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教改面临户籍壁垒 专家称京沪有条件多收外来生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5月19日08:36

  视点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 杜晓

  此番教改试水将遇到两个槛: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呼应教改的需求,从而满足流动人口教育平权的需要;二是地方政府能以多大决心放开教育资源,容纳外来人员子女持续就学的压力

  当被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学生问起什么时候才能正常地参加中考、高考时,北京市树仁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赵生杰总是回答,“十年吧,十年之后,我们这些学校的学生就能和公立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中考、高考了”。

  赵生杰有点过于乐观了。不久前,教育部给出了公平教育、平等上学的规划路线图: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

  依照教育部近日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教育部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但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办法会选择二线城市先试点,因为二线城市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小,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短时期内在教育领域打破户籍壁垒不太现实”。

  赵生杰的乐观过头或许是他内心某种沉重期待的掩饰,“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教育的问题影响到了几代打工者,确实应该解决了”。

  教改试水将遇两大阻力

  采访中,多位关注教育改革的业内人士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的教育不公,尤其是流动人口所遭遇的教育不公与户籍壁垒密不可分。

  此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承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相当复杂”。

  “根据相关规定,地方政府是有权设定接受条件的,而这一规定,也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求学遭遇各种阻力。”知名教育人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客观地说,作为接纳方的城市也有自己的苦衷,包括将承担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担心更多人为求学而涌入等。而当地的居民对外来人员“瓜分”本地教育资源,尤其是升学指标资源也是高度警惕。“考学分离”正是由此而生,即外来人员子女“有学上”不再困难,但因为学籍在流出地,所以孩子们参加中考、高考必须回老家。学和考的分离,意味着他们仍然是城市的客人,无法享受和当地人同等的教育福利。户籍待遇的不公,让这些学子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不管学得多好,终归是不属于城市的。这对于青春稚嫩的心灵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像北京、上海等城市,本地户籍生源近年来持续减少,完全有条件接受更多的外来人员子弟,但入学的门槛并没有放宽。”熊丙奇说,“虽然国家对能够较好解决流动人员子女求学问题的地方有鼓励政策,但由于长效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并不高。”

  分析人士认为,此番教改试水将遇到两个槛: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呼应教改的需求,从而满足流动人口教育平权的需要;二是地方政府能以多大决心放开教育资源,容纳外来人员子女持续就学的压力。这两方面逐渐形成了教育权参差不齐的国情,教改试水当然不可能避开这些阻力。

  每个环节都和公立学校有差距

  事实上,不仅是求学和考学,接收了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的打工子弟学校,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和公立学校有着不小的差距。

  “最简单的例子,是他们连学生用的公交卡都不能办理,学籍卡就更不用说了。”赵生杰说。

  近期,校园及周边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北京市的公立学校已经严阵以待,很多学校还配备了警用钢叉,但是记者在走访了几家打工子弟学校后发现,他们既没有摄像头也没有警用机械,更谈不上安保人员了。

  “流动人口子女都是弱势人群,他们更需要保护。”赵生杰说。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新公民学校,校长方原连日来为一起连锁恶性抢劫事件而头疼不已:学校初中部的十多名学生在受到校外少年帮派勒索抢劫之后,转而抢劫校内小学部的学生,并对一名小学生进行了殴打。

  在打工子弟之间,流传着这种“以暴制暴”的逻辑。方原对此十分担忧。

  但这种“以暴制暴”的底层江湖逻辑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教育制度上缺乏向上的通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打工子弟学校,很多人能上到初中就不错了,中间因为各种原因辍学的也不少。在小升初时,一般还能念得上去,但是到了中考乃至高考,很多学生就放弃了,因为当地根本没法考试。一些活跃在校园周围的暴力团伙,其实都是由这些已经离开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弟组成的。”赵生杰说。

  须打破现行高考制度框架

  在熊丙奇看来,“消除地方政府的顾虑”,是国家探索建立新的流动人员子女求学管理制度的关键点。

  他给出了两条途径:其一,可考虑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机制,即通过省级财政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此促进各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可实现省市之间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其二,建立学籍信息平台,这有利于实施按学籍而非户籍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义务教育经费可随学籍走,学生可凭学籍证在各地求学、升学。这都是我国新一轮教改有必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而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试点,熊丙奇认为,在现行“统一高考,按计划集中录取”的高考制度框架下,将很难有所突破,“必须与高考改革整体推进结合起来”。

  对此,熊丙奇也给出了3种模式:

  探索“全国学业水平测试+国立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即举行全国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考生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报名,国立高校自主划定考生申请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这就实现了高考的完全社会化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以及教育的公正。

  探索“分省命题+省立高校按地区招生”模式,即由地方政府投资举办的高校,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将招生名额重点投放本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在全国任何地方报考全国重点大学,也可回户籍所在地参加省立高校的招生。

  探索“高职高专完全自主招生”模式,即高职高专院校不受考生的户籍限制,接受考生的入学申请,自主招生。

  法制日报北京5月18日讯

  来源:法制日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