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44名聋哑戒毒人员获新生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6月02日07:08
  司法行政系统戒毒工作探访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章灵峰

  在接过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通知单的那一刻,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王新和喜极而泣,眼泪夺眶而出。

  “一年三个月零八天,在民警的教导下,我学习了法律常识,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会了一门谋生技能,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王新和用手指了指心脏部位,打出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手语。

  这是发生在聋哑戒毒人员身上的感人一幕。同样的聋哑戒毒人员在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还有43名。

  数字背后艰辛付出

  谈及当初收治聋哑戒毒人员的情况,负责全所戒毒人员管教工作的俞伟民仍然忍不住眉头紧皱。“2008年禁毒法施行后,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全省最早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短短一年时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就突破了2000人,这其中就有44名聋哑戒毒人员。”

  “当时主要遇到了三大困难。一是语言不通。我们的管理民警没有学过手语,与他们交流全凭猜测,很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二是管理不顺。把他们集中在一个中队管理,容易形成小团伙;把他们分散到各中队管理,又牵扯大量警力。三是并发症多。多数聋哑戒毒人员患有各类疾病,体质虚弱,突发安全事故的几率很高。”

  “但是有再大的困难也得上,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不代表我们就做不成。”俞伟民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一串数字给记者看:2009年,每月补助聋哑戒毒人员生活费100元,全年共计52800元。2009年3月,组织了3期手语培训班,共有100名基层民警参加了培训。5月,免费为聋哑戒毒人员注射甲流疫苗。6月,对聋哑戒毒人员进行法律常识教育,考试合格率达87.43%。

  数字的背后,蕴含着管理民警无数的艰辛和付出。

  从死亡线上活过来

  47岁的聋哑戒毒人员余阿根,来自偏僻的江西农村,10年前在浙江温州打工时,无意中吸食了毒品,便再也无法回头。

  2009年6月17日凌晨两点,余阿根突然感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他拼命张开嘴想大声呼叫,但发声是不可能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的意识慢慢模糊……

  民警柳俊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按照惯例,值班民警需要在重点时间段观察聋哑戒毒人员的情况。我起床巡查到4组,发现余阿根脸色苍白、浑身抽搐。于是急步上前,又探了探他的呼吸和心跳非常微弱!”

  “就差两分钟!医生说,晚发现两分钟我就该结束人生了。”余阿根深陷的眼眶里微微泛红,用手语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你难以想象一个人 从死亡线上活过来的感觉。”

  “聋哑戒毒人员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所党委书记、政委胡建宏说,“我们每周一、三都会安排医生对他们身体进行检查,一人一册登记他们的病情,便于对照判断。每周日会为他们免费加餐,补充营养。晚上,值班民警需要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照顾。”

  唤回对生活的渴望

  18岁的小聪来自云南楚雄,是44名聋哑戒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3岁时母亲出走,把他扔给了瘫痪在床的父亲和年迈的爷爷。

  小聪打着手语,“我8岁就辍学了,后来跟着老大在社会上混。白天扮乞丐、做小偷,晚上睡天桥。”今年一次的偶然,让小聪吸食了毒品,被送到浙江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1年6个月。

  刚进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小聪是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组织习艺劳动,他报告手疼,一疼就是一周;背诵所规队纪的时候,他表示自己是文盲,看不懂字;民警用手语与他交谈时,他假装看不懂。

  “一定要把小聪教育转化好!”四大队大队长余祥文召集中队管理民警开了分析会,“要注重从人性出发,唤回小聪对生活的渴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民警发现了小聪叛逆行为的真正根源:从小缺少关爱,正面教育缺乏,导致性格扭曲。

  一周后,民警从云南楚雄带回了一张光盘。“他们找来了我的爷爷。”小聪在日记里写道,“爷爷在电视里告诉我,父亲3年前去世了,他自己也在上山砍柴时摔断了腿。现在惟一的心愿就是再见我一面。”

  “你才18岁,未来的路还很长。利用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时间好好学习,争取早点出去见爷爷。”民警的话像雨露一样滋润了小聪干枯已久的心灵。

  “年底的时候,民警安排我和爷爷来了次视频聊天。我告诉爷爷,自己已经学完了小学课本,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请他放心!”小聪的眼神清澈、坚定……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