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甘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5月20日03:02

  甘肃:以循环经济促发展方式转变

  为实现到2020年建成循环经济省级示范区的目标,甘肃省制定了周密的实施规划及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系列调查之六(省区篇)■本报记者 程小旭 杨毅 仵树大

  5月10日上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之前,刚刚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来自该省会宁县的县长和同来的几位企业老板。他们是来找李平报项目的,几个项目都与循环经济有关。

  李平告诉本报记者,他最近的主要工作几乎都与循环经济有关。

  据他介绍,初步统计,通过对全省各市(州)、县(区)循环经济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筛选论证,甘肃已初步筛选出877个总投资达2240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今年已向国家上报54个总投资24亿元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能115万吨标准煤。

  李平说,甘肃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这么大的投入,是与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的。

  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甘肃要建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省级示范区。早在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甘肃省政府共同组织编制,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用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研室主任武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所说的话,就是“甘肃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节能减排指标倒逼循环经济发展

  李平告诉记者,为了对接落实国家支持政策,甘肃省工信委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完成了《实施<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分解表》和《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支持政策任务分解表》,将《总体规划》中的十条政策细化分解为25项具体工作。

  同时,甘肃省还制定了《甘肃省循环经济质量标准体系规划》,提出了70个主要工业产品的能耗限额省级标准;甘肃省工信委与商务厅共同起草了《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办法》,已报省政府待批准,并起草了《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验收办法》。

  甘肃省工信委围绕循环经济工作,充分做好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启动分行业循环经济规划编制,研究制定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配合省人大环资委做好《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立法的相关工作;制定《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考核办法》,修订完善《甘肃省主要工业产品产业能耗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冶金、有色等行业的重点能耗限额标准;对《甘肃省贯彻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密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沟通,逐步完善符合省情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

  “对甘肃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循环经济的路子。”李平说。从近年来甘肃省抓循环经济的成效来看,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用新的工艺促进节能减排,促进了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提高、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和产业能级提升。

  李平说,发展循环经济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快速崛起,如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批中小企业“吃”他们的废料,延伸了产业链条。在循环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州,已迅速崛起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集聚区,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甘肃已确定要把金昌、嘉峪关两市建成循环经济试点市,同时,把漳县、陇西县、天祝县、民勤县、迭部县、卓尼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建成循环经济试点县,推动这些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实际上我们省也是被逼出来的。”李平说。国务院下达了节能减排的指标,“对甘肃来说,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要靠发展循环经济。”

  一家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由甘肃省工信委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通过深入全省调研,初步确定了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和示范企业,制定了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改造提升36个园区、打造16条产业链、培育100户试点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

  5月10日下午,在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100户重点企业之一的西北永新涂料集团公司,本报记者发现,偌大的生产车间,闻不到一点刺鼻的油漆涂料气味,整个厂区非常干净整洁。西北永新集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苏定强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西北永新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的环保涂料,同时避免了涂料产品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苏定强介绍,2009年该集团共投资3000余万元,启动了涂料生产企业西北化工的节能技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中水回用等技术改造项目。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完全实现废气、废水、废渣零排放。以污水处理为例,西北永新每年的工业用水量为460万吨,除在循环系统中自然蒸发的水分外,全部实现闭合循环利用,现在每年仅需要8万吨新水的补给。他指着四台大功率冷却塔对记者说,公司生产车间用水经过冷却塔降温处理后,再次被管道输送到车间循环使用。

  西北永新集团董事长康海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有着45年历史的国有涂料企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西北油漆厂),近年来该公司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由以前的生产、销售油漆(涂料),转变为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实现“涂装一体化”。他举例说,去年12月,西北永新与陕汽集团通力公司合作,在通力公司建立了“电泳漆生产线”为涂料下游企业生产涂装机械设备,成功地“将西北永新集团的生产车间嫁接到陕汽集团通力公司的生产线上”。

  西北永新依托自身研发技术,并借助中科院兰州分院、北京化工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力量,通过技术创新,近年来大力发展水性环保功能型涂料,加快涂料产品的高固体化、水性化、粉末化进程。目前,高固体、水性、粉末等环保涂料占公司产品总量的60%以上。

  康海军向记者透露,该公司研制的一种固沙剂已在实验室实验成功,这种固沙剂能够在阳光照射下使沙土凝结,而在下雨的时候能够扩散开来并吸收水分,便于种植植物,可以广泛应用在沙漠治理及防止尾矿、垃圾、煤渣、城市建筑沙土扬尘。“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

  这家企业把眼光放得更远,近年来,他们围绕与涂料产业链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科学筛选项目,先后完成了年产10万吨生物法有机溶剂、10万吨水性环保功能型树脂、15万吨水性环保功能型涂料、10万吨环保功能型黏结剂等项目调研论证,这些项目的储备与实施将会拉粗拉长该集团精细化工产业链,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甘肃,类似西北永新这样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李平和武毅时,他们均多次向记者提到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集团等省内老牌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均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同在

  本报记者乘火车途经定西到兰州时,看到铁路两旁的田地里,除了小麦,农民种的蔬菜等农作物均覆盖了地膜,白花花一片。据了解,因为甘肃干旱少雨,全省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于抗旱保墒,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是旱作农业的技术突破。然而,在解决了农业技术难题后,又面临着大量废弃地膜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好在甘肃已把循环农业纳入到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框架中,目前,已在民勤和通渭两县批复建设废旧地膜综合利用基地,年可消纳周边区域废旧地膜40000吨。

  与发展循环农业遇到的问题一样,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同在。

  不过,在李平看来,优势和劣势是可以转化的。在河西走廊的酒泉、武威等地区,茫茫的沙漠戈壁,一年到头刮风不止的劣势正在转化为发展风电、太阳能的优势。在“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和被称为“风口”的玉门市,许多大型风电项目相继投产,这里已成为甘肃大型风电项目基地。

  李平告诉记者,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很多,比如:已经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初具规模,资源型企业回旋余地大,资源再利用发展空间大;甘肃有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下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甘肃有人才、技术优势,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众多;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和潜力大。

  而目前甘肃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一是“两高一资”企业能耗排放大,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欠发达落后地区实现循环经济仅靠自身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国家更多关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二是甘肃作为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条件脆弱,这也需要国家支持。

  “明显感觉到产业链条短,老的工业布局调整任务非常重。”作为内陆边远地区,甘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投入,“人家需要花三分的力气,我们却需要花十分的力气,这是多年积累的历史性问题。”李平说。

  在李平看来,如果甘肃能够发展好循环经济,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展循环经济。

  武毅对记者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已使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即将实施新的十年发展战略,甘肃只要抓住发展循环经济这条主线,在国家的支持下将迎来更大发展。

  他认为,甘肃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上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继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是甘肃的家底,不能丢,要通过技术改造,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产业层次,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甘肃要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新材料、生物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

  此外,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强非公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增加就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形成各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加快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