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东滨州交通局原局长:“只要能站着就要工作”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5月31日08:04
  他静静地躺在医院雪白的床单上,气若游丝,已经说不出话,唯有微微睁开的双眼流露出内心的不舍。

  52岁,生命本如当空的太阳,他却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槁。可就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他为滨州大地上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个港口、每一个场站注入了全部心血,为滨州交通的发展燃烧了全部生命。

  他就是山东省滨州市交通局原局长高发明。

  昔日艄公渡口变成国家级交通枢纽

  2003年5月,高发明来到滨州市当交通局局长。

  滨州是山东北大门,经济欠发达,交通欠账多,直到2003年,仍是全省唯一市区不通高速公路、不通铁路、无深水港口的城市。

  上任不久,高发明就发起了公路建设投资“超百亿工程”:在未来的3~5年中,组织投入100亿元建设资金,构建城乡一体、干支相通、河海相连、海陆空立体化的现代化交通格局,在全市范围内构筑起“五纵五横二环”的90分钟交通圈。

  新局长提出的新蓝图,对交通战线干部职工的思想是个极大的冲击。

  “发达地区的公路都翻建了不知多少遍,咱还在为乡镇通不通路、怎么通路犯愁,更别说修高速了。”

  “搞这么大的摊子,钱从哪里来?”……

  “滨州正进入赶超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迫切需要交通支撑拉动,迫切需要交通早日打破瓶颈,适度超前发展。”为了统一思想,高发明反复给班子成员做工作,“国家把交通行业作为"先行"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只要用好机遇,滨州交通的历史欠账一定会得到偿还。”

  就在这一年,高发明提出了“宏观抓规划、微观抓项目、城市抓"两快(快速通道、快速公交)"、农村抓"双通(村村通公路、通客车)"、机关抓服务、管理抓规范”的工作方针;就在这一年,高发明带领大家抢抓政策机遇,争计划、争项目,黄河二桥顺利合龙,滨大高速公路通进市区,国内最大的滨州西客站破土动工;就在这一年,交通局远赴浙江温州成功举办了“滨州市交通系统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洽谈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7个,引进合作、合资、独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近7000万元,无偿资金3亿多元;就在这一年,“摩的”、“黑的”退出滨州出租车市场,全市1750辆出租车的车主有了舒心的经营环境……

  农村公路改造不是件容易事。滨州六县一区发展不均衡,前几年惠民、阳信这些欠发达的县,政府部门工资都发不出来,农村公路改造,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是个大问题。

  “再难的事儿,高局长都能想出办法解决。”公路管理处副处长王玉松回忆说,高局长提出“七个一块”的思路,能用的招儿都用上了。“更绝的是,他通过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88个县处级干部包乡镇,每个月在《滨州日报》上公示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把部门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

  短短6年,全市交通基础建设投入超过150亿元,3000多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工,昔日的艄公渡口发展成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

  追求卓越完美,树立滨州交通形象

  6年跑近54万公里,如果是专门跑运输,也算满负荷。作为一局之长,高发明除去出席各种会议,听取各种汇报,必须的应酬,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同事们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就在路上,跑资金、跑项目、盯施工。越野车几乎成了流动办公室,读文件、写报告,累极了就靠在椅背上眯一会儿。

  2004年,在争取220国道与南外环连接线项目时,为向专家说明情况,刚刚从菏泽回滨州的高发明,饭顾不上吃,连夜调头往济南赶。刚到济南,又听说专家去了莱芜,几番周折见到专家时已到深夜,专家紧握着高发明的手说:“有你这样的局长,还有什么路不能通!”

  高发明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执著于每一个细节,追求每一项工作的精益求精。大到一项工程,小到一次汇报,高发明都力求卓越完美,一点一滴树立着滨州交通的形象。

  2007年8月,滨州的城市公交由城建部门移交交通部门管理。

  为了彻底解决公交车脏乱差的问题,高发明不知坐过多少次公交车,从车型、着装、服务,到驾乘人员的精神状态,了解得一清二楚。

  公交公司副经理纪俊杰,至今记得高局长第一次给公交公司全体人员开会时的情景。“全公司400多人,鸦雀无声。高局长提出了"十要十不要",提出了公交"十个一工程",要让滨州的公交服务,与地级市的地位相称,要让市民看到公交服务的变化。” 如今,“十个一工程”,全都实现了。这些年,公交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更新了100多辆车,结束了滨州没有空调车、没有双层客车、没有铰接式公交车的历史。“IC卡,GPS,自动报站,软硬件比北京丝毫不差;就连站牌,都是高局长选的型,跟北京的一样。”有关人员介绍说。

  高发明经常说:“工作质量代表着人品,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干工作就要踏踏实实,俯下身子扎下去。”几年中,高发明总结出一套“三到现场”工作法:发现问题要到现场,不要漂在上头;研究问题要到现场,不要凭空议论;解决问题要到现场,不要闭门造车。

  副局长范金田还记得,交通大厦建设期间,无论工作多忙,出差回来多晚,高局长每天必须到工地转几圈,督导工程进展。大厦投入使用后,物业最怕高发明检查卫生,他每个房间都亲自看,门框窗台都亲手摸,要看手纸盒有没有手纸,看水龙头出不出热水……

  建港口,让城市对接国家战略

  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最大的资源就是港口。

  然而,曾几何时,拥有200多公里海岸线的滨州,受困于没有深水港口,沦落为“沿海的内陆城市”,很少受到海洋经济的眷顾。建设深水码头,打开海上北大门,成为滨州人民魂牵梦绕的愿望。

  受自然条件所限,滨州的港口项目“两上两下”,曾有一位地委书记因建港失败,流着泪离开滨州,悲壮的建港史让很多人“谈港色变”。作为滨州交通的掌舵人,高发明深知万吨大港对滨州的战略意义。

  滨州大部分的版图夹在黄河渤海之间,如果把全市交通体系比作一个棋局,只有打开北部的海上通道才能真正实现南北“通透”,满盘皆活。同时,作为济南城市圈惟一的海上出口,建设深水大港,将会极大地提升滨州在地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2005年6月,高发明正式向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万吨大港的建议,并且拿出了3套建设方案。

  当年12月,在无棣县马山子镇的沙头村,市交通局召开了一次“阵地党组会”。高发明站在盐碱滩上,迎着漫天风沙,伸手指向远方:“就顺着这儿,一直往海里填石头建堤坝,直到深水,堤成港则成!”

  滨州港建设难关重重。为拿到第一流的设计,高发明两赴交通部天津第一航运设计院,请求他们承担滨州大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但滨州两上两下的建港史,让这家国内最具实力的建设单位对滨州的建港有些打怵。

  那天一早,高发明顶着雨雪第三次北上。雪大路滑,行至河北南排河附近,越野车滑进沟里,司机把着方向盘,高发明躬身在后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弄到路上。赶到天津时,天已擦黑。一航院的祝院长看着高发明满身泥水和一脸狼狈,眼睛湿润了,一拍高发明的肩膀:“老高啊!啥也别说了,这个活儿我们接了!”

  如今,滨州港已被列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四大港口之一,航道疏浚、商港、造船、渔港、油盐化工“五位一体”的格局初具规模,两个3万吨码头的11公里导堤、18个泊位明年将基本建成,济南都市圈的现代化出海通道的形成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在即将收获成功喜悦的时刻,高发明却再也坚持不住,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交通事业。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往往能折射出其人生态度。

  高发明的工作态度是——“只要能站着,就要工作。”(文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