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震后援建 > 汶川地震震后援建消息

汶川地震2周年 700多日夜奋战成就“脱胎换骨”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5月11日08:16
  中广网汶川5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8分报道,明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也是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完成”的重要节点。历经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什么模样呢?请看中央台记者陈代泽、贾立梁采写的灾区见闻。

  杨富贵的家令人惊讶:120平米的别墅式小洋楼,装修得比城里的家庭还要好——欧式屋顶,全木地板、真皮沙发,组合音响、46寸液晶彩电,显得豪华大方。去年杨富贵用政府的4万块钱补助和自己的劳动所得,总共十几万元盖了这栋新房子。他认为,是政府的免费培训和灾后恢复重建给了他挣钱的能力和机会。

  在地震灾区,已经有数不清的震后失地农民,象杨富贵一样通过政府免费培训获得了挣钱能力。

  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叶壮:两年来,共向灾区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7亿多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亿多元,为灾区群众举办就业招聘会1000余场,培训灾区群众近90万人次,帮助近160万灾区群众就业。灾区登记失业率已经从震后高峰时的7.5%降低到4%以下。

  据记者了解,彭州市启动“灾后创业就业计划”后,仅创办“乡村酒店”、“家庭车间”这一项,就让十六万灾区群众实现了就业。青川县三郎村村民王亚力去年盖好了房子,为了早还贷款,他在政府的补贴下办起了土鸡养殖场。

  王亚力:去年养鸡我可能增加了接近一万块钱的收入,再加上今年的果园、生猪,都加起来可能有三万多到四万多的收入吧,至少比去年增加了两三万块钱,市政府帮我们出谋划策,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

  为解决长远生计问题,四川灾区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家庭车间和旅游产业,让一部分灾区群众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看天种地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从农民到老板的转变。汶川县水磨镇农民远学才,利用政府在镇里建起特色羌城步行街的机遇,把当地的特色饮食“九大碗”搬进了自家楼下的临街铺面,从今年4月中旬开业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纯收入就达一万多。

  走近新汶川

  [5.12两周年]从“灭顶之灾”到重住新房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两年了,四川五百万地震灾区群众搬进了新房。五月的四川田野,稻苗青,麦穗黄,樱桃红。一栋120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内,精装修的客厅中摆着一台40多寸的液晶彩电,绵竹市金花镇玄郎村村民杨富贵正坐在皮沙发上在看足球比赛。曾经在一片废墟中绝望哭泣的杨富贵,现在是满脸欢笑。

  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种出绿色发展路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河滩地。两年后的今天,经过土地流转,外引内培,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万亩河滩变成了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走进大棚,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青菜、青椒等绿色有机蔬菜长势喜人,让人感到勃勃生机。一些菜农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经过初步整理装箱,运往各个固定的供应点。园区以蔬菜主导产业,花卉苗木、休闲观光为配套产业,集生产发展、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大石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须芳告诉记者,园区分为蔬菜区、花卉苗木区和果菜标准化种植区,“采取政府建基础、业主兴产业、群众调结构的建设模式。

  汶川地震2周年:"三盏灯"照亮羌民震后新生活

  “那时候,我都不晓得该怎么活下去了!”回想起两年前那场恶梦般的地震,王保安的眼眶不禁又红了。两年间,这位四川理县薛城镇箭山村的普通羌族农民,从瞬间一无所有的透心凉,到如今过着好日子,真是天壤之别。王保安说,是三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他的新生活。

  汶川笑脸
孩子们在什邡红白小学课间嬉戏。中新社发 张浪 摄

  汶川地震两周年临近之际,记者走访了四川地震重灾区,看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重新绽放在重建校园中。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灾区重建学校主体建筑均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按9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构造处理,教学硬件、软件均大大超出了震前水平。(汶川地震两周年:重建学校里的欢笑声)
面对新生活,老妈妈幸福地笑了

刘保玉已热爱上灾区,一说灾区就笑

  两年前那场灾难,定格了很多人哭泣的瞬间。两年过去了,灾区已旧貌换新颜,无论是灾区群众,还是援建人员,那一张张经历过悲痛洗礼的面孔,面对如今灾后重建的成绩和生活的日渐美好,无一不重焕笑颜。(汶川地震2周年:他们的笑脸展震后重建新生活)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