,连接川、甘、陕三省的青川县井田坝大桥正式竣工;

  今年4月28日,投资5.1亿元的浙川大道正式建成通车;

  ……

  有青川人民的坚强奋起,有浙江援建者的倾力援助,青川基础设施重建捷报频传。按照标准化、全覆盖的原则,实施基础设施重建,所有乡镇都建起标准化的学校、卫生院、供水站、垃圾处理场;村村都建有活动场地、卫生站、供水工程、垃圾收集房,通村公路通畅通达,通乡公路年内实现黑色化;电网改造全力加快。与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一道投入3亿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恢复重建道路193条1013.9公里,桥梁66座5429延米,漫水桥92座2791延米,隧道1座2.3公里,彻底改变了青川“晴天河当路,雨天路成河”的历史,让青川人常说的 “一眼看得穿,一走要半天”永远成为历史。切实解决了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过桥难、运输难等一系列问题。

  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从“民急民盼”向“较好保障”的重要转变。

  该县板桥乡青沟社村民周怀金、李成果等农户争相告诉笔者:“以前去赶场要走七八公里的山路,卖山货或买日用品全靠肩挑背扛,现在道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都买了摩托车,出行、运输方便得很。”

  住房重建确保群众安居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民以居为先。”

  青川县与援建方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突出民生根本,把住房重建作为头等大事。

  为帮助群众解决农房重建资金困难,青川县推出一系列特别措施,实行“多条腿走路”,强化政府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凡建设穿斗木架结构、钢木和轻钢结构房的,在开工时就全额兑现补助资金。强化浙江援助资金的催化作用,浙江援建有6亿元资金,用于青川农房重建,在贷款贴息、沼气、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农房建设;强化社会资金的聚合作用,通过红十字会、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等爱心捐赠,加快600户特困户的农房重建进度。强化银行贷款的放大作用,成立永生担保公司,首期投入资金5000万元为 “药引子”,为每户贷款担保1万至3万元。与此同时,县农行、农村信用社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程序。县农村信用社已发放农房重建贷款3亿余元。与此同时,农房重建中实行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统一风貌,在全县形成了小青瓦、灰白墙、人字顶、踢脚线、木栏花窗的川北民居特色。突出“两建、三化、四改”,狠抓设施配套。去年末,全县5.6万农村重建户建成入,住0.7万维修加固户均已全部完工入住,实现了住新房、过新年。

  凉水镇凉华村村民赵仕凯投资16万元新修了两楼一底的楼房,早在2009年8月他就搬进了新居。赵仕凯说:“地震让我们房屋全部垮塌了,没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没有各级干部的关心支持和全力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住进新房。感谢党和政府!”赵仕凯一家现在还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城镇住房建设中,该县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修复加固和重建相结合,统建和自建相结合,注重防震减灾和建设质量,全面推行统规联建、自建模式。全县1.66万户城镇住房全面开工,完工71%。农村集镇居民5月底能基本入住。县城6655户住房建设,已有340户入住廉租房、安居房,2121户入住维修加固房。此外,县上采取政府代建、租住房、修建保障性住房等办法,确保1324户困难群众居有其所。

  截至目前,青川县城4个安居小区2168套安居房和廉租房已全部结顶,即将交付使用;2335套自建联建房、60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

  在青川县城东山安居小区,65岁的乔庄镇居民袁昌林去年底就住进了新房,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修的安居房。过元旦时,他特地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心声:“过元旦,住新房,牢记共产党;过春节,吃年饭,感谢好政策”,这是袁昌林老人的肺腑之言,也是搬进新居的所有群众的心声。

  产业重建加快富民步伐

  “产业重建,增强可持续发展功能,按照"强二优一兴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次产业逐步实现从 "一产独大"向"互动发展"的重要转变。”广元市副市长、青川县县委书记吴连奇如是说。

  县委、县政府确定产业重建的思路后,紧接着便是一系列全方位、大力度的举措。抓园区、建基地、做特色、促加工、创品牌,全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在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川浙产业园、竹园黄沙坝工业园16个项目正式落地,引进投资21亿元,建成后可形成50亿元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投资20亿元完善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全面启动建设20平方公里竹园经济开发区,推进矿产品、农产品、新型建材精深加工,新建的浙商产业园、锰产业园引进项目13个,投资15.5亿元,拓展发展空间。按照“一村一品、多村成片”、“一乡一业、一业成带”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引擎;建立竹园物流基地;加快创建唐家河、东河口AAAA景区,打造了金子山至唐家河乡村旅游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金子山至唐家河生态旅游渐入佳境,青溪镇阴平村闫家居业主闫恩华说:“地震后,我们很快修建房屋,开起了农家乐,仅去年一年收入就达20余万元。”

  三锅乡东河口村村民张志平、黄坪乡枣树村李玉明等靠发展袋料香菇和农家旅游,纷纷走上了富裕路。去年,张志平、李玉明等农户都买了私家车。

  灾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青川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快速回升,发展良好,后劲增强。2009年,青川在全市实现了“八个超过”和“六个增速第一”。即全县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一般预算外收入超过市上下达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产业增加值、二产业增加化零为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六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年GDP实现13.6亿元,增长15.8%,总量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6亿元,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4亿元,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32.7%和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6:23.0:41.4调整为33.8:25.4: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17元,增加10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4元,增加308元。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1.0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扭转了因灾下滑势头,增长了176%;金融机构贷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7.4%和82.4%。招商引资成功签约项目32个,到位资金11.3亿元,积极承接浙江产业转移,引进浙江工业项目14个。

  数字见证辉煌。青川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说:“震后一年多来,青川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快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超预期,财税金融实现了高效益,改革开放实现了快节奏。”

  城镇重建助推城乡统筹

  重建不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

  “以城镇重建为契机,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奠定跨越发展新基础,展示灾后恢复重建新形象。”这是青川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共识。

  在城镇重建中,青川县在援建方的全力支持下,科学构建“一城四镇”城镇体系,促进城乡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统筹城乡逐步实现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转变。

  去年9月8日,省委主要领导视察青川时指出:“早定心、早安心,集中力量抓好县城原址重建。”至此,县城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帮助下,青川县委、县政府迅速完善规划,合理避让3条断裂带,科学治理3大滑坡体,全力破解县城危房拆除、板房腾挪、老城修复利用等难题,拆除拆迁57万平方米,腾挪板房9000余间,78个项目已开工71个,县城建设快速推进,省委主要领导今年3月19日视察县城建设时予以充分肯定。

  坚持“功能完善、设施提升、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原则,全县70%的乡场镇基本建成,其余乡镇场镇建设任务完成80%以上。

  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先导,全面加快农村“三建四改”,重点打造133个示范村点,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五带五园”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十镇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形成了凉华、枣树、阴平、砂石、江边等一批示范新村。凉水镇凉华村等新村建设模式,得到国家领导肯定。

  低碳理念建设生态青川

  青川县因“其水清灵”而得名。

  地震后的青川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为还一片青山绿水,青川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五园五带”建设。提升板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三锅现代农业园区、白龙湖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油橄榄产业园、蒿溪茶叶产业园,建成72个特色产业示范片。新发展茶叶4000亩、核桃3万亩,管护油橄榄2万亩,年出栏小家禽500万只、生猪25万头,投放鱼苗7.5万公斤,水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新发展黑木耳200万棒(袋),总量达1000万棒(袋);袋料香菇总量达到3300万袋,竹荪规模达到4000亩。新建工业原料林6万亩、山珍原料林5万亩、经济林4万亩。

  为有效保护森林植被,青川县特地引进5万方俄罗斯木材建房。与此同时,实施人工造林24万亩,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5万亩;实施飞播造林20万亩;完成300公里路网、230公里水系绿化,建设生态庭园1.7万户;185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倡导全民低碳生活,实行以奖代补,在3万农户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新建沼气池1.6万口。

  山更清,水更绿,天空更蔚蓝。震后的青川依然美丽。

  对于一年多来波澜壮阔的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吴连奇用六大转变来概括:“受灾群众实现了从过渡安置到安居安定的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从"民急民盼"与"较好保障"的转变;三次产业逐步从一产独大向互动发展转变;统筹城乡实现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震后青川逐步实现从满目疮痍向秀美山川转变;干部群众逐步从知恩图报向感恩奋进转变。”

  六大转变看成果,风雨过后是彩虹。

  凝心聚力抓重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建设美好新青川。25万青川儿女正以必胜的信心建设新家园,开创新辉煌!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