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联合早报: 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型世界市场阵痛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13日10:43
  中新网6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文说,看中国的加薪潮,必须把它放到世界经济大趋势中来理解。随着西方经济体在次贷风波后一蹶不振,中国几乎被迫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世界市场”,以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要成为“世界市场”就须拥有庞大消费人群。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成功走完“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第二步,才能在痛苦转身中奠定成为第二个“世界市场”的地位。

  文章摘编如下:

  电子代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给员工加薪30%。在如此的示范效应后,可以想象,中国制造业工厂工人的加薪浪潮肯定会在短期内席卷珠三角,并波浪式地传向全国。

  中国承认,由于独生子女政策,40岁以下的工人供给已经减少了二成之多。工人减少意味着他们的议价能力增强。

  但如果把加薪潮完全归咎于劳动力的短缺,那就有点障人耳目。

  劳动力和石油不同,是一个弹性极大的资源。虽然一个国家不能像魔术师的帽子变兔子一样,随时变出一支适龄劳动人口大军,但是,劳动力资源是可以通过调控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等方面来让原本不愿加入劳动队伍的人重新上阵,也可以让原本在劳动队伍中的人决定解甲归田。

  确实,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比过去减少,但引起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肯定还是,资方开出的工资水平远远落后于生活开支的通胀水平以及飙升的房屋价格。

  中国社科院的资料显示,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07年期间增长大约7%,而去年才增加了16%。

  农民工忽然发现,他们的微薄薪水已经多年未有大涨。与上世纪80到90年代来到中国大城市的第一波农民工不同,80后的农民工不满足于存几年钱,然后返乡。他们想在繁荣的大都会定居,从此改变农村人的命运。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高的收入,来支撑他们的城市梦想。

  中国的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议价条件随着他们的学识和视野的拓展,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加薪潮只是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加薪潮,必须把它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中来理解。

  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体在次贷风波后一蹶不振,中国几乎是被迫地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世界市场”,以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而要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国就必须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目前撑起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还是能够签单公款消费的官员,以及靠每月薪水过活的城市白领。普通工人阶层,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悄然从主流消费群体中淡出。

  只要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保持在低水平,制造业工人就无法参与到消费群体中来,中国通过内需消费驱动经济的必要转型就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的存在。继续依赖于飙升的政府投资来驱动经济,将造成巨大赤字,成为国际游资痛宰人民币的入口,绝不是个长久之计。

  为了打破计划经济的瓶颈,邓小平当年喊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将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均衡、更有效率、更稳定的经济体,让不单是一部分中国人,而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

  这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成功地走完了“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第二步后,才能在这个痛苦的转身中,奠定自己成为第二个“世界市场”的地位。(郑维)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