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高盛诈欺门名誉扫地 巴菲特力挺缺乏公信度(图)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0年05月05日14:58
“股神”巴菲特近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力挺陷入“欺诈门”的高盛集团
“股神”巴菲特近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力挺陷入“欺诈门”的高盛集团

  何为乐

  最新报道显示,高盛已于昨日宣布同意支付45万美元来了结美国证交会的指控。但对于该指控,高盛集团既未承认曾犯有任何过失,也并未作出否认。而在上周末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也力挺高盛。巴菲特称,高盛只是输掉了一场“公关战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高盛投资的海普瑞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后,国内掀起了一场对高盛商业道德的口诛笔伐。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高盛在市场上的名誉扫地已经在所难免。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投资者对其“吸血鬼”似的吸金行为的厌恶。

  巴菲特紧握高盛股票

  股神巴菲特5月1日表示,他“百分之百”支持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并希望他再干10年。布兰克芬使得高盛成为第一家在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投行,而今年第一季度高盛盈利 34.6亿美元超去年同期91%。他说,高盛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上只是“输掉了公关战役”。之所以遭受打击,是因为它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声明上动作太过迟缓。

  巴菲特称,就他对那笔交易的了解而言,高盛并未欺诈。他认为随着人们了解了所有事实,美国人将会做出一个公正的评判。

  同时他也表示不会抛掉高盛的股票。自4月中旬以来,高盛股票市值缩水近230亿美元。上周,在有外媒传出高盛已经遭到美国司法部的刑事调查后,高盛股票在4月30日下跌9.4%,达9个月以来最低值。数家机构的分析师也下调了对高盛股票的评级。

  据悉,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50亿美元用于购买高盛的优先股,高盛保证这些股份的年收益率为10%。若将这些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大约占高盛总股份的10%。这意味着,巴菲特公司将每秒从高盛获得近16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基于这种固定收益的投资方式,不管高盛的股价有何波动,都不会对巴菲特的盈利造成影响,因此他不会放弃对高盛的投资。而他与高盛的利益关系,也决定了他对高盛的“力挺”缺乏公信度。

  高盛面临客户流失

  对于法律赔偿,日进斗金的高盛自然是不害怕。高盛担心的是,长此以往,将会失去客户的信任。这将导致顾客的流失。

  在高盛被刑事调查之前,已经有英德法等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宣布要介入对高盛的调查。这使得高盛很有可能失去这些欧洲国家的政府客户。而在中国,高盛陷入了人们对其过度包装中国上市公司和绑架中国经济的指责。正如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黄明所说,“高盛在美国的问题不是大问题,其更大的问题在中国。 ”

  记者在公开资料中梳理了一下,发现高盛自进入中国以来,触角已经遍布了各个主要行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能源业的中国铝业和中国石化,金融业的平安和中国银行,新能源的尚德电力,食品业的中粮和雨润,地产业的SOHO和远洋地产,以及像新东方,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新兴企业。这些顶级的IPO都有高盛的身影。就在最近即将上市的,有可能成为史上最大IPO的农行IPO的承销商里,也有高盛的身影。

  高盛在这些项目中,收取了巨额的咨询费,攫取了难以计数的利润。分析人士指出,尤其是在2008年与东方航空,深南电等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交易中,高盛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却让这些企业蒙受了数以百亿元计的损失。以高盛对市场的研究,是完全可能预计到原油价格大跌的。而在经历了这次高盛“欺诈门”事件后,中国企业是否还会轻易的将生意交给高盛呢?这是中国企业需要思考的,也是高盛所担心的。

  贪婪尽显无疑

  而真正展现高盛贪婪一面的,则是对上市公司的包装炒作,然后逢高套现。人们至今还忘不了当年的西部矿业,这是高盛首例A股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高盛通过很有“争议”的方式,从第三方中受让了西部矿业的原始股,其持有的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单单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同时西部矿业股价从历史最高价68.5元最低跌至5.30元,使得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伤痕累累、哀鸿遍野。

  而最近的海普瑞更是将高盛推向了风口浪尖。海普瑞以每股148元创下了A股发行的最高价,这使得高盛在海普瑞的投资收益已经高达93倍!高盛凭借其敏锐的投资嗅觉,在海普瑞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唯一的原料药供应商之前,对其进行了投资。然后,高盛将海普瑞包装成为了一个“高科技”和“高业绩”的公司,从而被投资市场所追捧。其发行时的市盈率就已达73倍。也许海普瑞真的是“双高”企业,但有了高盛之前过度包装公司的劣迹,我们心里也不禁要问,海普瑞真如所说的那么好么?这是否又是高盛的一次过度包装呢?

  总之,虽然高盛在最近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稍占上风,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名誉扫地已经不可避免。正如高盛一直标榜的一样,它输得起金钱,但输不起名誉。目前的高盛用英国首相布朗的话来描述再准确不过了,“高盛已经道德破产”。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