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新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0万平米 总数达28处

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2010年06月03日08:25
  本报讯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郜野乔 通讯员 刘劲松) 6月2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委员们听取了市地震局关于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有关工作汇报,视察了市地震局和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市政协主席缪合林,副主席徐立新、俞明、王建华参观视察。据悉,我市今年将新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0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防震减灾规划要求,先后完成了南京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工程,包括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扩建工程、地震信息节点和灾情上报系统建设工程、城区深井抗干扰地震综合观测系统一期工程和地震前兆台网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目前均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全市地震监测能力基本达到1.5级,地震速报时间为5分钟。同时,我市还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步伐,投资330万元建设了国防园“应急避难场所”。此外还相继在南湖公园、东水关公园、月牙湖公园、宝船遗址公园、绣球公园、雨花广场等地建立了15个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可容纳26.4万人短期避难。今年,我市启动新一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区县再新建13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使全市避难场所总数达28处,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增50万平方米。

  缪合林说,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防震减灾工作可以用“测、防、躲、救”4个字来概括。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缪合林指出,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及有关方面要准确把握防震减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把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履行防震减灾工作社会管理职能。同时,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关心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三个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夏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