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内蒙古贫困县60亿建新城续 官员离任责任难追究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0年05月20日11:35
清水河县城关镇。

看守新城的老人。

  清水河:一座“乌托邦”新城的破产

  时代周报记者 黎广

  十年前,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清水河,响应国家大力建设开发区的号召,计划投资61亿元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尽管严重缺乏建设资金,也遭遇了不少反对意见,但“无权拍板”的清水河县服从了上级决策,造城计划得以推进。十年过去,这个“拍脑袋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全盘呈现:旧城发展停滞,新城停工烂尾,清水河县不得不重启旧城建设。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曾计划投资61亿元造一座新城。而十年过去了,新城遍布烂尾楼,旧城区的建设方才被提上日程。

  十年前,适逢中国大力建设开发区之时,清水河县也在上级领导的授意下着手打造新区,进行迁城和招商引资。但2006年,因为追加资金不足和宏观政策收紧,新城建设停工。以已经完工的县政府大楼、地方税务局和财政局大楼为代表的新城,孤零零地立在清水河县至呼和浩特市必经之路的一座山头上。

  这曾是一个计划中的“美丽新世界”,但现在,如果除去狂风从废弃工地里传来的低吼声和几声鸽子的咕咕声,新城万籁俱寂。

  新城诞生记

  清水河县地处呼和浩特市往南120多公里的黄土高坡上,因一条从当地流过的内陆河而得名,但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早已没有了清水的痕迹。

  作为县城的城关镇其实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各色商贩云集于此。它是整个县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有功能都在这条不足3公里的道路上实现了,清水河县政府就在这条路的东边。

  然而,由于基础设备的落后,城关镇显得脏乱无序。在马路北边人们居住的山坡小道上,生活污水尽情蔓延,生活垃圾也就随意地堆在了墙角。一阵风吹过,漫天黄沙卷起这一切,把整个县城笼罩在迷雾里,这种状态已持续了十几年。

  城关镇往北26公里,就是清水河县“新城”,那里也有一座县政府大楼,只是它还不曾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职能。

  10年前,清水河县政府决定在王桂窑乡的驼场一带划出5平方公里修建新城,当时计划投资61亿元。

  对于被社会称为“拍脑袋”的这项决定,时任县委书记并且主要负责这项工程的张亮对媒体说,当初他被下派到清水河县“是带着任务去的”,其中之一就是呼市(即呼和浩特市,下同)领导建议建设新区迁城,打造平台进行招商引资。

  而当张亮来到清水河县后,他才明白建新城是“必需的”。“我是当兵出身,去过很多地方,但从未见过如此落后的县城。”张亮的言下之意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建设新城是唯一办法。

  但这不是新区建设的唯一动力。在清水河县国土资源局出示的一份《关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用地情况说明》的资料中,提到了旧县城“同时也影响了呼和浩特市首府地位的形象”。

  对这一说法,1994-1999年任清水河县副县长的曹罡作了补充:“当时呼市计划打造一条从呼和浩特到清水河县的经济带,在这个经济带中清水河的实力最差,所以这个项目也是为打造经济带服务。”但对于饱受非议的造新城运动,曹罡一声叹息:“这样的工程显然不是一个县级单位有权拍板实施的。”

  城关镇因此成为受害者:由于所有的资金都用在了新城,城关镇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停滞,甚至在这个只有两三万人的县城也出现了很多烂尾楼。

  据在城关镇建行工作的老张回忆,不少烂尾楼已经停工多年。“当时说要‘倒城’(当地以倒城来概括造新城一事)以后,城关镇的房价就一直降,那些盖了一半的楼也懒得再盖了,怕倒城以后连住进去的机会都没有。”

  当地居民对“倒城”一事也普遍不满。除了现有生活未得到改善以外,另一原因是,长期住窑洞的居民对搬进楼房心存恐惧。“窑洞冬暖夏凉,其实住起来还是很舒服;但更关键(的原因)是没钱,城关镇有一栋集资房,一套房子15万元,没几个人买得起。”老张说。

  城关镇人透露,实际上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宁肯在呼和浩特市购买住房,他们对新城的尴尬地理位置毫无兴趣。

  不过曹罡觉得这不是问题:“新城本来就是政府的行为,老百姓住不起的话,政府一定有相应的优惠措施。”但从新城的投资结构来看,政府在其中并不占有主导地位。

  新城建设的一份估算表显示,新区的整体建设工程计划总投入为61亿元,但在资金筹措方面,当地政府自筹仅占5.42%,总额为3.31亿元。而根据《内蒙古年鉴》,清水河县十年前的财政收入为3631万元,并且当时还负债1000万元左右。

  新城资金来源之谜

  尽管建新城的决策在2000年就被清水河县常委会和县人大通过,但直到2003年,新城的建设才正式动工,而那时新城的土地利用还未得到批复。

  如今的新城尽管是一片烂尾楼,但县委的三栋行政楼已经完工,据当时的县领导说,率先兴建政府大楼是为了给社会和企业吃定心丸,让他们放心来投资。

  张亮也为投资指出了三条路:一是县政府自筹部分资金;二是各单位积极向上级争取申请资金;三是社会化融资,县里提供优惠政策,建筑商提供公共设施建设,他们提供土地政策,让其在新区做其他房地产开发。

  事实上,在招商引资方面,清水河曾有过成功的希望。为了扶持清水河镇,呼和浩特市曾介绍给清水河县一个投资超过百万元的火电厂,但由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小火电项目被关停,这一投资最终流产,并间接导致清水河县招商的失败。

  大型投资项目的丧失导致新城建设的追加资金难以为继。现居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县人黄河清(化名)说,这也促 使当时的清水河县想尽一切办法去占有和挪用资金。

  霍秉华的600万元就是这么消失的。他是清水河县的传奇商人,毕业于清华大学MBA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年末还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25年百名优秀人物。

  2001年,霍秉华计划投资修建从清水河县至山西偏关段近50公里的109国道,得到了呼和浩特市的首肯。“呼市有关部门对他的项目进行立项,并拨款600万元进行扶持,但这笔钱到了清水河县财政部门时被扣了下来。他们直接把这笔钱投到了新城项目上。”霍秉华同母异父的哥哥牛三斤(化名)说。他对此完全理解。

  但牛三斤不理解的是对县里有贡献的人为何会被抓起来。去年1月30日,霍秉华被批捕,关押在清水河县看守所。在牛三斤看来,清水河县实在怪异,比深圳还要“特区”。

  清水河人普遍猜测,霍秉华失去部分工程款后,拖欠了县里2000名左右民工几个月的工资,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断上访闹事。为了平息这一事件,当地政府便决定将其收押。

  但霍秉华的律师荣国华说,批捕霍秉华的理由为“虚假注资”,“但当地广为流传的‘影响社会治安’也不是空穴来风。”

  对此,黄河清不由得叹息:“霍秉华在当地的口碑是两面的,一是他大胆,另外就是他是个悲剧英雄。”黄河清解释说:“即使不是造城,当地政府挪用各种款项的现象一直都很常见。”

  清水河“特区”

  5月初的那几天狂风不止,站在清水河县王桂窑乡的新政府大楼前,人甚至会有被吹起来的感觉。狂风穿过县政府新大楼旁只打了地基的宾馆时,发出了一阵阵凄厉的嗡鸣。这个声音惊醒了栖息在县政府大楼屋檐下的野鸽,它们咕咕地叫了几下,飞向了远方。

  在新城这片土地上,除了已经成型的16栋大楼,余下的项目有些只盖了一半,有些仅仅只是打了地基。尽管如此,这座“小城”的规模和基础建设看上去仍比目前的城关镇现代化,但遗憾的是,新城目前的“居民”只有19人。

  50多岁的张粉团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患有老年痴呆症、气管炎、失聪等同样上了年纪的“居民”比起来,她的思维相对清晰。“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是施工队把我们找来的,要我们看好这些没人住的大楼,以防有人砸玻璃或偷东西。”

  张粉团说,她已在此看了五六年的房子,每月从施工方领取200-300元的工钱,但最近几个月,施工方不再派人来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离开的念头。

  由于经济拮据,张粉团等人的主要食物是土豆,蒸土豆和用土豆做馅的大饺子,刨下来的土豆皮也都被留下来,“煮一煮,用来喂狗。”对他们来说,看管这些大楼的主力军反而是狗。张粉团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尽到保护大楼的责任,“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和办法追求所谓的幸福了,就看能不能看到这个地方有人来住吧。”张粉团说。

  她的这个愿望看上去并不容易实现。

  从2003年开始,清水河县新城就是边建设、边申报、边审批的“三边工程”,即使到现在,它也没有正式的身份。

  一位原县级领导解释说,审批过程没有四五年是无法完成的,但由于当地经济要发展,机遇也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在新城建设上是“先上车后补票”。

  2008年2月,修改过的清水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终于获得通过,但此时,新城建设停工已近三年。这激起了当地百姓对当时那届政府的极大不满。

  当地人纷纷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清水河县县长换过好几任,但是当了7年县委书记的张亮,给清水河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效果。据了解,张亮是山西大同人,其在任期间将清水河县效益不错的焦化厂(投资19.34亿元)和水泥厂等当地大型企业低价卖给了山西老板,而在新城建设方面,张亮也将部分工程发包给了自己的亲属。

  虽然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求证,但对于新城建设,牛三斤回忆起了原县人大主任徐越在世时,曾专程赴京反映情况。“一些真正关心清水河县发展的领导,也都不赞成新城的项目。”牛三斤说。

  不过曹罡却不认同这个说法:“我当时没有反对过啊,这是上级的意思,并且这个决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当然是支持这个决策的。”不过他还是叹了一口气,“对这个决策有意见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当大部分当地人埋怨这一工程是为少数人牟利时,将此事定位为决策失误的说法也不断涌现。

  但黄河清说,由于新城建设规划距今已有十多年,当年参与这一计划的官员早已离任,因此从问责上来说,对其十几年前的过失也难以追究。

  有意思的是,关于造新城一事,《清水河年鉴》只在2003年有简单提及,而2001年出版的《清水河县志》只字未提。

  不过城关镇人对此早已淡漠。随着新城计划的夭折,如今的清水河县已经启动了对城关镇基础设施的改造工程。清水河县政府的一份文件显示,2010年,清水河县将要办成8件对老百姓有益的事,除了投资1001万元修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外,还将完成集中供水工程10处,解决0.2万人和0.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于是在城关镇东边的危桥处,开挖道路进行水管填埋的工程总是不断吸引村民围观。“如果生活真的能好起来,我会把家里改短的暖气片重新装回去的。”牛三斤说。 时代周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